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車工裝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鉤連接工裝。
背景技術:
鐵路貨車在生產和試驗階段需要與不同車鉤類型的車輛連掛,而進行車輛試驗時車輛間的縱向拉壓力非常大,在不破壞車輛的前提下,迫切需要設計一種試驗專用工裝來實現不同車鉤類型的車輛連掛。目前生產和試驗階段的車體端梁側面上均帶有不同的連接孔(如圖6),用于后序與不同零部件連接,如果能夠借用這些現有條件來制作車輛連接工裝,不僅可以滿足使用要求,而且還會極大簡化試驗步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車鉤連接工裝,能夠與不同車鉤類型的車輛連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勞動強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車鉤連接工裝,包括端板、上蓋板和下蓋板,所述端板能夠與車體端梁通過螺栓副連接,所述上蓋板與下蓋板均水平設置、且與端板固定連接,所述上蓋板設置在下蓋板上方,上蓋板中部設有銷孔,與車鉤配合的銷軸能夠置于銷孔內,車鉤能夠設置在下蓋板上。
優選的,所述下蓋板下方設有筋板,所述筋板垂直固定設置在下蓋板上。
優選的,所述上蓋板和下蓋板之間垂直設有側板,所述側板上下兩端分別固定在上蓋板和下蓋板上、后端固定設置在端板上。
優選的,所述側板為兩個,兩個側板對稱設置在銷孔兩側,側板上設有減輕孔。
優選的,所述筋板為三個,依次為筋板一、筋板二和筋板三,筋板二設置在筋板一和筋板三中間、且上端均垂直固定設置在下蓋板上。
優選的,所述端板為分體式,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分別通過螺栓副與車體端梁連接。
優選的,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均為矩形,所述下端板與上端板之間還設有長條形過渡帶,所述筋板二焊接固定在長條形過渡帶及下蓋板上。
優選的,所述上端板背面設有擋板,擋板設置在車體端梁內部,擋板的縱向尺寸大于車體端梁鏤空部位的縱向寬度,擋板與上端板通過螺栓副連接固定。
優選的,所述下蓋板上設有銷軸過孔,銷軸過孔與上蓋板上的銷孔相對應,筋板二上端對應銷軸過孔部位設有豁口,豁口底部水平設有限位片。
優選的,所述筋板一、筋板二和筋板三上均為三角形、且均設有減輕孔。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將螺栓副的螺栓穿過車體端梁上的預留連接孔,通過螺栓副將端板與車體端梁連接固定在一起,將車鉤放置到下蓋板上,將銷軸插入上蓋板的銷孔及車鉤孔內,實現與不同類型車鉤的車輛連掛。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優點,能夠通過上蓋板銷孔和下蓋板連掛不同類型的車鉤,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員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圖4是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5是筋板二的左視圖;
圖6是車體端梁與本實用新型連接部的局部示意圖;
圖中:1-端板,2-上蓋板,3-下蓋板,4-車體端梁,5-螺栓副,6-銷孔,7-筋板,8-側板,9-擋板,10-銷軸過孔,11-上端板,12-下端板,13-豁口,14-限位片,15-減輕孔,41-鏤空部位,42-連接孔,71-筋板一,72-筋板二,73-筋板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5所示的一種車鉤連接工裝,包括端板1、上蓋板2和下蓋板3,所述端板1能夠與車體端梁4通過螺栓副5連接,所述上蓋板2與下蓋板3均水平設置、且與端板1固定連接,上蓋板2、下蓋板3可通過焊接與端板1固定連接,所述上蓋板2設置在下蓋板3上方,上蓋板2中部設有銷孔6,與車鉤配合的銷軸能夠置于銷孔6內,車鉤能夠設置在下蓋板3上,下蓋板3對車鉤起支撐作用。
本實用新型是將螺栓副5的螺栓穿過車體端梁4上的預留連接孔,通過螺栓副5將端板1與車體端梁4連接固定在一起,將車鉤放置到下蓋板3上,將銷軸插入上蓋板2的銷孔6及車鉤孔內,實現與不同類型車鉤的車輛連掛。這種工裝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能夠通過上蓋板2的銷孔6和下蓋板3連掛不同類型的車鉤,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員勞動強度。
為了增強工裝整體強度,在下蓋板3下方設有筋板7,所述筋板7垂直固定設置在下蓋板3上。
同理,為了增強工裝強度,在上蓋板2和下蓋板3之間垂直設有側板8,所述側板8上下兩端分別固定在上蓋板2和下蓋板3上、后端固定設置在端板1上,側板8可通過焊接方式固定連接。
為了保證受力均勻,將側板8設計為兩個,兩個側板8對稱設置在銷孔6兩側。為了節約材料,上蓋板2小于下蓋板3,側板8可設計為上窄下寬的梯形,同時將兩個側板8呈外張狀態固定在上蓋板2和下蓋板3之間,即兩側板8外部間距大于根部間距,以增強下蓋板3的承重力;并在側板8上加工出減輕孔,減輕孔形狀與側板形狀相似,以減輕工裝整體重量。
同理,為了增強工裝整體強度和受力均勻性,所述筋板7設計為三個,依次為筋板一71、筋板二72和筋板三73,筋板二72設置在筋板一71和筋板三73中間、且上端均垂直固定設置在下蓋板3上。
作為一種優選結構,所述端板1為分體式,包括上端板11和下端板12,所述上端板11和下端板12分別通過螺栓副5與車體端梁4連接。
為了方便制作及減輕工裝整體重量,所述上端板11和下端板12均為矩形,所述下端板12與上端板11之間還設有長條形過渡帶,所述筋板二72焊接固定在長條形過渡帶及下蓋板3上。
由于車體端梁4上帶有鏤空部位41,為了保證上端板11與車體端梁4連接可靠,所述上端板11背面設有擋板9,將擋板9設置在車體端梁4內部,擋板9的縱向尺寸大于車體端梁4鏤空部位41的縱向寬度,擋板9與上端板11通過螺栓副5連接固定,利用此結構也增強了工裝使用過程中的連接牢固性。
在下蓋板3上設有銷軸過孔10,銷軸過孔10與上蓋板2上的銷孔6相對應,筋板二72上端對應銷軸過孔10部位設有豁口13,豁口13底部水平設有限位片14。將銷軸插入上蓋板2的銷孔6及車鉤孔內后,銷軸下端通過銷軸過孔10插入筋板二72上的豁口13,利用限位片14對銷軸進行限位,以增強車鉤連接的牢固性。
為了減輕工裝整體重量,所述筋板一71、筋板二72和筋板三73上均為三角形、且均設有減輕孔15;同時在上端板11上也加工出減輕孔,減輕孔可設計為任意形狀,為了便于加工制作,一般選用圓形。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優點,將螺栓副5的螺栓穿過車體端梁4上的預留連接孔42,通過螺栓副5將端板1與車體端梁4連接固定在一起,將車鉤放置到下蓋板3上,將銷軸插入上蓋板2的銷孔6及車鉤孔內,在不破壞車體的前提下,實現與不同類型車鉤的車輛連掛。利用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上蓋板2銷孔6和下蓋板3連掛不同類型的車鉤,并且能夠承受重車時車輛在鐵道線路運行間的拉力與壓力,以及允許車輛在通過彎道時車鉤產生偏移,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安全可靠,裝卸方便,能夠重復利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及勞動強度。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