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冶金耐火材料。具體地說是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
背景技術:
1、電磁攪拌中包是利用電磁力強化中包內液相穴內鋼水的運動,起到加強鋼水對流、傳熱和傳質過程。導分流管的各個分流口將鋼水分送到各個水口,導分流管的尺寸設計對鋼水的流動、中包內流場、死區體積以及夾雜物去除率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1、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鋼水質量的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包括互相連接且夾角大于0°的第一直段和第二直段,所述第一直段內開設有進鋼孔,所述進鋼孔的一端貫穿所述第一直段端部的入鋼口面板,所述進鋼孔的另一端穿入所述第二直段內,所述第二直段的第二外側壁面板上開設有第一出鋼口,所述第二直段的第二內側壁面板上開設有第二出鋼口,所述第二外側壁面板和所述第二內側壁面板為兩個相對的側立壁,所述第一出鋼口的進液端和所述第二出鋼口進液端均與所述進鋼孔流體導通,所述第一出鋼口和所述第二出鋼口從進液端到出液端逐漸升高。
3、上述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在所述第二直段垂直于所述進鋼孔軸線的橫截面上:所述第一出鋼口自進液端至出液端與水平線的夾角為2°,所述第二出鋼口自進液端至出液端與水平線的夾角也為2°。出鋼口向上傾斜一是防止沖擊中包底對中包造成破壞,另外也是形成一個好的流場,均勻成分和溫度、促進夾雜物上浮。
4、上述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所述進鋼孔的孔徑為142mm,所述第一出鋼口的孔徑為92mm,所述第二出鋼口的孔徑為58mm。
5、上述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所述第一出鋼口的出口端朝向遠離所述第一直段的方向傾斜設置,即所述第一出鋼口的出口端朝向自垂直于所述第二直段內鋼水流動方向向著靠近所述第二直段上進鋼孔內鋼水流動方向延長線偏移。
6、上述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在經過進鋼孔軸線的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出鋼口的軸線與所述進鋼孔軸線的夾角的d為68°,即所述第二直段內鋼水流動方向與所述第一出鋼口出鋼方向的夾角d為68°,所述第二出鋼口的軸線垂直于所述進鋼孔的軸線;所述第一出鋼口的軸線與所述第二出鋼口的軸線夾角為158°。
7、上述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所述進鋼孔位于所述第一直段內的軸線和所述進鋼孔位于所述第二直段內的軸線夾角c為140°。
8、上述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在過進鋼孔軸線的水平面上:所述第一直段的第一外側壁面板和所述第二直段的第二外側壁面板的夾角為155°,所述第一直段的第一內側壁面板和所述第二直段上第二內側壁面板的夾角為140°,所述第一內側壁面板和所述第二內側壁面板圓弧過渡連接,所述第一外側壁面板和所述第二外側壁面板也圓弧過渡連接,圓弧過渡的圓弧半徑為150mm。
9、上述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所述第一直段的底壁面板和頂壁面板為相互平行的水平面,所述第二直段的底壁面板和頂壁面板也為相互平行的水平面;所述第二外側壁面板和所述第二內側壁面板的間距從與底壁面板相連處至與頂壁面板相連處逐漸變大;所述入鋼口面板自與底壁面板相連接處至與頂壁面板相連接處逐漸向靠近第二直段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直段上第一外側壁面板從與底壁面板相連接處至與頂壁面板相連接處逐漸向遠離進鋼孔軸線的方向傾斜。
10、上述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所述第二外側壁面板和底壁面板所在平面的夾角a為80°,所述第二內側壁面板和底壁面板所在平面的夾角b為85°。
11、上述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所述第一外側壁面板和底壁面板的夾角f為80°,所述第一內側壁面板和底壁面板的夾角g為90°;所述入鋼口面板與所述底壁面板的夾角e為95°。
12、上述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導分流管采用澆注成型,材質為剛玉尖晶石質或剛玉莫來石質(al?2o3≥80%,mgo≤10%或a?l?2o3+s?io2≥80%)。
13、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術效果:
14、1.通過設計導分流管的尺寸和出鋼口的角度,能夠增強中包內鋼水流動和攪拌效果,減少死區體積,并能夠提高除雜率,促進經過導分流管時鋼渣上浮,從而提高中包內鋼水質量;本結構在中包與導流管等共同使用時進一步優化了中包流場,提高了夾雜物去除率,進而提高鋼鐵質量,對于不同料粒徑的夾雜物,均能提高一定程度的去除,特別是對大粒徑夾雜物的去除,改進效果更明。
15、2.本結構導分流管使得電磁攪拌具有較好的補熱作用,同時優化了中包流場使得出自導分流管的鋼流進入中包各水口時溫度基本相同。
1.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連接且夾角大于0°的第一直段(1)和第二直段(2),所述第一直段(1)內開設有進鋼孔(3),所述進鋼孔(3)的一端貫穿所述第一直段(1)端部的入鋼口面板(4),所述進鋼孔(3)的另一端穿入所述第二直段(2)內,所述第二直段(2)的第二外側壁面板(5)上開設有第一出鋼口(7),所述第二直段(2)的第二內側壁面板(6)上開設有第二出鋼口(8),所述第二外側壁面板(5)和所述第二內側壁面板(6)為兩個相對的側立壁,所述第一出鋼口(7)的進液端和所述第二出鋼口(8)進液端均與所述進鋼孔(3)流體導通,所述第一出鋼口(7)和所述第二出鋼口(8)從進液端到出液端逐漸升高。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直段(2)垂直于所述進鋼孔(3)軸線的橫截面上:所述第一出鋼口(7)自進液端至出液端與水平線的夾角為2°,所述第二出鋼口(8)自進液端至出液端與水平線的夾角也為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鋼孔(3)的孔徑為142mm,所述第一出鋼口(7)的孔徑為92mm,所述第二出鋼口(8)的孔徑為58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鋼口(7)的出口端朝向遠離所述第一直段(1)的方向傾斜設置,即所述第一出鋼口(7)的出口端朝向自垂直于所述第二直段(2)內鋼水流動方向向著靠近所述第二直段(2)上進鋼孔(3)內鋼水流動方向延長線偏移。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其特征在于,在經過進鋼孔(3)軸線的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出鋼口(7)的軸線與所述進鋼孔(3)軸線的夾角的d為68°,即所述第二直段(2)內鋼水流動方向與所述第一出鋼口(7)出鋼方向的夾角d為68°,所述第二出鋼口(8)的軸線垂直于所述進鋼孔(3)的軸線;所述第一出鋼口(7)的軸線與所述第二出鋼口(8)的軸線夾角為158°。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鋼孔(3)位于所述第一直段(1)內的軸線和所述進鋼孔(3)位于所述第二直段(2)內的軸線夾角c為140°。
7.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其特征在于,在過進鋼孔(3)軸線的水平面上:所述第一直段(1)的第一外側壁面板(11)和所述第二直段(2)的第二外側壁面板(5)的夾角為155°,所述第一直段(1)的第一內側壁面板(12)和所述第二直段(2)上第二內側壁面板(6)的夾角為140°,所述第一內側壁面板(12)和所述第二內側壁面板(6)圓弧過渡連接,所述第一外側壁面板(11)和所述第二外側壁面板(5)也圓弧過渡連接,圓弧過渡的圓弧半徑為150m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段(1)的底壁面板(9)和頂壁面板(10)為相互平行的水平面,所述第二直段(2)的底壁面板(9)和頂壁面板(10)也為相互平行的水平面;所述第二外側壁面板(5)和所述第二內側壁面板(6)的間距從與底壁面板(9)相連處至與頂壁面板(10)相連處逐漸變大;所述入鋼口面板(4)自與底壁面板(9)相連接處至與頂壁面板(10)相連接處逐漸向靠近第二直段(2)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直段(1)上第一外側壁面板(11)從與底壁面板(9)相連接處至與頂壁面板(10)相連接處逐漸向遠離進鋼孔(3)軸線的方向傾斜。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側壁面板(5)和底壁面板(9)所在平面的夾角a為80°,所述第二內側壁面板(6)和底壁面板(9)所在平面的夾角b為85°。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電磁攪拌中包的導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側壁面板(11)和底壁面板(9)的夾角f為80°,所述第一內側壁面板(12)和底壁面板(9)的夾角g為90°;所述入鋼口面板(4)與所述底壁面板(9)的夾角e為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