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車架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車架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的摩托車太子款車左、右撐管之間只是簡單的片連接,且撐管的尾管還成受貨架的壓力,因此應力完全集中在撐管的彎曲處,最終的結果是撐管易在彎曲處斷裂,影響整車安全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車架連接結構,可使整個車架的剛度、強度和安全性提高,且具有多用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車架連接結構,包括前撐管、左、右后撐管、上撐管和前支架,所述前撐管和所述的左、右后撐管以及所述上撐管相互連接構成三角型支架,所述前支架連接所述前撐管,還包括后貨架連接板,所述后貨架連接板于所述左、右后撐管的后端上方且臨近所述左、右后撐管的彎曲處的位置搭接在所述左、右后撐管上。
較佳地,所述后貨架連接板的上端面開設有后貨架安裝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新型車架連接結構由于設置所述后貨架連接板,不僅可以增加所述左、右后撐管尾部的強度,使整個車架的剛度、強度和安全性提高;且可使車架的前七皆自由模態頻率間的間隔加大,從而有效的避開發動機的震動頻率,舒適性得到極大提高;同時改變了后貨架的安裝方式,提高了零件的多用性,且增加了整車觀賞性。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1為本實用新型新型車架連接結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請參考圖1,所述的新型車架連接結構包括前撐管1、左、右后撐管2、上撐管3、前支架4和后貨架連接板5。所述前撐管I和所述的左、右后撐管2以及所述上撐管3相互連接構成三角型支架,所述前支架4連接所述前撐管I。所述后貨架連接板5于所述左、右后撐管2的后端上方且臨近所述左、右后撐管2的彎曲處的位置搭接在所述左、右后撐管2上。所述后貨架連接板5的上端面開設有后貨架安裝孔51,用于安裝后貨架。[0011]通過增加所述后貨架連接板5,可以消除所述左、右后撐管2彎曲處的應力,增強 所述左、右后撐管2尾部的強度,使其不易變形,從而可以提高整個車架的剛度、強度和安 全性,使車架的前七皆自由模態頻率間的間隔加大,從而有效的避開發動機的震動頻率, 舒適性得到極大提高;同時改變了后貨架的安裝方式,即后貨架直接安裝在所述后貨架連 接板5上,提高了零件的多用性,且增加了整車觀賞性;且左右尾罩和后泥板都與所述后貨 架連接板5連接,提高了生產效率,可維修性大大提高。[0012]以上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 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車架連接結構,包括前撐管、左、右后撐管、上撐管和前支架,所述前撐管和所述的左、右后撐管以及所述上撐管相互連接構成三角型支架,所述前支架連接所述前撐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后貨架連接板,所述后貨架連接板于所述左、右后撐管的后端上方且臨近所述左、右后撐管的彎曲處的位置搭接在所述左、右后撐管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車架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貨架連接板的上端面開設有后貨架安裝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車架連接結構,包括前撐管、左、右后撐管、上撐管和前支架,所述前撐管和所述的左、右后撐管以及所述上撐管相互連接構成三角型支架,所述前支架連接所述前撐管,還包括后貨架連接板,所述后貨架連接板于所述左、右后撐管的后端上方且臨近所述左、右后撐管的彎曲處的位置搭接在所述左、右后撐管上。本實用新型的新型車架連接結構可使整個車架的剛度、強度和安全性提高,且具有多用性。
文檔編號B62K11/02GK202863661SQ2012205655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0日
發明者劉貽光, 陳超, 王星 申請人:廣州豪進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