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自動化造型合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化合型前的外模、砂芯的定位裝置及其定位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行的自動化造型造芯工藝流程大多采用冷芯盒射芯,制造出鑄件外模砂型和內(nèi)腔砂芯,然后進行下芯、組芯、合型,澆注。整個過程采用機器人制芯、取芯、刷涂料和合型,輔以人工組小芯并射釘固定,然后機器人進行主體芯下芯和上下外模合型。使用一套合型機器人系統(tǒng),將下型抓取到合型胎具上,然后抓取主體芯組到下型型腔里,最后將上型合到下型上,完成上型和下型的合型,機械手將型組放到空沙箱里,填砂設備自動填入干砂,等待澆注。
上述造芯組芯生產(chǎn)線對精度要求高,每一流程都會積累一定誤差,到最后合型過程中,誤差的積累可能導致:機器人在夾持過程中破壞砂型、定位孔;砂芯和上下外模不能準確配合,最終導致飛邊、毛刺、偏芯、缺肉、跑火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傳統(tǒng)解決方式是在合型前人工校正砂型位置,包括砂芯和外模,加大了人工勞動量,因此,需要研究一種有助于砂芯和外模快速定位的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克服現(xiàn)有造芯工藝中采用人工校正砂芯位置導致生產(chǎn)效率低、勞動量大等不足,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能提高砂芯定位效率和準確度的砂型自動定位裝置及其定位方法。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砂型自動定位裝置,包括支撐架和位于支撐架上方用于放置砂芯的載物臺,所述載物臺的左端和前端設有擋板,載物臺的右端和后端設有推動裝置,所述擋板上設有壓力傳感器,推動裝置的推桿推動砂芯觸碰壓力傳感器后停止運動或縮回,完成砂芯定位。
進一步的是,所述載物臺上設有可拆卸更換的砂型墊塊,所述砂型墊塊具有不同的高度和寬度規(guī)格,所述砂芯可滑動的放置在砂型墊塊上。
進一步的是,所述載物臺前端和左端的擋板均為可拆卸更換,所述擋板包括多種規(guī)格,不同規(guī)格的擋板在豎直方向具有不同的傾斜角度。
進一步的是,所述擋板傾斜角度的范圍為0~10°。
進一步的是,所述推動裝置與載物臺之間設有移動墊塊,所述移動墊塊可在載物臺上進行橫向或豎向移動。
進一步的是,所述移動墊塊上設有識別裝置,通過識別載物臺上是否有砂芯來控制推動裝置動作。
進一步的是,所述推動裝置為液壓、氣壓或者電動推桿。
進一步的是,所述推動裝置推桿的前端設有橡膠塊。
采用該砂型自動定位裝置進行定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根據(jù)砂芯的具體結(jié)構(gòu)形狀選擇適當?shù)纳靶蛪|塊和擋板;
B、啟動裝置后,識別裝置通過識別載物臺上是否有砂芯來發(fā)出信號,如果沒有,不進行任何操作,如果有,則進行下一步操作;
C、載物臺右端的推動裝置向左伸出推桿,接觸到砂芯后將其向左推動,直到砂芯觸碰到載物臺左端擋板上的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將信號反饋給推動裝置,使推桿停止移動或縮回,完成砂芯橫向定位;
D、載物臺后端的推動裝置向前伸出推桿,接觸到砂芯后將其向前推動,直到砂芯觸碰到載物臺前端擋板上的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將信號反饋給推動裝置,使推桿停止移動或縮回,完成砂芯豎向定位;
E、砂芯橫向和豎向定位完成后,由機械手夾持砂芯進行后續(xù)的下芯、合型等操作。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放置砂芯的載物臺上設置擋板、推動裝置和壓力傳感器,利用推動裝置和擋板對砂芯進行定位,能夠消除合型前的各流程誤差積累,避免機器人在夾持砂型時因位置不準確,而破環(huán)砂型、定位孔,方便下芯、合型,提高配合精度,從而有效解決了鑄造過程中飛邊、毛刺、偏芯、缺肉、跑火等問題。采用該砂型定位裝置,能夠?qū)ι靶蜏蚀_定位,避免了合型前人工消除砂型位置的誤差,降低了人工勞動量,自動化程度高,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并且該定位裝置適合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砂型定位,靈活性較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結(jié)構(gòu)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結(jié)構(gòu)的左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結(jié)構(gòu)的俯視圖。
圖中標記為,支撐架1、載物臺2、擋板3、壓力傳感器4、砂型墊塊5、砂芯6、砂型墊塊7、橡膠塊8、推動裝置9、移動墊塊10、識別裝置11、擋板12、移動墊塊13、推動裝置14、橡膠塊15、壓力傳感器16。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發(fā)明包括支撐架1和位于支撐架1上方用于放置砂芯6的載物臺2,所述載物臺2的左端和前端設有擋板3、12,載物臺2的右端和后端設有推動裝置9、14,所述擋板上設有壓力傳感器4、16,推動裝置9、14的推桿推動砂芯6觸碰壓力傳感器4、16后停止運動或縮回,完成砂型定位。傳統(tǒng)造芯工藝中,在合型前一般都通過人工來校正砂型的位置,人為操作必然存在誤差,并且一般需要反復調(diào)節(jié),勞動強度較大。本發(fā)明通過在載物臺上設置擋板和推動裝置,推動裝置的推桿將砂芯推動到擋板上實現(xiàn)定位,并且通過壓力傳感器來實現(xiàn)自動化控制,大大提高了砂型定位的效率和精度,節(jié)約了人力物力。
所述載物臺2上設有可拆卸更換的砂型墊塊5、7,所述砂型墊塊5、7具有不同的高度和寬度規(guī)格,所述砂芯6可滑動的放置在砂型墊塊5、7上。由于砂芯6一般具有不規(guī)則的外形,通過設置不同高度和寬度的砂型墊塊5、7,可適用于不同形狀的砂芯6,使其能平穩(wěn)的放置在載物臺2上,并且可供砂芯6在推動裝置9、14的作用下前后左右移動,從而提高本發(fā)明的適用范圍。
所述載物臺2左端和前端的擋板3、12均為可拆卸更換,所述擋板3、12包括多種規(guī)格,不同規(guī)格的擋板3、12在豎直方向具有不同的傾斜角度。不同規(guī)格的擋板3、12也同樣是為了適應不同的砂芯形狀,能夠提高擋板3、12與砂芯6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定位的準確性,使該定位裝置更加靈活。根據(jù)生產(chǎn)中常用砂芯的情況,擋板傾斜角度在0~10°之間時便能滿足絕大部分砂芯的定位。
進一步的,所述推動裝置9、14與載物臺2之間設有移動墊塊10、13,所述移動墊塊10、13可在載物臺2上進行橫向或豎向移動。由于橫向和豎向上均只有一個推動裝置來推動砂芯移動,為了避免在推動過程中砂芯因受力不均出現(xiàn)偏移或旋轉(zhuǎn),在推動裝置工作之前可事先調(diào)整好移動墊塊的位置,使推動裝置大致對準砂芯的重心位置,避免砂芯出現(xiàn)較大的偏轉(zhuǎn),提高砂芯定位的準確性。
所述移動墊塊10上設有識別裝置11,識別裝置11通過識別載物臺2上是否有砂芯來控制推動裝置9、14動作。設置識別裝置的目的是進一步實現(xiàn)定位裝置的自動化運行,當砂芯放置到載物臺上后,能夠迅速進行定位操作,提高生產(chǎn)效率。
所述推動裝置9、14為液壓、氣壓或者電動推桿。推動裝置9、14需要動作迅速,控制穩(wěn)定精確。所述推動裝置9、14推桿的前端設有橡膠塊8、15,設置橡膠塊8、15可減緩沖擊,避免剛性接觸用力過大對砂芯造成破壞。
采用該砂型自動定位裝置進行定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根據(jù)砂芯的具體結(jié)構(gòu)形狀選擇適當?shù)纳靶蛪|塊和擋板;
B、啟動裝置后,識別裝置通過識別載物臺上是否有砂芯來發(fā)出信號,如果沒有,不進行任何操作,如果有,則進行下一步操作;
C、載物臺右端的推動裝置向左伸出推桿,接觸到砂芯后將其向左推動,直到砂芯觸碰到載物臺左端擋板上的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將信號反饋給推動裝置,使推桿停止移動或縮回,完成砂芯橫向定位;
D、載物臺后端的推動裝置向前伸出推桿,接觸到砂芯后將其向前推動,直到砂芯觸碰到載物臺前端擋板上的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將信號反饋給推動裝置,使推桿停止移動或縮回,完成砂芯豎向定位;
E、再一次同時啟動橫向和豎向的推動裝置,利用推桿對砂芯進行最后定位確認,隨后再由機械手夾持砂芯進行后續(xù)的下芯、合型等操作。
步驟A中選擇砂型墊塊和擋板時應保證砂芯水平放置,擋板與砂芯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并且擋板上的壓力傳感器能夠與砂芯有效接觸。識別裝置主要用于大批量生產(chǎn)時使用,避免人為反復啟停推動裝置,提高其自動化程度。定位過程中應采用一個方向定位完成后再進行另一個方向的定位,待兩個方向都完成粗定位后再進行一次最后的同時定位操作,以確保定位的準確性。
本發(fā)明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安裝使用方便,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快速準確的對砂芯進行定位,避免了合型前人工消除砂型位置的誤差,降低了人工勞動量,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和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