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輻條(10)端部打磨設備,所述輻條(10)包括輻條本體(11)和套接固定在輻條本體(11)端部的連接帽(12),所述輻條(10)在未打磨前其輻條本體(11)的端部露出連接帽(12)并形成待打磨部(13),其特征是,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輻條(10)端部打磨設備,其特征是,所述輻條固定部(33)設于所述轉動基座(31)相對第一軸線的周向邊沿,且呈具有槽口(331)的槽狀以供所述輻條(10)嵌入固定,其槽口(331)朝向相對第一軸線向外并與第一軸線垂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輻條(10)端部打磨設備,其特征是,所述輻條固定部(33)設有垂直于第一方向的限位面(332),所述輻條(10)的連接帽(12)搭接于所述限位面(332)以與所述輻條固定部(33)在第一方向上形成限位配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輻條(10)端部打磨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方向為上下方向,所述輻條(10)受重力作用懸掛于所述輻條固定部(33)。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輻條(10)端部打磨設備,其特征是,所述機架(20)包括限位基板(21);所述限位基板(21)設有與所述輻條固定部(33)的轉動軌跡形狀適配的限位壁(211),所述限位壁(211)與所述第一軸線平行并與所述輻條固定部(33)的位置對應,以相對第一軸線向內對進入其范圍且位于所述輻條固定部(33)中的所述輻條(10)進行限位。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輻條(10)端部打磨設備,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基板(21)設有使所述限位壁(211)在相對第一軸線的周向上斷開的上料缺口(212),所述轉動基座(31)在上料缺口(212)的位置露出于所述限位壁(211)的范圍之外。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輻條(10)端部打磨設備,其特征是,所述輻條治具(30)還包括下料件(34),所述下料件(34)固接于所述機架(20)并設有下料部(341);所述下料部(341)位置對應于所述上料缺口(212),其相對第一軸線沿徑向凸出于所述輻條固定部(33)的轉動軌跡之外,并設有沿與所述轉動基座(31)的轉動方向一致的方向傾斜延伸的下料面(342),以在所述輻條(10)經過時相對第一軸線向外推抵該所述輻條(10)并使其脫離其位于的所述輻條固定部(33)。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輻條(10)端部打磨設備,其特征是,還包括壓緊裝置(50);所述限位基板(21)設有與所述打磨輪(41)的位置對應并使所述限位壁(211)在相對第一軸線的周向上斷開的壓緊缺口(213);所述輻條固定部(33)在轉動基座(31)相對第一軸線的徑向上的深度被配置為使所述輻條(10)與所述輻條固定部(33)的槽口(331)邊沿齊平或凸出于所述槽口(331)邊沿;所述壓緊裝置(50)固接于所述機架(20),并包括抵接組件(51)和彈性活動組件(52);所述抵接組件(51)沿與第二軸線平行的第二方向滑動裝設于所述機架(20),并設有抵接部(511);所述彈性活動組件(52)沿第二方向彈性作用于所述抵接組件(51)和所述機架(20),以推動所述抵接組件(51)的抵接部(511)相對第一軸線向內推抵轉動至所述壓緊缺口(213)且位于所述輻條固定部(33)中的所述輻條(10)。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輻條(10)端部打磨設備,其特征是,所述抵接組件(51)包括繞第一方向的第三軸線轉動的抵接輪(512),所述抵接輪(512)相對第三軸線的周側邊沿形成所述抵接部(511)。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輻條(10)端部打磨設備,其特征是,所述抵接組件(51)包括滑動座(513),所述彈性活動組件(52)包括第一固定座(521)、第二固定座(522)和彈性件(523);所述滑動座(513)沿第二方向滑動裝設于所述機架(20),所述抵接輪(512)轉動裝設于所述滑動座(513);所述第一固定座(521)固定裝設于所述機架(20),并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二固定座(522)固定裝設于所述滑動座(513),并設有與第一安裝槽位置對應的第二安裝槽;所述彈性件(523)在第二方向的兩端分別伸入至所述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的槽底。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輻條(10)端部打磨設備,其特征是,還包括調節裝置(60),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一種輻條(10)端部打磨設備,其特征是,所述調節裝置(60)還包括若干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固接于所述機架(20)的滑動軸(64);所述安裝基座(61)與各所述滑動軸(64)沿第一方向間隙配合,且各所述滑動軸(64)的位置被配置為適于使所述安裝基座(61)僅沿第一方向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