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型砂鑄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方便夾持的型砂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鑄造機械領域中,型砂制芯技術正在廣泛應用,在制芯環節中,現有的制芯多采用在外模中留出空隙以使得鐵水或材料可在模具內部注入,但為了防止漏出,一般多數情況下緊留出單孔注入鐵水,而在后續型砂制造中需要將外部型砂及內芯砂型震碎并脫離成型件,由于在震碎時并不能有效夾持成型件,因此如力量過大將容易損傷成型件,而如力量過小,則并不能很好將型砂與成型件分離,為后續環節帶來嚴重加工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方便夾持的型砂模具。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方便夾持的型砂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模具本體,所述的模具本體由內芯砂型、成型件及外部砂型組成,所述的外部砂型左、右兩邊設有多個可貫通至成型件的凹槽,所述的內芯砂型為“t”型,其下端貫穿成型件至外部。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之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砂型左、右兩邊各設置有2個可貫通至成型件的凹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模具將突破傳統的局限,將型砂鑄造模具設置多個凹槽,以方便后續的型砂鑄造后續脫模時可使用機械手伸入凹槽直接夾持成型件并作震動處理,使得型砂容易脫落,而在鐵水注入時各入口同時注入,避免了因結構改進的出現的漏出等嚴重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本發明創造中的各個技術特征,在不互相矛盾沖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組合。
參照圖1,一種方便夾持的型砂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模具本體,模具本體由內芯砂型1、成型件2及外部砂型3組成,外部砂型3左、右兩邊設有多個可貫通至成型件2的凹槽4,內芯砂型1為“t”型,其下端貫穿成型件2至外部。本實施例的模具將突破傳統的局限,將型砂鑄造模具設置多個凹槽,以方便后續的型砂鑄造后續脫模時可使用機械手伸入凹槽直接夾持成型件并作震動處理,使得型砂容易脫落,而在鐵水注入時各入口同時注入,避免了因結構改進的出現的漏出等嚴重問題。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之一,其特征在于,外部砂型3左、右兩邊各設置有2個可貫通至成型件2的凹槽4。
以上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
本技術:
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