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剎車淋水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可監控式剎車淋水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重型貨車的剎車降溫淋水裝置是通過電磁閥控制水路進行工作。雖然通過給剎車片淋水降溫可以減少因剎車片長時間與剎車鼓摩擦而導致剎車失靈現象,但是此系統過于簡單,在頻繁使用剎車時用戶不能隨時監控淋水嘴的工作狀態,這將會對人身安全、車輛安全以及財產安全產生很大威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監控系統的剎車淋水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監控式剎車淋水裝置,包括:水箱單元,用于儲存和傳輸噴淋用水;氣缸單元,用于向所述水箱單元輸送氣壓;至少一個淋水嘴,設置于剎車鼓旁側,用于淋出所述水箱單元中的水;至少一個電磁開關,設置于所述水箱單元與所述淋水嘴之間的空間中,用于控制所述水箱單元中水的流動;電源線路,用于連接所述總控臺和電磁開關;第一傳感線路,用于連接所述總控臺和電磁開關;至少一個第二傳感線路,用于連接至少一個所述電磁開關和至少一個淋水嘴;第三傳感線路,用于連接所述水箱單元和總控臺;以及總控臺,設置于駕駛室內,當所述淋水嘴故障時,所述總控臺通過所述第二傳感線路接收有關所述淋水嘴的故障信號,以用于排除故障,當所述水箱單元的儲水量不足時,所述總控臺通過所述第三傳感線路接收有關所述水箱單元的儲水量不足的信號,以用于補充水量。
優選地,所述總控臺包括:電源指示燈,用于指示電源是否正常工作;淋水開關組,用于開啟和關閉淋水裝置;信號指示臺,設有用于指示所述水箱單元中水位的水箱水位指示儀以及用于監控所述淋水嘴工作狀態的至少一個淋水指示燈;以及感應系統,與所述第一傳感線路、水箱水位指示儀以及淋水指示燈相連,用于將所述水箱單元的水位以及淋水嘴的工作狀態通過信號反饋到所述水箱水位指示儀以及淋水指示燈上。
優選地,所述水箱單元包括:水箱,用于儲存噴淋用水,并與所述第一傳感線路相連;以及第一水管,與所述水箱以及電磁開關相連,在靠近所述水箱一端為單個管道,在靠近電磁開關一端分成至少一個管道,分別與至少一個所述電磁開關相連;以及至少一個第二水管,與至少一個所述電磁開關以及至少一個淋水嘴相連。
優選地,所述氣缸單元包括:氣缸,用于存儲氣壓;以及氣管,與所述氣缸以及電磁開關相連,用于輸送氣壓到所述電磁開關并將流到電磁開關位置的水推送到所述淋水嘴。
優選地,所述淋水開關組包括:淋水總開關,用于控制所有至少一個所述淋水嘴同時工作;以及至少一個淋水分開關,用于分別控制至少一個所述淋水嘴獨立工作。
優選地,至少一個所述淋水指示燈與至少一個所述淋水嘴為一一對應監視。
優選地,至少一個所述淋水分開關與至少一個所述淋水嘴為一一對應控制。
本實用新型在剎車淋水系統中安裝了監控裝置,可以隨時監控淋水嘴的工作狀態,有效地保證了人身、車輛和財產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具有監控系統的剎車淋水裝置的構成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具有監控系統的剎車淋水裝置的強調水箱單元和傳感線路的構成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總控臺 2:水箱單元
3:氣缸單元 4:淋水嘴
5:電磁開關 6:電源線路
7:第一傳感線路 7’:第二傳感線路
7’’:第三傳感線路 8:剎車鼓
11:電源指示燈 12:淋水開關組
13:感應系統 14:信號指示臺
21:水箱 22:第一水管
22’:第二水管 31:氣缸
32:氣管 121:淋水總開關
122:淋水分開關 141:水箱水位指示儀
142:淋水指示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具有監控系統的剎車淋水裝置的構成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具有監控系統的剎車淋水裝置的強調水箱單元和傳感線路的構成示意圖。
參照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監控系統的剎車淋水裝置,主要包括總水箱單元2、氣缸單元3、淋水嘴4、電磁開關5、電源線路6、第一傳感線路7、第二傳感線路7’、第三傳感線路7’’、剎車鼓8(為了便于說明,圖1和圖2中只繪出了一個橋中單側的剎車鼓)以及總控臺1。
其中,所述水箱單元2,用于儲存和傳輸噴淋用水。
所述氣缸單元3,用于向所述水箱單元2輸送氣壓。
所述淋水嘴4,設置于剎車鼓旁側,用于淋出所述水箱單元2中的水,并且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淋水嘴4。
所述電磁開關5,設置于所述水箱單元2與所述淋水嘴4之間的空間中,用于控制所述水箱單元2中水的流動,并且設置有至少一個電磁開關5。
所述電源線路6,用于連接所述總控臺1和電磁開關5。
所述第一傳感線路7,用于連接所述總控臺1和電磁開關5。
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傳感線路7’,用于連接所述至少一個電磁開關5和至少一個淋水嘴4。
所述第三傳感線路7’’,用于連接所述水箱單元2和總控臺1。
總控臺1,設置于駕駛室內,所述總控臺1通過所述電源線路6以及第一傳感線路7控制至少一個所述電磁開關5打開,所述水箱單元2的中的水流向所述電磁開關5,所述氣缸單元3的氣壓到達所述電磁開關5后,將水推向至少一個所述淋水嘴4,淋水嘴4對所述剎車鼓8淋水作業。當所述淋水嘴4故障時,所述總控臺1通過所述第二傳感線路7’接收有關所述淋水嘴4的故障信號,以用于排除故障,當所述水箱單元2的儲水量不足時,所述總控臺1通過所述第三傳感線路7’’接收有關所述水箱單元2的儲水量不足的信號,以用于補充水量。
所述總控臺1可以包括:電源指示燈11、淋水開關組12、新號指示臺14以及感應系統13。
其中,所述電源指示燈11,用于指示電源是否正常工作。
所述淋水開關組12,用于開啟和關閉淋水裝置。
所述信號指示臺14,可以設有用于指示所述水箱單元2中水位的水箱水位指示儀141以及用于監控所述淋水嘴4工作狀態的至少一個淋水指示燈142。
所述感應系統13,與所述第一傳感線路7、水箱水位指示儀141以及淋水指示燈142相連,用于將所述水箱單元2的水位以及淋水嘴4的工作狀態通過信號反饋到所述水箱水位指示儀141以及淋水指示燈142上。在此,至少一個所述淋水指示燈142與至少一個所述淋水嘴4為一一對應監視。某個淋水嘴出現故障,相對應的淋水指示燈就會亮。
所述水箱單元2可以包括:水箱21、第一水管22以及第三水管22’。
其中,所述水箱21,用于儲存噴淋用水,并與所述第一傳感線路7相連。
所述第一水管22,與所述水箱21以及電磁開關5相連,在靠近所述水箱21一端為單個管道,在靠近電磁開關5一端分成至少一個管道,分別與所述至少一個電磁開關5相連。
至少一個所述第二水管22’,與至少一個所述電磁開關5以及至少一個淋水嘴4相連。
所述氣缸單元3可以包括:氣缸31以及氣管31。
其中,所述氣缸31,用于存儲氣壓。
所述氣管32,與所述氣缸31以及電磁開關5相連,用于輸送氣壓到所述電磁開關5并將流到電磁開關5位置的水推送到所述淋水嘴。
所述淋水開關組12可以包括:淋水總開關121以及淋水分開關122。
其中,所述淋水總開關121,用于控制所有至少一個所述淋水嘴4同時工作。當需要開啟全部淋水嘴4時,直接按下淋水總開關121,所有淋水嘴4將全部工作。
至少一個所述淋水分開關122,用于分別控制至少一個所述淋水嘴4獨立工作。所述淋水分開關122與淋水嘴4為一一對應控制。當只需要開啟其中一個或者幾個淋水嘴4時,按下相對應的淋水分開關122,對應的淋水嘴4將開始工作。
以下,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有監控系統的剎車淋水裝置的使用方法。
當需要對貨車的所述剎車鼓8進行淋水降溫時,用戶首先通過觀察所述水箱水位指示儀141了解所述水箱21內的水量是否充足,所述水箱21的水位情況通過與其相連的第三傳感線路7’’傳送到所述感應系統13上,感應系統13將信號反饋到所述水箱水位指示儀141上。其次,觀察所述電源指示燈11,查看電路是否暢通。當電路暢通時,所述電源指示燈11為綠色常亮,當電路出現故障時,所述電源指示燈11為熄滅狀態。之后,觀察所述淋水指示燈142,了解所述淋水嘴4是否正常工作。當所述淋水嘴4正常工作時,所述淋水指示燈142為綠色常亮,當所述淋水嘴4出現故障時,所述淋水指示燈142為熄滅狀態。因為所述水箱21內的水大多為河水或者井水,含雜質(如:砂石、泥)較多,容易堵塞所述淋水嘴4,當所述淋水嘴4不能工作時,與之相連的所述第二傳感線路7’將信號傳送到與第二傳感線路7’相連的所述第一傳感線路7,再傳送到與第一傳感線路7相連的所述感應系統13,最后感應系統13將信號反饋到所述淋水指示燈142,至少一個所述淋水嘴4、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傳感線路7’以及至少一個所述淋水指示燈142為一一對應,用戶可以觀察到具體哪個淋水嘴4不能正常工作,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故障排除。
淋水裝置可以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當要對所有所述剎車鼓8淋水時,打開所述淋水總開關121,所述電源線路6以及第一傳感線路7將電力與信號傳輸到所述電磁開關5上,電磁開關5打開。這時候,所述電磁開關5與所述水箱21連通,水箱21中的水通過所述水管22流到電磁開關5處。與此同時,電磁開關5也與所述氣缸31連通,氣缸31中的氣通過所述氣管32被輸送到電磁開關5處,并將此處的水推送到所有所述第二水管22’中。水流經第二水管22’到達所述淋水嘴4,即開始淋水工作。
當要對剎車鼓8淋水時,因為所述淋水分開關122、電磁開關5、第二水管22’、第二傳感線路7’、淋水嘴4以及剎車鼓8為一一對應,故而,打開想要淋水的與所述剎車鼓8對應的所述淋水分開關122,即可實現對剎車鼓8淋水。
本實用新型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