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46161閱讀:256來源:國知局
一種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鋼鐵冶金煉鋼及連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Q420等強度更高的鋼種在特高壓輸電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研究,過去曾采用的Q235、Q345等鋼材已無法滿足電力鐵塔大型化、高載荷的使用要求,據報道使用Q420級角鋼代替Q345級角鋼可平均降低用鋼量20%左右。根據國標GB/T1591-2008對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的要求,對于Q420C鋼,成分上要求Al≥0.015%,性能上(厚度≤16mm規格),要求屈服強度≥420MPa,抗拉強度為520~680MPa,斷面伸長率≥19%,0℃下的縱向沖擊功≥34J。Q420C相比Q420B最主要的差別在于對Al含量的要求,而含鋁鋼將在鋼中沿奧氏體晶界析出AlN,降低鋼的熱塑性,使鑄坯容易產生橫裂紋,從而影響鑄坯的質量和軋材的性能。

對于帶液芯多點矯直的連鑄機,鑄坯矯直產生的應變一般不能超過許用值,當連鑄機半徑為6m時,在鑄坯斷面為180mm×180mm的條件下,鑄坯矯直應變基本處于臨界狀態,鑄坯在矯直過程中承受較大的變形量,嚴重惡化連鑄坯內部質量,且在軋制過程中易出現開裂廢品,尤其是在試驗鋁含量為0.020%的角鋼時,軋材開裂率接近30%,無法滿足生產需要。

研究表明,當鑄坯表面一旦形成微裂紋和皮下氣泡等缺陷后,對于大型角鋼軋制過程中極易在角部形成開裂,目前國內還尚未報道在鑄坯大矯直條件下穩定生產此類C級含鋁角鋼的實例。因此,有必要提出全方位的生產工藝技術和措施,針對連鑄各個工序制定相應的工藝,特別是解決在含Al條件下的鑄坯質量問題,有助于實現煉鋼工藝控制標準化,提高標準化作業水平,保證鋼水質量的穩定,提高產品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的分析,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用以解決現有大型角鋼軋制過程中極易在角部形成開裂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主要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該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使用的鋼液的成分及其質量百分數為:C:0.16~0.19%,Mn:1.38~1.45%,Si:0.25~0.35%,S、P≤0.030%,V:0.06~0.09%,N:0.006~0.010%,Al:0.017~0.022%,Ti:0.02~0.04%;

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轉爐冶煉工序;

S2、鋼包精煉爐精煉工序;

S3、連鑄工序;

S4、加熱軋制工序;

步驟S1-S4中,每步均以70t鋼液為單位進行各個步驟

步驟S3中,結晶器水量為140~150t/h,足輥段水量為7.0~7.5t/h,二冷一段水量為5.5~6.5t/h,二冷二段關閉,鑄坯矯直溫度≥950℃。

步驟S1具體為:

在出鋼前加入增碳劑進行脫氧;

出鋼1/4時,加入鋼砂鋁進行脫氧、加入硅錳合金進行合金化、加入石灰、加入VN合金和釩鐵;

出鋼1/4時開始加入合金料,出鋼至3/4時,全部加完。

步驟S1中:

出鋼過程及氬站采用大流量底吹氬氣且不裸露鋼液面;

增碳劑的加入量為每70t鋼液加入10-20kg;

鋼鋁砂的加入量為每70t鋼液加入35-45kg;

硅錳合金的加入量為每70t鋼液加入1300-1400kg;

石灰的加入量為每70t鋼液加入250-350kg;

VN合金的加入量為每70t鋼液加入50-60kg;

釩鐵的加入量為每70t鋼液加入10-20kg。

步驟S2具體為:

精煉爐進站通電造白渣,精煉渣采用高堿度還原渣系;

鋼包精煉爐造好泡沫渣后,加入鈦線;

用鋁線段及電石進行渣面脫氧,進站化渣后加入鋁粒,每次起弧后,加入鋁粒;

連鑄第一包Ca/Als=0.10~0.14,連澆爐次按Ca/Als=0.10控制。

步驟S2中:

精煉渣終點成分按質量百分比為:CaO為50~55%,SiO2為16~18%,Al2O3為14~17%,MgO為6~8%,FeO+MnO≤1.0%;且精煉渣的堿度為2.8~3.2;

加入鈦線后,確保中間包成分的含鈦量波動范圍在重質量的0.02~0.04%;

進站化渣后加入鋁粒的量為每70t鋼液加入15-25kg;每次起弧后加入鋁粒的量為每70t鋼液加入10-20kg;

精煉起弧時間控制15~25min,精煉周期控制40~50min以內,軟吹時間≥12min,保證鋼水不裸露,關氣后靜置2min出站。

步驟S3具體為:

采用鎂質板中間包,中間包上水口直徑30-35mm,中間包液面高于400mm開澆,開澆后使用無碳低硅覆蓋劑;

大包采用長水口保護澆鑄;

結晶器保護渣使用含鋁鋼保護渣;

采用圓角半徑為r=10mm的結晶器以減少鑄坯角部傳熱,結晶器液面高度為780-800mm,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為50-80mm。

步驟S3中,含鋁鋼保護渣的成分按質量百分比為:SiO2:30~34%,CaO:28~32%,MgO:3~4%,Fe2O3:1~3%,Al2O3:3~5%,Na2O:6~8%,F:3~6%,C:8~10%;

含鋁鋼保護渣的熔點為1150-1160℃,粘度為0.55-0.75Pa·s。

步驟S3中,結晶器振動頻率為140~160次/min,振幅為3~5mm;

鑄坯拉速為1.2~1.4m/min,中間包溫度嚴格控制在1550℃以下,澆鑄過熱度為15~30℃。

足輥段噴嘴從上至下角部噴嘴全部關閉,在噴淋管下端安裝夾持框架,夾持框架尺寸為500mm×500mm的正方形鋼結構,外側與鋼結構橫梁焊連,內側與噴嘴連接座板焊連,使噴淋管可以持續穩定地對鑄坯進行水冷。

S4中,開軋溫度控制為1100~1150℃,終軋溫度控制為800~850℃,軋后采用空冷,保持鋼材均勻冷卻。

本發明有益效果如下:

1、通過在鋼水成分中添加一定含量的Ti,降低AlN的危害,使AlN質點在晶界處變得粗大,延性增強,降低了鑄坯的橫裂紋敏感性。

2、通過連鑄各段水量調節、結晶器設備參數以及二冷噴水設備結構等的調整,鑄坯的不均勻冷卻得到解決,特別是鑄坯角部過冷問題,同時防止鑄坯在第三脆性區矯直,減少了鑄坯表面橫裂紋的產生。

3、通過添加新型高鋁鋼專用保護渣,促進結晶器的傳熱效果,防止了初始坯殼的粘結,使鑄坯表面振痕間距均勻,振痕深度變淺。

4、通過所述的工藝措施,試驗的鋼種連鑄過程穩定,鑄坯無缺陷產生,軋后鋼材合格率達到95%以上,可以順利開發生產出不同規格C級系列含鋁角鋼。

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而了解。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附圖僅用于示出具體實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整個附圖中,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

圖1為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中使用的二冷噴淋布置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中鑄坯表面和角部溫度變化關系的示意圖。

圖中:1-鑄坯、2-噴嘴、3-噴嘴連接座板、4-夾持框架、5-鋼結構支撐墻、6-鋼結構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具體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其中,附圖構成本申請一部分,并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闡釋本發明的原理。

一種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該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使用的鋼液的成分及其質量百分數為:C:0.16~0.19%,Mn:1.38~1.45%,Si:0.25~0.35%,S、P≤0.030%,V:0.06~0.09%,N:0.006~0.010%,Al:0.017~0.022%,Ti:0.02~0.04%;

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轉爐冶煉工序;

S2、鋼包精煉爐精煉工序;

S3、連鑄工序;

S4、加熱軋制工序;

步驟S1-S4中,每步均以70t鋼液為單位進行各個步驟;

步驟S3中,結晶器水量為140~150t/h,足輥段水量為7.0~7.5t/h,二冷一段水量為5.5~6.5t/h,二冷二段關閉,鑄坯矯直溫度≥950℃。

步驟S1具體為:

在出鋼前加入增碳劑進行脫氧;

出鋼1/4時,加入鋼砂鋁進行脫氧、加入硅錳合金進行合金化、加入石灰、加入VN合金和釩鐵;

出鋼1/4時開始加入合金料,出鋼至3/4時,全部加完。

步驟S1中:

出鋼過程及氬站采用大流量底吹氬氣且不裸露鋼液面;

增碳劑的加入量為每70t鋼液加入10-20kg;

鋼鋁砂的加入量為每70t鋼液加入35-45kg;

硅錳合金的加入量為每70t鋼液加入1300-1400kg;

石灰的加入量為每70t鋼液加入250-350kg;

VN合金的加入量為每70t鋼液加入50-60kg;

釩鐵的加入量為每70t鋼液加入10-20kg。

步驟S2具體為:

精煉爐進站通電造白渣,精煉渣采用高堿度還原渣系;

鋼包精煉爐造好泡沫渣后,加入鈦線;

用鋁線段及電石進行渣面脫氧,進站化渣后加入鋁粒,每次起弧后,加入鋁粒;

連鑄第一包Ca/Als=0.10~0.14,連澆爐次按Ca/Als=0.10控制。

步驟S2中:

精煉渣終點成分按質量百分比為:CaO為50~55%,SiO2為16~18%,Al2O3為14~17%,MgO為6~8%,FeO+MnO≤1.0%;且精煉渣的堿度為2.8~3.2;

加入鈦線后,確保中間包成分的含鈦量波動范圍在重質量的0.02~0.04%;

進站化渣后加入鋁粒的量為每70t鋼液加入15-25kg;每次起弧后加入鋁粒的量為每70t鋼液加入10-20kg;

精煉起弧時間控制15~25min,精煉周期控制40~50min以內,軟吹時間≥12min,保證鋼水不裸露,關氣后靜置2min出站。

步驟S3具體為:

采用鎂質板中間包,中間包上水口直徑30-35mm,中間包液面高于400mm開澆,開澆后使用無碳低硅覆蓋劑;

大包采用長水口保護澆鑄;

結晶器保護渣使用含鋁鋼保護渣;

采用圓角半徑為r=10mm的結晶器以減少鑄坯角部傳熱,結晶器液面高度為780-800mm,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為50-80mm。

步驟S3中,含鋁鋼保護渣的成分按質量百分比為:SiO2:30~34%,CaO:28~32%,MgO:3~4%,Fe2O3:1~3%,Al2O3:3~5%,Na2O:6~8%,F:3~6%,C:8~10%;

含鋁鋼保護渣的熔點為1150-1160℃,粘度為0.55-0.75Pa·s。

步驟S3中,結晶器振動頻率為140~160次/min,振幅為3~5mm;

鑄坯拉速為1.2~1.4m/min,中間包溫度嚴格控制在1550℃以下,澆鑄過熱度為15~30℃。

足輥段噴嘴從上至下角部噴嘴全部關閉,在噴淋管下端安裝夾持框架4,夾持框架4尺寸為500mm×500mm的正方形鋼結構,夾持框架4的外側與鋼結構橫梁6焊連,鋼結構橫梁6與鋼結構支撐墻5焊接,夾持框架4的四條邊的內側分別焊接有噴嘴連接座板3,每個噴嘴連接座板3上設有8-10個噴嘴2,鑄坯1從夾持框架4內部穿過,使噴淋管可以持續穩定地對鑄坯1進行水冷。

S4中,開軋溫度控制為1100~1150℃,終軋溫度控制為800~850℃,軋后采用空冷,保持鋼材均勻冷卻。

本發明按照以下工藝路線進行具體實施:轉爐冶煉→LF精煉→連鑄過程→軋制,重點控制鑄坯凝固和矯直過程。以某次試驗的C級角鋼(Q420C鋼種)冶煉生產過程為具體實施例,Q420C的主要化學成分控制由表1可見。

表1 Q420C化學成分

一、轉爐工序實施步驟

(1)轉爐冶煉制度

選用S≤0.030%的優質鐵水,第一爐冶煉Q420B,第二爐開始冶煉Q420C,采用紅包出鋼,轉爐出鋼量約70t,選擇正常周轉潔凈鋼包,復吹采用氮氬切換,出鋼采用氬氣。轉爐終點成分控制:C:0.08~0.13%,S≤0.035%,P≤0.020%。轉爐終點進行定氧操作。

(2)脫氧及合金化

脫氧劑:采用鋼砂鋁脫氧。鋼砂鋁在轉爐爐后一次性加足,精煉過程不對鋼中鋁進行調整。合金料加入順序:脫氧劑→硅錳合金(硅鐵)、增碳劑、300kg石灰→VN合金和釩鐵,試驗中具體操作步驟如下:①在出鋼前期先加入15kg增碳劑進行預脫氧;②出鋼1/4時,加鋼砂鋁40kg進行脫氧;③加入硅錳合金進行合金化,同時加入剩余的鋼砂鋁和增碳劑;④加入VN合金和釩鐵。出鋼1/4后開始加入合金料,出鋼至3/4時加完。出鋼過程及氬站采用大流量底吹氬氣且不裸露鋼液面。出鋼后大氣吹氬1min后關閉并測溫取樣,然后加蓋開出。出鋼過程中的下渣量控制為≤5kg/t鋼。

二、LF精煉工序實施步驟

(1)精煉爐進站通電造白渣,精煉渣采用高堿度還原渣系,精煉渣終點成分:CaO為50~55%,SiO2為16~18%,Al2O3為14~17%,MgO為6~8%,FeO+MnO≤1.0,堿度為2.8~3.2。

(2)LF爐造好泡沫渣后,加入鈦線,中間包成分的含鈦量波動范圍在0.02~0.04%。

(3)用鋁線段及電石進行渣面脫氧,進站化渣后加入鋁粒20kg,每次起弧后,加入鋁粒10~20kg。鋁粒加入量≥50kg,電石加入量20~50kg,保障渣還原性及埋弧效果良好,埋弧不好時可適當采用碳化硅、發泡劑埋弧。白渣保持時間≥10min。

(4)連鑄第一包Ca/Als=0.10~0.14,連澆爐次按Ca/Als=0.10控制。根據化驗Als量計算喂線量,以目標Als為180×10-6喂線,每米鋁線增Als為2.7×10-6,喂線速度2~3m/s。鋼水軟吹前喂鈣線進行鈣處理,鈣線收得率按10%計,每增鈣10×10-6需喂鈣線150m,實際喂鈣線速度2.0~2.5m/s,正常爐次控制鈣線300~350m,每爐出站定氧。

(5)精煉起弧時間控制15~25min,精煉周期控制40~50min以內,軟吹時間≥12min,保證鋼水不裸露,適量加入鋼包覆蓋劑,減輕鋼水氧化程度,關氣后靜置2min出站。

三、連鑄工序實施步驟

(1)采用鎂質板中間包,中間包上水口直徑32mm,中間包液面高于400mm開澆,開澆后使用無碳低硅覆蓋劑。

(2)大包采用長水口保護澆鑄。中間包溫度嚴格控制在1550℃以下,過熱度:15~30℃。

(3)結晶器保護渣使用上述的含鋁鋼保護渣,結晶器水量設置為145t/h。

(4)采用圓角半徑為r=10mm的結晶器以減少鑄坯角部傳熱,結晶器液面高度為780mm,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為80mm。

(5)振動參數:振頻140+40V,振幅±4mm。

(6)二冷參數:足輥段水量7.0t/h,一段水量5.5t/h,二段水關閉。圖1二冷噴淋布置結構可調節噴嘴2噴射角度,使鑄坯四面冷卻均勻,角部不產生暗角,4支噴淋管下端增加夾持框架4,增加了噴淋管的穩定性。足輥段噴嘴2從上至下角部噴嘴全部關閉。圖2鑄坯矯直區的表面溫度范圍為1050~1070℃,表面和角部平均溫度≥950℃。

(7)連鑄采用恒拉速操作,拉速為1.2~1.4m/min。

四、加熱軋制工序實施步驟

表2加熱段溫度控制

對于軋制過程,開軋溫度控制為1100~1150℃,終軋溫度控制為800~850℃,軋后采用空冷,保持鋼材均勻冷卻。

試驗過程共澆鑄3爐,得到的Q420C鋼材重量為160t,通過檢測,鑄坯表面無質量缺陷。該角鋼產品主要分為3種規格,其中,125*14規格的角鋼軋制25t,開裂率為0%,140*16規格的角鋼軋制36t,開裂率為0%,160*16規格的角鋼軋制101t,開裂率為7.5%,產品綜合開裂率為95.3%,滿足批量生產的要求。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大矯直應變C級角鋼連鑄工藝,通過在鋼水成分中添加一定含量的Ti,降低AlN的危害,使AlN質點在晶界處變得粗大,延性增強,降低了鑄坯的橫裂紋敏感性;通過連鑄各段水量調節、結晶器設備參數以及二冷噴水設備結構等的調整,鑄坯的不均勻冷卻得到解決,特別是鑄坯角部過冷問題,同時防止鑄坯在第三脆性區矯直,減少了鑄坯表面橫裂紋的產生;通過添加新型高鋁鋼專用保護渣,促進結晶器的傳熱效果,防止了初始坯殼的粘結,使鑄坯表面振痕間距均勻,振痕深度變淺;通過所述的工藝措施,試驗的鋼種連鑄過程穩定,鑄坯無缺陷產生,軋后鋼材合格率達到95%以上,可以順利開發生產出不同規格C級系列含鋁角鋼。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宁| 宁明县| 靖边县| 台山市| 石嘴山市| 云龙县| 花莲市| 贵州省| 大竹县| 韶山市| 黔东| 曲阳县| 武冈市| 沙洋县| 孝昌县| 长岛县| 聊城市| 闵行区| 弥勒县| 庆安县| 乐陵市| 什邡市| 宣武区| 广饶县| 石河子市| 高安市| 大新县| 油尖旺区| 长乐市| 封丘县| 长顺县| 双桥区| 新乡市| 大庆市| 城步| 云霄县| 日喀则市| 宣城市| 周至县| 嵩明县|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