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發動機艙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發動機艙蓋,特別是一種汽車發動機艙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已經步入很多普通老板姓的家庭,汽車產品的品質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人們對駕駛汽車時的舒適性與安全性的要求也隨之升高,尤其是對于汽車的質量可靠性、整車外觀、車內噪音和行人保護尤為突出。這就需要人們對汽車的安全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汽車發生碰撞時,不但要求汽車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護自己同時還要求最大程度的保護他人。當汽車發生碰撞時,行人或外界物體主要是與汽車前部發生碰撞,其直接的碰撞位置是在發動機艙蓋上,所以發動機艙蓋會直接影響到車體的安全性。對于現有的發動機艙蓋,經檢索,發現有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汽車發動機艙蓋專利號ZL201020166684.X ;授權公告號CN201646872U。這種汽車發動機艙蓋,包括外罩板和內罩板,外罩板包括主罩板、連于主罩板左右側的左側板和右側板以及連于主罩板前側的前側板,前側板的下邊沿設有外折邊,外折邊上又連有一個內回折邊,內回折邊和外折邊平行且兩者間形成第一縫隙,主罩板的后邊沿有一個內彎邊,內彎邊和主罩板平行且兩者間形成第二縫隙,內罩板的前端、后端分別插在第一縫隙和第二縫隙內,外罩板和/或內罩板采用泡沫鋁合金材質。這種汽車發動機艙蓋的內罩板和外罩板連接牢固且穩定,能有效提高發動機艙蓋的自身強度。
上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包括內罩板和外罩板,并且通過翻邊滾壓和粘合的方式連接成一體的,其端部通常采用常規包邊或者是水滴狀包邊進行密封,采用常規包邊方法連接的內罩板和外罩板具有成本低、包邊容易的優點,但是它包邊厚度有限,難以遮掩門縫中的鈑金結構,影響了外觀的美觀性,同時發動機噪聲易從門縫中溢漏,產生較大的噪音,同時對與之發生碰撞的行人不利;采用水滴狀包邊方法連接的內罩板和外罩板具有能夠保護行人的優點,但是它也存在發動機艙內的噪聲易從門縫中溢漏對外界或是車室內帶來較大噪音污染的問題,影響了整車的NVH (噪聲、振動、耐久性)性能。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汽車發動機艙蓋,本汽車發動機艙蓋具有能降低發動機噪音溢漏、提高整車NVH性能的特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汽車發動機艙蓋,包括內板和固定在內板外的外板,所述的內板外端具有向下凸起的能用于抵靠在汽車翼子板上的抵靠部,所述的抵靠部具有卡接槽,所述的外板外端朝向外板內端彎折形成一包邊,所述的包邊另一端向下延伸為卡接部,所述的卡接部卡接并固定在所述的卡接槽中。本汽車發動機艙蓋,內板和外板是通過翻邊滾壓和粘合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的。通過內板上的抵靠部可將發動機艙蓋抵靠在汽車的翼子板上,從而隔斷汽車發動機艙和外界,使發動機艙內的噪音不會溢出,保證外界或者汽車車室內相對的安靜。通過外板外端部上的包邊可以有效的保證汽車發動機艙蓋前部的圓弧度,保障汽車與行人發生碰撞時行人的安全。本發動機艙蓋結構簡單,在保證發動機艙蓋原有自身強度的基礎上,還具有美觀整個發動機艙蓋的優點。在上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中,所述的包邊具有呈圓弧狀的外接觸面。采用該形狀的包邊可以保證汽車前部邊緣不會太鋒利,在汽車與行人發生碰撞時可以有效降低行人的損傷程度。在上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中,所述的抵靠部的截面呈U型,所述的抵靠部的U型邊與上述的外板大致垂直。采用垂直的U型抵靠部可以有效的提高發動機艙蓋的內板抵靠在汽車翼子板上的穩定性。在上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中,所述的卡接部呈板狀,所述的卡接部與上述的外板大致垂直。外板上的卡接部能夠與內板上的卡接槽相對應,使卡接部能夠順利的卡入到卡接槽中。在上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中,所述的外板的外板面上固定有若干根相互平行的加強筋。采用加強筋有利于提高發動機艙蓋的自身強度。在上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中,所述的加強筋沿外板的長度方向布置。在上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中,所述的內板和外板均采用泡沫鋁合金制成。采用該材料制成的發動機艙蓋既能減輕自身的重量,同時也能減輕汽車發生碰撞時的碰撞力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汽車發動機艙蓋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通過內板上的抵靠部可將發動機艙蓋抵靠在汽車的翼子板上,從而隔斷汽車發動機艙和外界,使發動機艙內的空間相對密封,從而使發動機艙內的噪音不會溢出,保證外界或者汽車車室內相對的安靜。2、本實用新型通過外板外端部上的包邊可以有效的保證汽車發動機艙蓋前部的圓弧度,保障汽車與行人發生碰撞時行人的安全。3、本實用新型的內板和外板采用泡沫鋁合金材料制成,在保證自身強度的前提下,又能達到減輕自身重量的目的,同時還能減輕對行人的碰撞力度。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還具有美觀整個發動機艙蓋的優點,在中高端汽車車型中,可以普遍推廣使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與汽車翼子板裝配時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內板;11、抵靠部;12、卡接槽;2、外板;21、卡接部;22、包邊;3、翼子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1所示,一種汽車發動機艙蓋,包括內板I和外板2,外板2通過翻邊滾壓和粘合的方式固定在內板I的外端。內板I上具有向下凸起的能用于抵靠在汽車翼子板3上的抵靠部11,抵靠部11具有卡接槽12 ;外板2外端朝向外板2內端彎折形成一包邊22,包邊22另一端向下延伸為卡接部21,卡接部21卡接并固定在卡接槽12中。如圖2所示,包邊22具有呈圓弧狀的外接觸面,采用該形狀的包邊22可以保證汽車前部邊緣不會太鋒利,在汽車與行人發生碰撞時可以有效降低行人的損傷程度。抵靠部11的截面呈U型,抵靠部11的U型邊與外板2大致垂直,采用垂直的U型抵靠部11可以有效的提高發動機艙蓋的內板I抵靠在汽車翼子板3上的穩定性。卡接部21呈板狀,所述的卡接部21與上述的外板2大致垂直,外板2上的卡接部21能夠與內板I上的卡接槽12相對應,使卡接部21能夠順利的卡入到卡接槽12中。具體來說,外板2的外板面上固定有兩根相互平行的加強筋,且加強筋沿外板2的長度方向布置,采用加強筋有利于提高發動機艙蓋的自身強度。內板I和外板2均采用泡沫鋁合金制成,采用該材料制成的發動機艙蓋既能減輕自身的重量,同時也能減輕汽車發生碰撞時的碰撞力度。本汽車發動機艙蓋通過內板I上的抵靠部11可將發動機艙蓋抵靠在汽車的翼子板3上,從而隔斷汽車發動機艙和外界,使發動機艙內的噪音不會溢出,保證外界或者汽車車室內相對的安靜,通過外板2外端部上的包邊22可以有效的保證汽車發動機艙蓋前部的圓弧度,保障汽車與行人發生碰撞時行人的安全。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1、內板;11、抵靠部;12、卡接槽;2、外板;21、卡接部;22、包邊;3、翼子板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發動機艙蓋,包括內板(I)和固定在內板(I)外的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板(I)外端具有向下凸起的能用于抵靠在汽車翼子板(3)上的抵靠部(11),所述的抵靠部(11)具有卡接槽(12),所述的外板(2)外端朝向外板(2)內端彎折形成一包邊(22),所述的包邊(22)另一端向下延伸為卡接部(21),所述的卡接部(21)卡接并固定在所述的卡接槽(12)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邊(22)具有呈圓弧狀的外接觸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抵靠部(11)的截面呈U型,所述的抵靠部(11)的U型邊與上述的外板(2)大致垂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部(21)呈板狀,所述的卡接部(21)與上述的外板(2)大致垂直。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2) 的外板面上固定有若干根相互平行的加強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強筋沿外板(2)的長度方向布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車發動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板(I)和外板(2)均采用泡沫鋁合金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發動機艙蓋,屬于汽車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發動機艙蓋存在發動機艙內的噪聲易從門縫中溢漏對外界或是車室內帶來較大噪音污染的問題。本汽車發動機艙蓋,包括內板和固定在內板外的外板,內板外端具有向下凸起的能用于抵靠在汽車翼子板上的抵靠部,抵靠部具有卡接槽,外板外端朝向外板內端彎折形成一包邊,包邊另一端向下延伸為卡接部,卡接部卡接并固定在卡接槽中。本實用新型通過內板上的抵靠部可將發動機艙蓋抵靠在汽車的翼子板上,隔斷汽車發動機艙和外界,使發動機艙內的空間相對密封,發動機艙內的噪音不會溢出,減少噪聲污染。
文檔編號B62D25/10GK202896687SQ20122056599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0日
發明者宋志良, 束萍萍, 高冬仙, 李國林, 李宏華, 李功賦, 趙福全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