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真空凝殼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鈦合金鑄造用真空凝殼爐。
背景技術:
鈦具有較高的活潑性,容易發生吸氫和吸氧反應,因此鈦合金的鑄造過程多是在真空條件下進行,傳統的真空凝殼爐多是通過旋轉外部裝置將液態金屬直接倒出,這種傾倒方式的準確性低,而且費力,液態金屬飛濺在爐體內壁上,不僅浪費液態金屬,飛濺的金屬滴落在鑄件上還會影響鑄件的質量,降低成品率,為此我們提出一種鈦合金鑄造用真空凝殼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傾倒方式的準確性低,費力,液態金屬容易飛濺在爐體內壁上,浪費液態金屬,影響鑄件的質量,降低成品率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鈦合金鑄造用真空凝殼爐。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設計一種鈦合金鑄造用真空凝殼爐,包括爐體、真空泵和下端設有支撐桿的電力控制柜,所述爐體、真空泵和支撐桿分別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爐體側壁上設有便于取件的密封門,所述爐體上端通過管道與真空泵相連,所述爐體上插接有絕緣活動桿,所述絕緣活動桿上端側壁上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連接有第一電動伸縮桿,所述第一電動伸縮桿下端固定在爐體頂端,所述第一電動伸縮桿通過導線與電力控制柜電性連接,所述絕緣活動桿內嵌有銅桿,所述銅桿與電力控制柜通過導線連接,所述銅桿的下端貫穿絕緣活動桿并與鎢塊相連,所述鎢塊下端焊接有鈦錠;
所述爐體內壁上對稱設有兩個銅質軸承,兩個所述銅質軸承的內圈均固定連接有銅質連接桿,兩個所述銅質連接桿之間固定連接有銅坩堝,所述銅坩堝的外側設有銅質包裹層,所述銅質包裹層與銅坩堝外壁之間形成間隙,兩個所述銅質連接桿沿軸向的中部均留有通孔,兩個所述通孔分別形成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均與間隙相同,所述出水管道與間隙的連接處設有銅質固定塊,所述銅質固定塊周向設有多個出水微孔;
所述爐體內腔頂部設有第二電動伸縮桿,所述第二電動伸縮桿與電力控制柜通過導線連接,所述第二電動伸縮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側壁上對稱設有兩個連接耳,兩個所述連接耳上分別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兩個絕緣活動桿,其中一個絕緣活動桿通過連接耳和轉軸與爐體側壁活動連接,另一絕緣活動桿通過連接耳和轉軸與銅質包裹層側壁活動連接,位于銅坩堝下方的爐體底部設有澆筑裝置,所述澆筑裝置上蓋設有弧形蓋板,所述弧形蓋板的上端設有導流管。
優選的,與絕緣活動桿連接的銅質包裹層上設有一個傾斜的淌水槽,且淌水槽呈V字型,所述淌水槽與銅坩堝相通。
優選的,所述導流管上端設有呈漏斗狀的進料口,且銅坩堝傾斜時,進料口位于淌水槽的正下方。
優選的,所述絕緣活動桿與銅質連接桿垂直設置。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鈦合金鑄造用真空凝殼爐,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在操作時,將鎢塊和鈦錠固定在銅桿上,設有的鈦錠作為自耗電極,設有的鎢塊在鈦錠完全熔融后作為非自耗電極繼續熔煉,用以保持液體金屬的溫度,防止銅坩堝內壁凝殼厚度增加,通過電力控制柜控制操作,當鈦錠完全熔融后,通過第二電動伸縮桿向下伸,銅坩堝發生傾斜,使得液態金屬從淌水槽流入導流管,再流入澆筑裝置內,有效的防止液態金屬的噴濺,保證了液態金屬的利用率,節省了人力,使得傾倒方式的準確性更高,保證了鑄件的質量,提高了成品率,設有的銅質固定塊和出水微孔減緩了冷卻水流出速度,保證了凝殼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鈦合金鑄造用真空凝殼爐的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鈦合金鑄造用真空凝殼爐的結構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鈦合金鑄造用真空凝殼爐的A處結構放大圖。
圖中:爐體1、真空泵2、電力控制柜3、絕緣活動桿4、連接板5、第一電動伸縮桿6、銅桿7、鎢塊8、鈦錠9、銅質軸承10、銅質連接桿11、銅質包裹層12、銅坩堝13、間隙14、通孔15、澆筑裝置16、第二電動伸縮桿17、連接塊18、絕緣活動桿19、銅質固定塊20、出水微孔21、弧形蓋板22、導流管2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一種鈦合金鑄造用真空凝殼爐,包括爐體1、真空泵2和下端設有支撐桿的電力控制柜3,爐體1、真空泵2和支撐桿分別固定在底板上,爐體1側壁上設有便于取件的密封門,爐體1上端通過管道與真空泵2相連,爐體1上插接有絕緣活動桿4,絕緣活動桿4上端側壁上固定連接有連接板5,連接板5上連接有第一電動伸縮桿6,第一電動伸縮桿6下端固定在爐體1頂端,第一電動伸縮桿6通過導線與電力控制柜3電性連接,絕緣活動桿4內嵌有銅桿7,銅桿7與電力控制柜3通過導線連接,銅桿7的下端貫穿絕緣活動桿4并與鎢塊8相連,鎢塊8下端焊接有鈦錠9。
爐體1內壁上對稱設有兩個銅質軸承10,兩個銅質軸承10的內圈均固定連接有銅質連接桿11,兩個銅質連接桿11之間固定連接有銅坩堝13,銅坩堝13的外側設有銅質包裹層12,銅質包裹層12與銅坩堝13外壁之間形成間隙14,兩個銅質連接桿11沿軸向的中部均留有通孔15,兩個通孔15分別形成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均與間隙14相同,出水管道與間隙14的連接處設有銅質固定塊20,銅質固定塊20周向設有多個出水微孔21。
爐體1內腔頂部設有第二電動伸縮桿17,第二電動伸縮桿17與電力控制柜3通過導線連接,第二電動伸縮桿1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連接塊18,連接塊18的側壁上對稱設有兩個連接耳,兩個連接耳上分別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兩個絕緣活動桿19,絕緣活動桿19與銅質連接桿11垂直設置,其中一個絕緣活動桿19通過連接耳和轉軸與爐體1側壁活動連接,另一絕緣活動桿19通過連接耳和轉軸與銅質包裹層12側壁活動連接,位于銅坩堝13下方的爐體1底部設有澆筑裝置16,澆筑裝置16上蓋設有弧形蓋板22,弧形蓋板22的上端設有導流管23,與絕緣活動桿19連接的銅質包裹層12上設有一個傾斜的淌水槽,且淌水槽呈V字型,淌水槽與銅坩堝13相通,倒熔融金屬液體時,液態金屬能夠集中從淌水槽流出,便于出料,導流管23上端設有呈漏斗狀的進料口,且銅坩堝13傾斜時,進料口位于淌水槽的正下方,從淌水槽流出的液態金屬能夠順著導流管23流入澆筑裝置16,防止熔漿飛濺出去,噴灑的到處都是,造成熔漿的浪費,同時也使得鑄件的表面粗糙不平,影響產品質量。
本實用新型在操作時,將鎢塊8和鈦錠9固定在銅桿7上,設有的鈦錠9作為自耗電極,設有的鎢塊8在鈦錠9完全熔融后作為非自耗電極繼續熔煉,用以保持液體金屬的溫度,防止銅坩堝內壁凝殼厚度增加,通過電力控制柜3控制操作,當鈦錠9完全熔融后,通過第二電動伸縮桿17向下伸,銅坩堝13發生傾斜,使得液態金屬從淌水槽流入導流管23,再流入澆筑裝置16內,有效的防止液態金屬的噴濺,保證了液態金屬的利用率,節省了人力,使得傾倒方式的準確性更高,保證了鑄件的質量,提高了成品率,設有的銅質固定塊20和出水微孔21減緩了冷卻水流出速度,保證了凝殼效果。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