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交通運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依靠氣壓差推進的交通裝置。
背景技術:
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物資及人員的流動日趨頻繁,傳統的交通運輸方式一般需要電力、燃油驅動交通工具進行運輸,其能源消耗較大,且會在隧道內產生較多的廢氣,影響通過人員的安全,同時易發生火災等安全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清潔的能源,是目前國內外發展的重大方向。對于隧道運輸,由于受到隧道輸送方式的影響,其廢氣的排放和火災發生后的救援異常困難,需要隧道內相關機械設備24小時運轉,方可保證火災后的救援及時,這不但極大的消耗了能源,且無法做到及時救援和疏散。急切需要一種依靠一種不產生廢氣的交通工具,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依靠氣壓差推進的交通裝置,動力源為清潔能源,且可重復利用,極其環保,降低對現有能源的消耗,同時能夠增加行車的舒適性,實用性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含高壓氣體射入裝置、壓縮氣體輸入管道、壓縮氣體抽出裝置、壓縮氣體輸出管道、密封門升降裝置、密封門、封閉車體、車體后部支撐裝置、車體前部支撐裝置、減阻裝置、隧道;隧道內壁內嵌設有高壓氣體射入裝置和壓縮氣體抽出裝置,其中高壓氣體射入裝置與壓縮氣體輸入管道連接,壓縮氣體抽出裝置與壓縮氣體輸出管道連接,且壓縮氣體輸入管道和壓縮氣體輸出管道均嵌設在隧道內壁;隧道內壁嵌設有密封門升降裝置,密封門升降裝置與密封門連接,密封門設置在隧道內,隧道內設有密閉車體;所述的密封門將隧道分設為多個減壓封閉區域,同時密閉車體與其前、后方的密封門將減壓封閉區域分設為低壓氣體封閉區域和高壓氣體封閉區域;所述的密閉車體底部前側設有數道車體前部支撐裝置,密閉車體的后部上下兩側均設有數道車體后部支撐裝置;所述的車體前部支撐裝置和車體后部支撐裝置與隧道內壁之間均設有減阻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的高壓氣體射入裝置和壓縮氣體抽出裝置對稱設置在隧道內壁的上下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的高壓氣體射入裝置和壓縮氣體抽出裝置與隧道內部空間接觸處設有格擋,且格擋與隧道的內壁處于同一水平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減阻裝置為滾輪、填充油脂或者其他潤滑油脂。
進一步地,所述的密封門升降裝置采用數控電動升降裝置。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依靠氣壓差推進的交通裝置,動力源為清潔能源,且可重復利用,極其環保,降低對現有能源的消耗,同時能夠增加行車的舒適性,實用性強,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密封車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高壓氣體射入裝置1、壓縮氣體輸入管道2、壓縮氣體抽出裝置3、壓縮氣體輸出管道4、低壓氣體封閉區域5、高壓氣體封閉區域6、減壓封閉區域7、密封門升降裝置8、密封門9、封閉車體10、車體后部支撐裝置11、車體前部支撐裝置12、減阻裝置13、隧道1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看如圖1和圖2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含高壓氣體射入裝置1、壓縮氣體輸入管道2、壓縮氣體抽出裝置3、壓縮氣體輸出管道4、密封門升降裝置8、密封門9、封閉車體10、車體后部支撐裝置11、車體前部支撐裝置12、減阻裝置13、隧道14;隧道14的內表面保持平整,隧道14內壁上下兩側對稱嵌設有高壓氣體射入裝置1和壓縮氣體抽出裝置3,高壓氣體射入裝置1和壓縮氣體抽出裝置3與隧道14內部空間接觸處設有格擋,且格擋與隧道14的內壁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高壓氣體射入裝置1與壓縮氣體輸入管道2連接,壓縮氣體抽出裝置3與壓縮氣體輸出管道4連接,且壓縮氣體輸入管道2和壓縮氣體輸出管道4均嵌設在隧道14內壁;隧道14內壁嵌設有密封門升降裝置8,該密封門升降裝置8采用數控電動升降裝置,密封門升降裝置8與密封門9連接,密封門9設置在隧道14內,隧道14內設有密閉車體10;所述的密封門9將隧道14分設為多個減壓封閉區域7,同時密閉車體10與其前、后方的密封門9將減壓封閉區域7分設為低壓氣體封閉區域5和高壓氣體封閉區域6;所述的密閉車體10底部前側設有數道車體前部支撐裝置12,密閉車體10的后部上下兩側均設有數道車體后部支撐裝置11;所述的車體前部支撐裝置12和車體后部支撐裝置11均具有一定的彈性,以適應平整的隧道內壁,同時車體前部支撐裝置12和車體后部支撐裝置11具有一定的剛度,起到承受壓力的能力;所述的車體前部支撐裝置12和車體后部支撐裝置11為多道設置,全方位與隧道內壁接觸,保證密封性能;所述的車體前部支撐裝置12和車體后部支撐裝置11與隧道14內壁之間均設有減阻裝置13;所述的減阻裝置13為滾輪。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密閉車體10處于隧道14內,壓縮氣體抽出裝置3將低壓氣體封閉區域5內的空氣抽出,低壓氣體封閉區域5呈低壓狀態,同時高壓氣體射入裝置1向高壓氣體封閉區域6內注入氣體,高壓氣體封閉區域6內呈高壓狀態,密閉車體10依靠后方的高壓氣體封閉區域6與前方的低壓氣體封閉區域5的壓力差實現推進,同時密封車體14經過多次高壓加速到設定時速,后續壓力差滿足克服阻力要求即可保證該設定時速向前推進。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具體實施方式有益效果為: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依靠氣壓差推進的交通裝置,動力源為清潔能源,且可重復利用,極其環保,降低對現有能源的消耗,同時能夠增加行車的舒適性,實用性強,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以上所述,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