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腫節風揮發油的制備方法及其對三七灰霉病的防治作用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08370閱讀:624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揮發油制備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腫節風揮發油的制備方法及其對三七灰霉病的防治作用。
背景技術
:三七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功效,是一種中國傳統名貴藥材。近年來,對三七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長,但是栽培過程中的真菌病害嚴重影響了三七生長。三七灰霉病以危害葉為主,多從下部老葉的葉尖或近地部分葉柄發病,灰褐色病斑,腐爛。在廣西三七的傳統產區,由于低海拔及高溫多濕的氣象條件,這種病害往往更嚴重,造成了三七的大量減產甚至絕收,給種植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在三七種植上,防治真菌病害過度依賴化學農藥,大量化學農藥的使用不僅影響了三七的品質,也造成了三七藥材的大量農藥殘留。因此,借鑒中醫藥研究成果,可望從藥用植物中篩選出抗植物病原真菌的天然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可直接作為天然殺菌劑,效果良好,對三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腫節風揮發油的制備方法,此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得率高,用量少;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腫節風揮發油的用途,對三七灰霉病的防治作用強,對環境影響小,且藥劑藥效期長。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腫節風揮發油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計:步驟一、取500~600份腫節風的葉和莖,加入5000~6000份水,水蒸氣蒸餾得到第一混合物;步驟二、按體積比1:1~2向步驟一中的第一混合物中加入溶劑,萃取,去除溶劑后得揮發油。優選的是,步驟一中的腫節風的葉和莖蒸餾前處理:將500~600份腫節風的葉和莖置于超微粉碎機中粉碎,取出加入500~600份水,置于超聲波中以60kHz的頻率處理20~30min,取出加入15~20份半胱氨酸和25~30份纖維素酶,調節pH值至5~6,于60℃下酶解24~36h,加入10~15份司班和70~80份吐溫,攪拌均勻。優選的是,步驟一中的第一混合物萃取前處理:向步驟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加入100~120份質量分數為3%的氯化鈉溶液和1~1.5份乙酸,混合均勻后放入-18℃環境中冰凍1~1.5h,取出融化。優選的是,步驟二中的揮發油后處理:按體積比1:0.05~0.1:0.05~0.1向步驟二中的揮發油加入吐溫和質量分數為15%的魔芋粉溶液,采用磁力攪拌器攪拌,直至混合物呈乳化狀態;然后按質量比1:0.02~0.04向混合物中加入β-環糊精,繼續用磁力攪拌器攪拌,直至混合物呈黏稠狀,即得。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由上述的制備方法獲得的腫節風揮發油的應用,對三七灰霉病的防治作用。優選的是,揮發油應用于抑制三七灰霉病病原菌菌絲的生長。優選的是,用于抑制三七灰霉病病原菌菌絲生長的揮發油的濃度≥0.5g/L。優選的是,揮發油應用于抑制三七灰霉病病原菌孢子的萌發。優選的是,用于抑制三七灰霉病病原菌孢子萌發的揮發油的濃度為≥0.5g/L。優選的是,揮發油用于三七灰霉病田間防治的使用方法具體為:a按質量體積比為0.5~1g:1000ml將揮發油溶解于稀釋劑中,得第一溶解液,稀釋劑由吐溫和水按體積比為1:3組成;b按體積比為100:1~2向a中的第一溶解液中加入薄荷漿液,攪拌均勻得藥液;其中薄荷漿液的制備方法:將10~15份新鮮薄荷和10~15份乙酸乙酯置于研缽中研碎后,過濾即得。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腫節風揮發油,屬于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比對環境影響小;第二、利用超微粉碎手段將腫節風的葉和莖粉碎至10~25μm以下,且在粉碎過程中不會產生局部過熱現象,速度快,瞬間即可完成,因而最大限度地保留腫節風的生物活性成分;第三、利用超聲波的機械作用促使10~25μm以下的腫節風的葉和莖中的活性物質乳化,有助于其分散至水中;第四、腫節風細胞壁主要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類組成,利用纖維素酶酶解其主要組成成分,可破壞其細胞壁,使腫節風的生物活性成分更易流出;第五、植物組織中含有天然的纖維素酶抑制劑,如重金屬離子和酚類物質等,半胱氨酸能消除它們的抑制作用,甚至進一步激活纖維素酶,從而縮短腫節風細胞壁酶解時間,提高酶解效率;第六、吐溫是一種乳化劑,可以使精油即腫節風揮發油乳化后溶解于水液體中,促進腫節風揮發油從其組織中流出,吐溫與其他乳化劑司班合用,可增加乳化劑的穩定性。第七、萃取時油相與水相的界面不清,呈一定強度的乳化區,對腫節風揮發油的得率影響很大,少量無機鹽會使乳化作用增強,但當無機鹽含量高時,可導致乳化區作用力減弱,導致油水分離,為此加入高濃度的氯化鈉溶液和乙酸,可消除腫節風揮發油乳化現象,達到兩相快速有效分離;第八、-18℃凍結可使水形成冰晶,腫節風揮發油結晶,使油/水型乳濁液分離,故解凍后,兩相分離,有利于腫節風揮發油的萃取;第九、得到腫節風揮發油后,加入吐溫使腫節風揮發油乳化后溶解于水液體中,使體系更穩定,再加入魔芋粉溶液,在其乳化區形成一層保護膜層,減緩腫節風揮發油的揮發速度,然后加入β-環糊精,并充分攪拌至乳化狀態,即形成腫節風揮發油包合物,使其更易保藏,延長其有效期;第十、將腫節風揮發油用于防治三七灰霉病時,用吐溫、水和新鮮薄荷漿液稀釋,薄荷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其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與腫節風揮發油一起具有協同作用,相互增強其對三七灰霉病的防治作用,減少施藥用量和次數,節約成本。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實施例1>腫節風揮發油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稱取500g腫節風的葉和莖放入蒸餾燒瓶中,加入5000g水和8粒沸石,再將蒸餾燒瓶與加熱器、冷凝管、接液管和接液器等連接組成蒸餾裝置,冷凝管通入自來水,使蒸餾燒瓶內液體保持微沸狀態,蒸餾5h后,接液器收集到的油水混合物,即為第一混合物;步驟二、按體積比1:1.5向步驟一中的第一混合物中加入乙醚萃取,分離乙醚層,剩下的水層再按體積比為1:1.5加入乙醚萃取,分離乙醚層,共萃取2次,將乙醚層合并揮發去除乙醚后得揮發油,置于4℃冰箱中保存備用。<實施例2>腫節風揮發油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稱取600g腫節風的葉和莖放入蒸餾燒瓶中,加入6000g水和12粒沸石,再將蒸餾燒瓶與加熱器、冷凝管、接液管和接液器等連接組成蒸餾裝置,冷凝管通入自來水,使蒸餾燒瓶內液體保持微沸狀態,蒸餾6h后,接液器收集到的油水混合物,即為第一混合物;步驟二、按體積比1:2向步驟一中的第一混合物中加入丙酮萃取,分離丙酮層,剩下的水層再按體積比為1:2加入丙酮萃取,分離丙酮層,共萃取2次,將丙酮層揮發去除丙酮后得揮發油,置于4℃冰箱中保存備用。<實施例3>腫節風揮發油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稱取500g腫節風的葉和莖放入蒸餾燒瓶中,加入5000g水和8粒沸石,再將蒸餾燒瓶與加熱器、冷凝管、接液管和接液器等連接組成蒸餾裝置,冷凝管通入自來水,使蒸餾燒瓶內液體保持微沸狀態,蒸餾5h后,接液器收集到的油水混合物,即為第一混合物;步驟二、按體積比1:1向步驟一中的第一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分離乙酸乙酯層,剩下的水層再按體積比為1:1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分離乙酸乙酯層,共萃取2次,將乙酸乙酯層揮發去除乙酸乙酯后得揮發油,置于4℃冰箱中保存備用。<實施例4>腫節風揮發油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稱取500g腫節風的葉和莖置于超微粉碎機中粉碎,取出加入550g水,置于超聲波中以60kHz的頻率處理25min,取出加入18g半胱氨酸和28g纖維素酶,調節pH值至5.5,于60℃下酶解30h,加入12g司班和75g吐溫,攪拌均勻,得第一原料;將第一原料放入蒸餾燒瓶中,加入5000g水和8粒沸石,再將蒸餾燒瓶與加熱器、冷凝管、接液管和接液器等連接組成蒸餾裝置,冷凝管通入自來水,使蒸餾燒瓶內液體保持微沸狀態,蒸餾5h后,接液器收集到的油水混合物,即為第一混合物;步驟二、將步驟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加入110g質量分數為3%的氯化鈉溶液和1.2g乙酸,混合均勻后放入-18℃環境中冰凍1.2h,取出融化,得第二混合物;按體積比1:1.5向第二混合物中加入乙醚萃取,分離乙醚層,剩下的水層再按體積比為1:1.5加入乙醚萃取,分離乙醚層,共萃取2次,將乙醚層合并揮發去除乙醚后得揮發油;<實施例5>腫節風揮發油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稱取600g腫節風的葉和莖置于超微粉碎機中粉碎,取出加入600g水,置于超聲波中以60kHz的頻率處理30min,取出加入20g半胱氨酸和30g纖維素酶,調節pH值至6,于60℃下酶解36h,加入15g司班和80g吐溫,攪拌均勻,得第一原料;將第一原料放入蒸餾燒瓶中,加入6000g水和12粒沸石,再將蒸餾燒瓶與加熱器、冷凝管、接液管和接液器等連接組成蒸餾裝置,冷凝管通入自來水,使蒸餾燒瓶內液體保持微沸狀態,蒸餾6h后,接液器收集到的油水混合物,即為第一混合物;步驟二、將步驟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加入120g質量分數為3%的氯化鈉溶液和1.5g乙酸,混合均勻后放入-18℃環境中冰凍1.5h,取出融化,得第二混合物;按體積比1:2向第二混合物中加入丙酮萃取,分離丙酮層,剩下的水層再按體積比為1:2加入丙酮萃取,分離丙酮層,共萃取2次,將丙酮層揮發去除丙酮后得揮發油;<實施例6>腫節風揮發油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稱取500g腫節風的葉和莖置于超微粉碎機中粉碎,取出加入500g水,置于超聲波中以60kHz的頻率處理20min,取出加入15g半胱氨酸和25g纖維素酶,調節pH值至5,于60℃下酶解24h,加入10g司班和70g吐溫,攪拌均勻,得第一原料;將第一原料放入蒸餾燒瓶中,加入5000g水和8粒沸石,再將蒸餾燒瓶與加熱器、冷凝管、接液管和接液器等連接組成蒸餾裝置,冷凝管通入自來水,使蒸餾燒瓶內液體保持微沸狀態,蒸餾5h后,接液器收集到的油水混合物,即為第一混合物;步驟二、將步驟一中的第一混合物加入100g質量分數為3%的氯化鈉溶液和1g乙酸,混合均勻后放入-18℃環境中冰凍1h,取出融化,得第二混合物;按體積比1:1向第二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分離乙酸乙酯層,剩下的水層再按體積比為1:1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分離乙酸乙酯層,共萃取2次,將乙酸乙酯層揮發去除乙酸乙酯后得揮發油;<實施例7>按實施例4的方法制備腫節風揮發油,按體積比1:0.08:0.06向腫節風揮發油加入吐溫和質量分數為15%的魔芋粉溶液,采用磁力攪拌器攪拌,直至混合物呈乳化狀態;其中,魔芋粉溶液為將魔芋粉溶于水中制得;然后按質量比1:0.03向混合物中加入β-環糊精,繼續用磁力攪拌器攪拌,直至混合物呈黏稠狀,置于4℃冰箱中保存備用。<實施例8>按實施例5的方法制備腫節風揮發油,按體積比1:0.1:0.1向腫節風揮發油加入吐溫和質量分數為15%的魔芋粉溶液,采用磁力攪拌器攪拌,直至混合物呈乳化狀態;其中,魔芋粉溶液為將魔芋粉溶于水中制得;然后按質量比1:0.04向混合物中加入β-環糊精,繼續用磁力攪拌器攪拌,直至混合物呈黏稠狀,置于4℃冰箱中保存備用。<實施例9>按實施例6的方法制備腫節風揮發油,按體積比1:0.05:0.05向腫節風揮發油加入吐溫和質量分數為15%的魔芋粉溶液,采用磁力攪拌器攪拌,直至混合物呈乳化狀態;其中,魔芋粉溶液為將魔芋粉溶于水中制得;然后按質量比1:0.02向混合物中加入β-環糊精,繼續用磁力攪拌器攪拌,直至混合物呈黏稠狀,置于4℃冰箱中保存備用。<實施例10>按實施例7的方法制備,a按質量體積比為0.8g:1000ml將揮發油溶解于稀釋劑中,得第一溶解液,稀釋劑由吐溫和水按體積比為1:3組成;b按體積比為100:1.5向a中的第一溶解液中加入薄荷漿液,攪拌均勻得藥液;其中薄荷漿液的制備方法:將12g新鮮薄荷和12g乙酸乙酯置于研缽中研碎后,過濾即得。<實施例11>按實施例8的方法制備,a按質量體積比為1g:1000ml將揮發油溶解于稀釋劑中,得第一溶解液,稀釋劑由吐溫和水按體積比為1:3組成;b按體積比為100:2向a中的第一溶解液中加入薄荷漿液,攪拌均勻得藥液;其中薄荷漿液的制備方法:將15g新鮮薄荷和15g乙酸乙酯置于研缽中研碎后,過濾即得。<實施例12>按實施例9的方法制備,a按質量體積比為0.5g:1000ml將揮發油溶解于稀釋劑中,得第一溶解液,稀釋劑由吐溫和水按體積比為1:3組成;b按體積比為100:1向a中的第一溶解液中加入薄荷漿液,攪拌均勻得藥液;其中薄荷漿液的制備方法:將10g新鮮薄荷和10g乙酸乙酯置于研缽中研碎后,過濾即得。<得率試驗>按實施例1~3和實施例4~6的方法制備腫節風揮發油,用下述公式計算揮發油得率。得率=腫節風揮發油質量/腫節風的葉和莖的質量×100%表1腫節風揮發油的得率數據顯示,實施例4~6的得率明顯高于實施例1~3的利率,可見利用超微粉碎手段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腫節風的生物活性成分,超聲波的機械作用促使腫節風的葉和莖中的活性物質乳化,分散至水中,再與纖維素酶酶解細胞壁作用和吐溫、司班乳化作用結合,使腫節風的生物活性成分更多的從其組織中流出,萃取時油相與水相的界面不清,呈一定強度的乳化區,對腫節風揮發油的得率影響很大,少量無機鹽會使乳化作用增強,但當無機鹽含量高時,可導致乳化區作用力減弱,導致油水分離,為此加入高濃度的氯化鈉溶液和乙酸,可消除腫節風揮發油乳化現象,達到兩相快速有效分離,-18℃凍結可使水形成冰晶,腫節風揮發油結晶,使油/水型乳濁液分離,故解凍后,兩相分離,有利于腫節風揮發油的萃取,綜合作用下,可使腫節風揮發油得率提高。表1腫節風揮發油的得率<病原菌抑制試驗>一、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菌絲的抑制采用生長速率法測定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菌絲的抑制作用:用未冷卻的PDA培養基將揮發油稀釋不同濃度:0.0625g/L、0.125g/L、0.5g/L和1g/L,按質量體積比50μg:1ml向不同濃度的腫節風揮發油中加入吐溫80助溶混合,然后分別倒入直徑為9cm培養皿中,每個培養皿10ml,制成含藥平板,每個處理3次重復,以溶劑為對照。接種直徑為9mm的三七灰霉病病原菌菌餅到含藥培養基平板中央,置于28℃培養箱培養120h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各處理的菌落直徑,減去接種菌餅直徑,求出3次重復的平均值,得出各處理的平均菌落擴展直徑,用下述公式計算抑制率。抑制率=(對照菌落擴展直徑-處理菌落擴展直徑)/對照菌落擴展直徑×100%表2不同濃度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菌菌絲的抑制率數據顯示,實施例1~3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濃度為0.5g/L及以上時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菌絲的抑制率達100%;實施例4~9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濃度為0.125g/L及以上時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菌絲的抑制率達100%;腫節風揮發油濃度同為0.0625g/L時,實施例1~3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菌絲的抑制率為30%左右,而實施例4~9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菌絲的抑制率為76%左右。可見,采用實施例4~9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菌絲的抑制作用比實施例1~3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更強。表2不同濃度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菌絲的抑制率二、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孢子萌發的抑制采用懸滴法測定腫節風揮發油對孢子萌發的抑制作用:將三七灰霉病病原菌培養一定時間后使其產孢,加無菌水配置成10倍物鏡下每視野50個孢子的孢子懸浮液,以孢子懸浮液為溶劑,分別配置50ml不同濃度的腫節風揮發油,0.0625g/L、0.125g/L、0.5g/L和1g/L,每個處理3次重復,以孢子懸浮液為對照,3次重復,于28℃下保濕培養,24h后檢查孢子萌發情況,計算孢子萌發抑制率;萌發抑制率=(對照萌發率-處理萌發率)/對照萌發率×100%表3不同濃度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菌孢子萌發的抑制率數據顯示,實施例1~3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濃度為0.5g/L及以上時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菌絲的抑制率達95%以上;實施例4~9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濃度為0.125g/L及以上時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孢子萌發的抑制率達97%以上;腫節風揮發油濃度同為0.0625g/L時,實施例1~3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孢子萌發的抑制率為44%左右,而實施例4~9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孢子萌發的抑制率為74%左右。可見,采用實施例4~9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孢子萌發的抑制作用比實施例1~3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更強。表3不同濃度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孢子的抑制作用由表2和表3數據說明利用超微粉碎手段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腫節風的生物活性成分,超聲波的機械作用促使腫節風的葉和莖中的活性物質乳化,分散至水中,再與纖維素酶酶解細胞壁作用和吐溫、司班乳化作用結合,使腫節風的生物活性成分更多的從其組織中流出,綜合作用下使得到的腫節風揮發油活性更強,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及孢子的抑制作用更強。<對比試驗>按實施例1、實施例4和實施例7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以多菌靈為對比例1、腐霉利為對比例2、嘧霉胺為對比例3,腫節風揮發油配制成0.5g/L的濃度,參照三種供試化學殺菌劑的使用說明,用無菌水將化學殺菌劑稀釋至相應濃度,并按照生長速率測定法測定腫節風揮發油和化學殺菌劑對灰霉病病原菌菌絲的生長和孢子萌發的抑制作用,以無菌水為對照。如表4數據可以看出按實施例1、實施例4和實施例7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對菌絲的抑制率明顯比多菌靈和腐霉利強,達到100%,與嘧霉胺效果一致,而對孢子萌發的抑制,按實施例1、實施例4和實施例7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達95%以上明顯高于其余三種化學殺菌劑。表4化學藥劑對三七灰霉病病原菌及孢子的抑制藥劑對菌絲的抑制率%對孢子萌發的抑制率%實施例110095.23實施例410099.83實施例710099.88多菌靈91.0186.50腐霉利95.0290.60嘧霉胺10090.72無菌水00<三七灰霉病防治田間試驗>按實施例1、實施例4和實施例7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先用質量分數為75%的乙醇與腫節風揮發油按照1:1混合均勻,再用清水稀釋至濃度為0.5g/L,按實施例10的方法制備,再用清水稀釋至腫節風揮發油濃度為0.5g/L,分三個用藥頻率查看三七灰霉病發病情況和防治效果:(一)在病害發生初期每隔7d噴一次,連續施藥3次,以不施用任何藥劑為空白對照,每小區面積為20m2,重復3次。分別于用藥前1天和用藥后7d調查田間發病情況,調查時每小區取5點,每點10株,調查葉片發病情況,統計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二)在病害發生初期每隔10d噴一次,連續施藥3次,以不施用任何藥劑為空白對照,每小區面積為20m2,重復3次。分別于用藥前1天和用藥后10d調查田間發病情況,調查時每小區取5點,每點10株,調查葉片發病情況,統計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三)在病害發生初期每隔15d噴一次,連續施藥3次,以不施用任何藥劑為空白對照,每小區面積為20m2,重復3次。分別于用藥前1天和用藥后15d調查田間發病情況,調查時每小區取5點,每點10株,調查葉片發病情況,統計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病情嚴重度按0~4級標準分。0級:葉片無病斑;1級:發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0%以下;2級:發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0%~29%;3級:發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30%~50%;4級:發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以上。根據調查結果,按照下面公式計算病情指數及防治效果,統計分析防治效果差異。病情指數=∑(病級葉片數×代表數值)/(調查葉片總數×發病最重級別的代表數值)×100%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CK0——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CK1——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PT0——腫節風揮發油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PT1——腫節風揮發油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表5數據顯示,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實施例1、實施例4、實施例7和實施例10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用藥周期為7d時,三七灰霉病病情指數均在5.0以下,防治效果均在87%以上;用藥周期改為10d時,實施例1和實施例4的三七灰霉病病情指數明顯上升,防治效果明顯降低,而實施例7和實施例10的三七灰霉病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無明顯變化;用藥周期為15d時,實施例1和實施例4的三七灰霉病病情指數分別為8.6和7.7,防治效果分別為67.97%和76.07%,而實施例7和實施例10的三七灰霉病病情指數均在5.0以下,防治效果均在86%以上,可以保證殺菌效果;可見實施例7和實施例10中,得到腫節風揮發油后,加入吐溫使腫節風揮發油乳化后溶解于水液體中,使體系更穩定,再加入魔芋粉溶液,在其乳化區形成一層保護膜層,減緩腫節風揮發油的揮發速度,然后加入β-環糊精,并充分攪拌至乳化狀態,即形成腫節風揮發油包合物,使其更易保藏,延長其有效期;實施例10將腫節風揮發油用于防治三七灰霉病時,用吐溫、水和新鮮薄荷漿液稀釋,薄荷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其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與腫節風揮發油一起具有協同作用,相互增強其對三七灰霉病的防治作用。表5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的田間防治效果<對比試驗>實施例1、實施例4、實施例7和實施例10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以多菌靈為對比例1、腐霉利為對比例2,嘧霉胺為對比例3,進行田間小區防治試驗。三種化學殺菌劑按照其商品包裝使用說明,用清水稀釋相應倍數,噴霧使用;按實施例1,實施例4和實施例7的方法制備的腫節風揮發油先用質量分數為75%的乙醇與腫節風揮發油按照1:1混合均勻,再用清水稀釋至濃度為0.5g/L,實施例10的方法制備,再用清水稀釋腫節風揮發油至濃度為0.5g/L。在病害發生初期每隔7d噴一次,連續施藥3次,以不施用任何藥劑為空白對照,每小區面積為20m2,重復3次。分別于用藥前1天和用藥后7d調查田間發病情況,調查時每小區取5點,每點10株,調查葉片發病情況,統計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病情嚴重度按0~4級標準分。0級:葉片無病斑;1級:發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0%以下;2級:發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0%~29%;3級:發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30%~50%;4級:發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以上。根據調查結果,按照下面公式計算病情指數及防治效果,統計分析防治效果差異。病情指數=∑(病級葉片數×代表數值)/(調查葉片總數×發病最重級別的代表數值)×100%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CK0——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CK1——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PT0——腫節風揮發油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PT1——腫節風揮發油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表6數據顯示,實施例1、實施例4、實施例7和實施例10對三七灰霉病的病情指數比多菌靈、腐霉利和嘧霉胺低,防治效果好。說明腫節風揮發油對三七灰霉病的防治作用強。表6腫節風揮發油與化學殺菌劑對三七灰霉病的田間防治效果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實施例。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 阳泉市| 原阳县| 北川| 铅山县| 且末县| 金寨县| 银川市| 拜泉县| 古丈县| 澄城县| 兴义市| 惠东县| 绥阳县| 图木舒克市| 南和县| 珲春市| 永州市| 保山市| 寿阳县| 潮州市| 石棉县| 遵义市| 翁源县| 隆安县| 恩施市| 和平县| 林州市| 汝城县| 唐河县| 彭泽县| 肥东县| 绥棱县| 浮山县| 广灵县| 荔波县| 建始县| 武乡县| 昂仁县| 三台县| 上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