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及應用其上的取暖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摩托車上附屬配件的加裝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及應用其上的取暖服。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很流行對機動車的改裝,摩托車也不例外,改裝的技術五花八門,但都不外乎在原有技術上進行加裝一些輔助設備,從而增加原車的功能,比如加裝音響設備、自動光控器等等。然而上述加裝都不怎么具有實用性,對于代步工具來說完全沒有必要。
·
當然也有實用性比較強的加裝技術,比如ZL200520029719. 4公開的一種摩托車的取暖裝置,該裝置以風機,換熱器為主構成,風機的出風口通過主導氣管與換熱器的進氣口連通,換熱器的出氣口上連接有分別向手部和/或膝部送風的支導氣軟管,所述的換熱器為圍在摩托車排氣管上的一段腔式換熱通道。該專利技術將風機和安裝在排氣管上的換熱器通過導氣管串裝在一起,人們在駕乘時,合上風機的電源開關,風機將外界的空氣壓入換熱器內,空氣在換熱器內被加熱后,隨即送到手、膝等部位,這種廢氣余熱利用的方式較之電加熱方式取暖,既節能,又簡單實用、可靠。我們說像上述利用摩托車自身發熱裝置進行再利用改造,在冬季等天冷的情況下給駕駛者進行取暖,具有節能環保的效果,非常值得提倡。然而本申請人在查找了多數與該技術相關的摩托車取暖裝置后,總結出了現有技術還存在的缺陷問題現有技術無不例外都是直接將換熱器套接在排氣尾管上,利用排氣尾管充當換熱器的熱流體換熱媒介,因此無論在什么時候開啟風機,得到的都是熱風,換句話說僅僅只能夠用于取暖。而取暖的條件是外界環境是天冷的情況下,因此這套裝置的應用局限性非常明顯,僅僅冬季才適用,而大部分時間里都是閑置在那里,因此相對而言是比較浪費的做法。其次,熱利用率較差,排氣尾管中的尾氣排放速度是比較快的,單位面積內氣體流量換熱效率非常有限,利用率并不高。最后從換熱器中出來的暖氣溫度無法控制,不能夠相應于不同人體不同舒適的取暖溫度來做調節,使得加裝后又后悔的車主增多,不得不說也是一種資源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摩托車取暖裝置功能單一、取暖溫度無法調節等缺陷,提供一種簡單實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溫度可調、功能多樣的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及應用其上的取暖服。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包括換熱器和鼓風機,鼓風機的出風口通過導氣管連接到換熱器的進風口上,換熱器的出風口通過導氣管連接有出風接口,其特征在于,在摩托車的發動機尾氣出口處連接有排氣前管,排氣前管的尾端連接到三通分流閥的一路進口上,三通分流閥的兩路出口分別連接到排氣尾管和支氣前管上;支氣前管的尾端連接到換熱器的熱流體進口上,換熱器的熱流體出口連接有支氣后管;三通分流閥上設置有撥轉閥門開關的調節裝置。本發明在排氣管上設置一個三通分流閥,通過三通分流閥來分流調節進入排氣尾管和支氣前管的尾氣流量,支氣前管的尾氣直接用于換熱器加熱從鼓風機中進來的大氣,然后從出風口出來供給給人體加熱,排氣尾管中的尾氣直接排放。在此有兩個極限值,其一就是尾氣全部由支氣前管中過,達到整個裝置能夠加熱的最大限度,也就是得到最高加熱氣流;其二就是尾氣全部由排氣尾管中過,也就是換熱器不發生作用,即得不到加熱氣流,鼓風機帶進來的大氣還是常溫出來,僅僅起到風扇的作用。因此加裝了三通分流閥后,使得本發明具有了更多的功能,既可以在冬天作為加熱器給人體加熱用外,還可以在夏天作風扇給人體降溫用。綜合使得本發明的適用性更廣,不會常時間閑置而浪費資源。作為優選,在換熱器的換熱腔兩端分別設置與換熱腔相隔離的前進腔和后出腔,換熱器的進風口和出風口與換熱腔相導通,換熱器的熱流體進口與前進腔相導通,換熱器·的熱流體出口與后出腔相導通;前進腔和后出腔之間連接有多根貫穿換熱腔的分流換熱管,分流換熱管上設置有散熱翅。從發動機出來的尾氣排放速度很快,因此單位面積內原技術熱量利用率比較低,本發明采用多分流換熱管,增大尾氣與換熱管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單位面積內熱量利用率。同時為了再次提高換熱效率,在分流換熱管上再設置散熱翅。作為優選,在換熱器的換熱腔內對應于進風口和出風口設置有第一擋風板和第二擋風板,第一擋風板和第二擋風板將換熱腔內的風道隔離成迂回通道。為了充分提高換熱效率,通過增設的第一擋風板和第二擋風板來對從鼓風機從帶入的氣流降速或者延長風道,使得氣流在換熱器的換熱腔內滯留時間延長,再次提高換熱效率。作為優選,支氣后管的尾端連接到排氣尾管上。從換熱器中出來的尾氣再從排氣尾管中出去的設計,不僅能夠縮短支氣后管的長度,節省改造成本的同時,還能夠降低尾氣排放噪音。作為優選,鼓風機的進風口上設置有空氣過濾器。有時候摩托車行駛的環境比較惡劣,比如空氣中灰塵較多,那么不進行空氣過濾器過濾,直接利用,不僅對風機和換熱器產生使用上的影響(比如污垢堆積),而且吹向人體的氣流也比較污濁,不利于清潔和健康。作為優選,調節裝置包括與三通分流閥閥門開關相接的撥轉輪,撥轉輪通過循環拉線連接到設于摩托車把手上的驅動盤上,驅動盤的盤邊緣設置有手動撥桿。考慮到改裝成本來說,手動控制的設計也就足夠了。為了使得驅動盤能夠更好的工作,比如設置阻力彈簧、限位機構等等。作為上述方案替換方案,調節裝置包括與三通分流閥閥門開關相接的撥轉輪,撥轉輪通過循環拉線連接到驅動輪上,驅動輪連接在正反轉電機的電機軸上,正反轉電機連接到設于摩托車把手上的數控器上,數控器上還連接有溫度探頭,溫度探頭安裝在換熱器的出風口上。
如果需要改裝更智能化一點,可以考慮引入數控器,采用數控器上的人機交換界面來控制,但從溫度探頭的第一手信息反應到數控器上,人為觸控調節到最佳適合溫度。一種應用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上的取暖服,包括服裝本體,其特征在于,在服裝本體的內壁上設置有流體集散盒,流體集散盒的外側連接有進風接口,進風接口與所述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的出風接口相適配;流體集散盒的內側連接有多根分流支管,分流支管通過紗網布罩設在服裝本體的內壁上。之所以提出設計一種取暖服,也是為了本發明功能能夠更完善,為了擴大人體感受加熱效果,先蓄積在流體集散盒中,再通過分流支管分流到服裝本體內盡可能大的面積。分流支管較多后,通過紗網布進行罩設布控。作為優選,分流支管為軟質彈簧管或管壁上布置有多個出氣孔的軟質塑料管。
首先首選采用軟質彈簧管,因為它不存在服裝本體凹折的情況下堵塞出口,其次再選擇軟質塑料管。作為優選,進風接口與所述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的出風接口通過吸鐵石吸附連接配合。摩托車之所以不設計安全帶的因素是弊大于利,因為一旦出事故,如果摩托車與人體連在一起甩出去,很可能摩托車多次壓人,而造成人體更多的傷害。所以兩個接口之間不能夠接死,從而變成另類安全帶設計。因此通過吸鐵石吸附在一起的兩個接口,當萬一發生事故,能夠不需要很大外力的情況下脫離開,因此不會造成拖拽等事故。當然這里的吸鐵石的磁性要強,不能夠輕易就能夠脫開。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能夠脫開的扣接裝置,只要不采用抱死的連接裝置就是。有益效果(1)本發明取暖溫度僅需通過三通分流閥分流氣流度來實現調節,使得人體得到最佳取暖溫度;此外還能夠增加本發明的功能,同時能夠實現吹常溫風(尾氣完全不從換熱器過),用于給人體降溫,適合夏季用,因此擴展了本發明的適用性,消除了原技術大部分時間閑置浪費的缺陷。(2)本發明采用多分流換熱管及在其上增設散熱翅,增大尾氣與換熱管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單位面積內熱量利用率。(3)之所以提出設計一種取暖服,也是為了本發明功能能夠更完善,為了擴大人體感受加熱效果,先蓄積在流體集散盒中,再通過分流支管分流到服裝本體內盡可能大的面積。
圖I為本發明的一種結構示意 圖2為本發明的另一種結構示意 圖3為本發明換熱器的結構示意 圖4為本發明取暖服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發動機,2-排氣前管,3-三通分流閥,4-排氣尾管,5-支氣前管,6-換熱器,7-支氣后管,8-鼓風機,9-空氣過濾器,10-出風接口,11-撥轉輪,12-拉線,13-驅動盤,14-手動撥桿,15-正反轉電機,16-驅動輪,17-數控器,18-溫度探頭,19-服裝本體,20-進風接口,21-導氣管,22-流體集散盒,23-分流支管,24-紗網布,61-換熱腔,62-前進腔,63-后出腔,64-熱流體進口,65-熱流體出口,66-分流換熱管,67-散熱翅,68-進風口,69-出風口,70-第一擋風板,71-第二擋風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與達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實施例I :如圖I和圖3所示,一種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在摩托車的發動機I尾氣出口處連接有排氣前管2,排氣前管2的尾端連接到三通分流閥3的一路進口上,三通分流閥3的兩路出口分別連接到排氣尾管4和支氣前管5上;支氣前管5的尾端連接到換熱器6的熱流體進口 64上,換熱器6的熱流體出口 65連接有支氣后管7。支氣后管7的尾端連接到排氣尾管4上。
·
在換熱器6的換熱腔61兩端分別設置與換熱腔61相隔離的前進腔62和后出腔63,換熱器6的進風口 68和出風口 69與換熱腔61相導通,換熱器6的熱流體進口 64與前進腔62相導通,換熱器6的熱流體出口 65與后出腔63相導通;前進腔62和后出腔63之間連接有九根貫穿換熱腔61的分流換熱管66,分流換熱管66上設置有散熱翅67。在換熱器6的換熱腔61內對應于進風口 68和出風口 69設置有第一擋風板70和第二擋風板71,第一擋風板70和第二擋風板71將換熱腔61內的風道隔離成迂回通道。鼓風機8的進風口上設置有空氣過濾器9。鼓風機8的出風口通過導氣管21連接到換熱器6的進風口 68上,換熱器6的出風口 69通過導氣管21連接有出風接口 10。三通分流閥3上設置有撥轉閥門開關的調節裝置。調節裝置包括與三通分流閥3閥門開關相接的撥轉輪11,撥轉輪11通過循環拉線12連接到設于摩托車把手上的驅動盤13上,驅動盤13的盤邊緣設置有手動撥桿14。實施例2 :如圖2和圖3所示,撥轉輪11通過循環拉線12連接到驅動輪16上,驅動輪16連接在正反轉電機15的電機軸上,正反轉電機15連接到設于摩托車把手上的數控器17上,數控器17上還連接有溫度探頭18,溫度探頭18安裝在換熱器6的出風口 69上。數控器17上包括有微處理器、人機交換LCD界面、信號輸入輸出模塊等。其余同實施例I。實施例3 :如圖4所示,一種應用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上的取暖服,包括服裝本體19,在服裝本體19的內壁上設置有流體集散盒22,流體集散盒22的外側連接有進風接口20,進風接口 20與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的出風接口 10通過吸鐵石吸附連接配合。流體集散盒22的內側連接有三根分流支管23,分流支管23通過紗網布24罩設在服裝本體19的內壁上。分流支管23為軟質彈簧管。實施例4 :分流支管23為管壁上布置有十二個出氣孔的軟質塑料管。使用本發明的使用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操作(不限制操作順序與方法)
(1)將取暖服的進風接口與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的出風接口相連接;
(2)發動摩托車,打開鼓風機開關;(3)當人體感受到氣流后,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調節撥動輪(手動或者電控),調節三通分流閥,調節氣流密度,從而調節需要的合適溫度。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 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
1.ー種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包括換熱器和鼓風機,鼓風機的出風ロ通過導氣管連接到換熱器的進風口上,換熱器的出風ロ通過導氣管連接有出風接ロ,其特征在于,在摩托車的發動機尾氣出口處連接有排氣前管,排氣前管的尾端連接到三通分流閥的一路進口上,三通分流閥的兩路出ロ分別連接到排氣尾管和支氣前管上;支氣前管的尾端連接到換熱器的熱流體進口上,換熱器的熱流體出口連接有支氣后管;三通分流閥上設置有撥轉閥門開關的調節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換熱器的換熱腔兩端分別設置與換熱腔相隔離的前進腔和后出腔,換熱器的進風口和出風ロ與換熱腔相導通,換熱器的熱流體進ロ與前進腔相導通,換熱器的熱流體出口與后出腔相導通;前進腔和后出腔之間連接有多根貫穿換熱腔的分流換熱管,分流換熱管上設置有散熱翅。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換熱器的換熱腔內對應于進風口和出風ロ設置有第一擋風板和第二擋風板,第一擋風板和第二擋風板將換熱腔內的風道隔離成迂回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氣后管的尾端連接到排氣尾管上。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其特征在于,鼓風機的進風口上設置有空氣過濾器。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其特征在于,調節裝置包括與三通分流閥閥門開關相接的撥轉輪,撥轉輪通過循環拉線連接到設于摩托車把手上的驅動盤上,驅動盤的盤邊緣設置有手動撥桿。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其特征在于,調節裝置包括與三通分流閥閥門開關相接的撥轉輪,撥轉輪通過循環拉線連接到驅動輪上,驅動輪連接在正反轉電機的電機軸上,正反轉電機連接到設于摩托車把手上的數控器上,數控器上還連接有溫度探頭,溫度探頭安裝在換熱器的出風口上。
8.一種應用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上的取暖服,包括服裝本體,其特征在于,在服裝本體的內壁上設置有流體集散盒,流體集散盒的外側連接有進風接ロ,進風接ロ與所述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的出風接ロ相適配;流體集散盒的內側連接有多根分流支管,分流支管通過紗網布罩設在服裝本體的內壁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上的取暖服,其特征在于,分流支管為軟質彈簧管或管壁上布置有多個出氣孔的軟質塑料管。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應用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上的取暖服,其特征在于,進風接ロ與所述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的出風接ロ通過吸鐵石吸附連接配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摩托車尾氣取暖裝置及應用其上的取暖服,包括換熱器和鼓風機,鼓風機的出風口通過導氣管連接到換熱器的進風口上,換熱器的出風口通過導氣管連接有出風接口,在摩托車的發動機尾氣出口處連接有排氣前管,排氣前管的尾端連接到三通分流閥的一路進口上,三通分流閥的兩路出口分別連接到排氣尾管和支氣前管上;支氣前管的尾端連接到換熱器的熱流體進口上,換熱器的熱流體出口連接有支氣后管;三通分流閥上設置有撥轉閥門開關的調節裝置。本發明取暖溫度僅需通過三通分流閥分流氣流度來實現調節,使得人體得到最佳取暖溫度;因此擴展了本發明的適用性,消除了原技術大部分時間閑置浪費的缺陷。
文檔編號B62J33/00GK102785733SQ201210184098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6日
發明者陳澗忠 申請人:陳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