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皮帶輪的壓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48342閱讀:554來源:國知局
皮帶輪的壓鑄模具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配件的壓鑄制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皮帶輪的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在機械配件的壓鑄制造工業中,常常會遇到各種結構另類的產品。例如皮帶輪,其結構與輪轂相似,而且周緣設有截面為V形的環形槽,以便于將皮帶卡設在其中。在壓鑄成型時,要成型出環形槽,模具上必然對應設置了凸環結構,在產品成型后,產品上的環形槽會被卡在凸環結構上,導致脫模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于脫模的皮帶輪的壓鑄模具。

一種皮帶輪的壓鑄模具,包括:上模組件和連接上模組件的下模組件;上模組件包括:上模主體和嵌設在上模主體的上成型柱;上模主體開設有上成型凸塊、位于上成型凸塊中心的上成型槽、以及連接在上成型凸塊一側的進料槽;下模組件包括:下模主體、連接在下模主體底部一端的第一滑座、連接在下模主體底部另一端的第二滑座、位于下模主體一側的第一滑塊、位于下模主體另一側的第二滑塊、連接在第一滑塊頂部的第一成型板、連接在第二滑塊頂部的第二成型板、平行設置于下模主體下方的驅動板、一端垂直連接驅動板且另一端穿設在下模主體上的頂桿、一端垂直連接驅動板且另一端連接第一滑塊的第一驅動桿、以及一端垂直連接驅動板且另一端連接第二滑塊的第二驅動桿;下模主體上設有下成型凸塊、位于下成型凸塊中心的下成型槽、以及位于下成型槽中心的下成型柱;第一滑座與第二滑座平行;第一滑塊由下至上、由內向外傾斜設置且滑動連接于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之間;第二滑塊由下至上、由內向外傾斜設置且滑動連接于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之間;第一成型板、第二成型板分別位于上成型凸塊的兩側且設有成型間隙;頂桿與驅動桿平行;頂桿的頂端位于成型間隙的底部;下成型柱與上成型柱對應設置。

上述皮帶輪的壓鑄模具,使用時,上模組件安裝于外部上模板,而下模組件安裝于外部下模板。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合模后,上模主體、上成型柱、下模主體、第一成型板和第二成型板之間構成了成型腔。液態的壓鑄原料從進料槽進入到成型腔中。當產品成型后,在外部上模板的帶動下,上模組件上移并且與下模組件分離。此時,產品還是被卡在下模主體、第一成型板和第二成型板之間。接著,驅動板上移,帶動第一驅動桿、第二驅動桿以及頂桿上移,第一驅動桿、第二驅動桿上移時,分別推動第一滑塊、第二滑塊上移,接著,第一滑塊帶動第一成型塊上移,第二滑塊也帶動第二成型塊上移,同時,第一成型塊、第二成型塊也各自逐漸向著下模主體的外側移動,從而給產品讓出了脫模的空間。而且,成型后的產品剛好位于產品的底部,隨著頂桿的上移,產品也被頂離下模主體,完成產品的脫模。通過上述設計,使得產品的脫模變得十分簡單方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模主體設有橫向貫穿上模主體內部的上冷卻通道,下模主體設有橫向貫穿下模主體內部的下冷卻通道。上冷卻通道和下冷卻通道用于流通冷卻液,以在產品成型后加快冷卻速率。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模主體底面設有對位凹槽,第一成型板和第二成型板分別設有對應對位凹槽的對位凸塊。對位凹槽和對位凸塊有利于提高合模時的精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頂桿為T形結構設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皮帶輪的壓鑄模具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皮帶輪的壓鑄模具中的上模組件的反面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的皮帶輪的壓鑄模具中的下模組件的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的含義為:

10-皮帶輪的壓鑄模具;

20-上模組件,21-上模主體,22-上成型柱,23-上成型凸塊,24-上成型槽,25-進料槽,26-上冷卻通道;

30-下模組件,31-下模主體,32-第一滑座,33-第二滑座,34-第一滑塊,35-第二滑塊,36-第一成型板,37-第二成型板,38-驅動板,39-頂桿、310-第一驅動桿,311-第二驅動桿,312-下成型凸塊,313-下成型槽,314-下成型柱,315-下冷卻通道,316-成型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解析本發明的優點與精神,藉由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詳述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參見圖1至圖3,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皮帶輪的壓鑄模具10。

該皮帶輪的壓鑄模具10,包括:上模組件20和連接上模組件20的下模組件30。使用時,上模組件20安裝在外部上模板中并隨著外部上模板上下移動,而下模組件30安裝在外部下模板中。各組件的結構說明如下:

該上模組件20包括:上模主體21和嵌設在上模主體21的上成型柱22。上模主體21開設有上成型凸塊23、位于上成型凸塊23中心的上成型槽24、連接在上成型凸塊23一側的進料槽25、以及橫向貫穿上模主體21內部的上冷卻通道26。在本實施例中,上模主體21底面設有對位凹槽(圖未示)。上成型柱22為圓柱形結構設置。

該下模組件30包括:下模主體31、連接在下模主體31底部一端的第一滑座32、連接在下模主體31底部另一端的第二滑座33、位于下模主體31一側的第一滑塊34、位于下模主體31另一側的第二滑塊35、連接在第一滑塊34頂部的第一成型板36、連接在第二滑塊35頂部的第二成型板37、平行設置于下模主體31下方的驅動板38、一端垂直連接驅動板38且另一端穿設在下模主體31上的頂桿39、一端垂直連接驅動板38且另一端連接第一滑塊34的第一驅動桿310、以及一端垂直連接驅動板38且另一端連接第二滑塊35的第二驅動桿311。第一滑座32與第二滑座33平行,第一滑座32和第二滑座33各自設有由內向外、由下至上傾斜的滑軌。第一滑塊34由下至上、由內向外傾斜設置且滑動連接于第一滑座32和第二滑座33之間。第二滑塊35由下至上、由內向外傾斜設置且滑動連接于第一滑座32和第二滑座33之間。第一成型板36和第二成型板37分別設有對應對位凹槽的對位凸塊(圖未示)。頂桿39為T形結構設置且與驅動桿平行,該頂桿39的底端較寬且固定連接在驅動板38上。

其中,下模主體31上設有下成型凸塊312、位于下成型凸塊312中心的下成型槽313、位于下成型槽313中心的下成型柱314、以及橫向貫穿下模主體31內部的下冷卻通道315。第一成型板36、第二成型板37分別位于上成型凸塊23的兩側且設有成型間隙316。頂桿39的頂端位于該成型間隙316的底部。下成型柱314與上成型柱22對應設置。

上述皮帶輪的壓鑄模具10,使用時,上模組件20安裝于外部上模板,而下模組件30安裝于外部下模板。上模組件20和下模組件30合模后,上模主體21、上成型柱22、下模主體31、第一成型板36和第二成型板37之間構成了成型腔。液態的壓鑄原料從進料槽25進入到成型腔中。當產品成型后,在外部上模板的帶動下,上模組件20上移并且與下模組件30分離。此時,產品還是被卡在下模主體31、第一成型板36和第二成型板37之間。接著,驅動板38上移,帶動第一驅動桿310、第二驅動桿311以及頂桿39上移,第一驅動桿310、第二驅動桿311上移時,分別推動第一滑塊34、第二滑塊35上移,接著,第一滑塊34帶動第一成型塊上移,第二滑塊35也帶動第二成型塊上移,同時,第一成型塊、第二成型塊也各自逐漸向著下模主體31的外側移動,從而給產品讓出了脫模的空間。而且,成型后的產品剛好位于產品的底部,隨著頂桿39的上移,產品也被頂離下模主體31,完成產品的脫模。通過上述設計,使得產品的脫模變得十分簡單方便。

此外,上冷卻通道26和下冷卻通道315用于流通冷卻液,以在產品成型后加快冷卻速率。對位凹槽和對位凸塊有利于提高合模時的精度。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盐亭县| 贡山| 呈贡县| 本溪市| 云梦县| 株洲市| 泰兴市| 赞皇县| 兰州市| 鱼台县| 高雄市| 溧阳市| 兰州市| 南开区| 池州市| 元氏县| 淮滨县| 锡林浩特市| 克拉玛依市| 东宁县| 迭部县| 武陟县| 常宁市| 北碚区| 福海县| 泰和县| 大新县| 儋州市| 喜德县| 兴山县| 滦平县| 葵青区| 兴安盟| 巴里| 柏乡县| 广德县| 阿克陶县| 新平| 湘阴县|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