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頸類零件磨削的機械加工裝置,具體的涉及一種高效磨削軸頸的專用工具,屬于機械加工類領域。
背景技術:
礦山機械領域,一些零件的軸頸表面粗糙度要求Ra0.8,而傳統大型立式車床車削表面粗糙度只能達到Ra3.2,顯然無法滿足要求,只能采取磨削的方法提高軸頸的表面粗糙度。
常見的磨削工具有兩種:一種是布輪,布輪磨削磨頭基體為棉布輪彈性大,故磨削量較小,一般為0.03mm-0.08mm,留量大于0.08mm時磨削較為困難,所以對磨削前的零件尺寸要求較為嚴格,布輪長時間受力會導致電機主軸變型,布輪軸向跳動大,加工效率低。二是砂輪,砂輪磨削雖然磨削量大,效率高,并且磨頭耐用度好,但要求主軸徑向跳動小于0.05mm,實際國產電機徑向跳動0.1mm-0.2mm無法達到要求,采用高精度電機成本較高。使用砂輪磨削必須使用切削液,存在環境污染。砂輪高速旋轉時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一般不推薦在開放區域使用。
為此,如何提供一種高效軸頸類零件磨削的專用工具,是本實用新型研究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效磨削軸頸的專用工具,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砂帶磨頭,其表面粗糙度達到Ra6.3,工件線速度120m/min,磨頭進給35mm/min,大大提高了磨削效率。
為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高效磨削軸頸的專用工具,包括裝夾板、電機、驅動輪、護罩、砂帶、張緊氣缸和接觸輪;所述的裝夾板與機床刀架連接,采用機床頂絲固定;所述的電機與驅動輪相配合;所述的驅動輪外圍設置有護罩;所述的驅動輪通過砂帶與張緊氣缸形成旋轉環路;所述的張緊氣缸一端固定設置有接觸輪。
進一步的,所述的電機設置在裝夾板上,所述的張緊氣缸設置在裝夾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電機通過電源驅動,并采用2.2KV電壓。
進一步的,所述的砂帶表面粗糙度達到Ra6.3,磨削時工件線速度120m/min,接觸輪進給35mm/min。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不需要切削液,節能又環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裝夾板、電機2、驅動輪3、護罩4、砂帶5、張緊氣缸6、接觸輪7。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加理解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分析。
如圖1所示,一種高效磨削軸頸的專用工具,包括裝夾板1、電機2、驅動輪3、護罩4、砂帶5、張緊氣缸6和接觸輪7;所述的裝夾板1與機床刀架連接,采用機床頂絲固定;所述的電機2與驅動輪3相配合,電機與電源連接,采用2.2KV電壓;所述的驅動輪3外圍設置有護罩4;所述的驅動輪3通過砂帶5與張緊氣缸6形成旋轉環路;所述的張緊氣缸6一端固定設置有接觸輪7;砂帶表面粗糙度達到Ra6.3,磨削時工件線速度120m/min,接觸輪進給35mm/min。
當電源通電后,電機轉動帶動驅動輪3轉動,調整張緊氣缸6,帶動砂帶5轉動,同時啟動機床,使工件以設定的轉速轉動,刀架設定進給,與所述的接觸輪7有一定的相對運動,從而產生摩擦達到磨削效果。
磨削時應使砂帶5的傳動方向與工件的轉動方向相反,達到一定的相對運動,并產生明顯的火花產生。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專用工具,按照給定的磨削方式,能夠快速達到預期的表面粗糙度;相比傳統的磨削方法及工具,效率提高6倍以上。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專用工具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