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和具有其的車輛。
背景技術:
由于汽車整車總布置的需要,真空泵有時需要布置在縱梁前端,然而縱梁前端正是碰撞變形吸能的關鍵區域,現有技術中的真空泵被剛性固定在縱梁前端,在碰撞過程中,導致縱梁在安裝真空泵的區域內變形困難,影響縱梁的變形吸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能夠在車輛碰撞導致的前縱梁變形時,發生潰縮變形,吸收部分碰撞能量。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具有上述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的車輛。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包括:水平部,所述水平部具有兩個懸臂以及連接所述兩個懸臂的連接臂,所述兩個懸臂彼此相對且間隔開以在二者之間形成真空泵安裝空間,所述懸臂上設置有用于固定真空泵的懸臂固定孔;以及豎直部,所述豎直部與所述連接臂相連且向下延伸,所述豎直部用于與車輛的縱梁固定,所述豎直部上設置有可壓潰凸筋,所述可壓潰凸筋沿豎向延伸且為中空結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能夠在車輛碰撞導致前縱梁變形時,發生潰縮變形,從而不影響縱梁的變形吸能,同時也滿足安裝真空泵所需的強度及NVH性能的要求。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豎直部上具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分別位于所述可壓潰凸筋的兩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固定孔為圓孔,所述第二固定孔為“U”形孔。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U”形孔為兩個,所述圓孔為一個,且所述圓孔的設置高度介于兩個所述“U”形孔之間。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可壓潰凸筋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連接臂且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豎直部的下端。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可壓潰凸筋的寬度為12-18mm,深度為13-19mm。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懸臂上設置有凹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凹筋的長度為35-45mm,寬度為5-15mm,所述凹筋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懸臂的長度方向相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連接臂與所述豎直部的連接處設置有三角筋。
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實施例的車輛,包括上述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
附圖說明
圖1是真空泵在真空泵支架上的安裝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
真空泵支架100、水平部10、懸臂11、連接臂12、懸臂固定孔13、凹筋14、翻邊15、安裝空間16、豎直部20、可壓潰凸筋21、第一固定孔22、圓孔22’、第二固定孔23、“U”形孔23’、三角筋30、真空泵200、緩沖墊300、固定螺栓400、固定螺母50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長度”、“寬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圖1-圖2詳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100。
參照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100可以是一體成型的零件。真空泵支架100整體呈倒“L”形結構,可以包括水平部10以及豎直部20。水平部10用于支撐真空泵200,豎直部20用于固定到車輛縱梁(圖中未示出)上。
水平部10呈“U”形,具體地,水平部10具有兩個懸臂11以及連接兩個懸臂11的連接臂12,兩個懸臂11彼此相對且間隔開以在二者之間形成近似“U”形的真空泵安裝空間16,真空泵200固定安裝在該安裝空間16內,開放式結構更加方便了真空泵200的安裝過程。進一步地,每個懸臂11上均設置有一個懸臂固定孔13,用于穿設螺栓進而固定真空泵200。如圖1所示,固定螺栓400穿設懸臂固定孔13、真空泵200上的安裝孔、緩沖墊300以及固定螺母500,從而將真空泵200固定在真空泵支架100上,達到固定真空泵200的目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緩沖墊300可以為彈性材質,當車輛發生碰撞時,緩沖墊300具有一定的緩沖吸能的作用,同時緩沖墊300還能衰減縱梁與真空泵200之間的振動。
豎直部20與連接臂12相連且向下延伸,豎直部20用于與車輛的縱梁固定。豎直部20上可以設置可壓潰凸筋21,可壓潰凸筋21沿豎向延伸且為中空結構,可壓潰凸筋21的外表面上可設置過渡圓角,防止劃傷真空泵200表面及安裝人員。豎直部20的橫截面(即沿豎直方向向上看)近似呈“幾”字形,在發生碰撞時,可壓潰凸筋21能夠發生潰縮變形,吸收碰撞能量。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100,能夠起到固定真空泵200的作用,同時,設置的可壓潰凸筋21能夠在車輛發生碰撞導致縱梁變形時發生潰縮變形,從而吸收部分碰撞能量,減少了碰撞過程中真空泵200對縱梁變形的影響。
參照圖2所示,豎直部20上具有第一固定孔22和第二固定孔23,第一固定孔22和第二固定孔23分別位于可壓潰凸筋21的兩側。具體地,第一固定孔22為圓孔22’,圓孔22’數量可以為一個,第二固定孔23為“U”形孔23’,“U”形孔23’數量可以為兩個。圓孔22’的設置高度介于兩個“U”形孔23’之間。采用螺栓穿設在兩個“U”形孔23’和一個圓孔22’內,從而將真空泵支架100固定在車輛縱梁上。當車輛發生碰撞導致縱梁變形時,真空泵支架100可從“U”形孔23’處發生脫落,由此保證了縱梁的變形可以盡量少地受到真空泵200的影響。
具體地,圓孔22’具有定位作用,而“U”形孔23’的“U”形結構減少了對于第一固定孔22和第二固定孔23之間距離的精度要求,簡化了真空泵支架100的制造工藝。
優選地,可壓潰凸筋21的上端向上延伸至連接臂12且下端向下延伸至豎直部20的下端,這樣保證了可壓潰凸筋21貫穿整個豎直部,由此增大了可壓潰變形的面積,進而可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可壓潰凸筋21的寬度為12-18mm,深度為13-19mm。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壓潰凸筋21的寬度為15mm,深度為16mm。當車輛縱梁受到碰撞發生變形,而真空泵支架100無法從“U”形孔23’處脫落的情況下,可壓潰凸筋21便隨縱梁變形而發生壓潰變形,由此吸收碰撞能量,減少真空泵200對縱梁變形的影響。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100,在碰撞過程中可以在可壓潰凸筋21處發生壓潰或在“U”形孔23’處發生脫落,這就可以保障在碰撞過程中,縱梁的變形可以盡量少地受到真空泵200的影響,按照其設計的變形模式進行變形吸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懸臂11的中部還可以設置凹筋14,進一步地,凹筋14的長度為35-45mm,寬度為5-15mm,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凹筋14的長度為40mm,寬度為10mm。凹筋14的長度方向與懸臂11的長度方向相同。凹筋14的設置可顯著增強懸臂11的剛度。
如圖2所示,懸臂11的外側端部可以設置向下延伸的翻邊15結構,由此可進一步增強真空泵支架100的剛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臂12與豎直部20的連接處可以設置三角筋30,三角筋30的數量可以為多個,用于增加真空泵支架100的剛度,使真空泵支架100具有足夠的剛度來支撐真空泵200,同時也能夠有效地防止真空泵支架100發生變形,由此滿足了安裝真空泵200所需的強度及NVH性能的要求。當然,如果真空泵200能夠穩定地安裝在真空泵支架100上,也可以不設置三角筋30。
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實施例的車輛,包括上述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真空泵支架100。而對于車輛的其它構造,如底盤、變速器等均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公知技術,因此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進行接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