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及多軸車輛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77013閱讀:131來源:國知局
一種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及多軸車輛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多軸車輛轉向【技術領域】,公開一種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及多軸車輛;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包括控制所述多軸車輛的前輪組轉向的前轉向組,和與所述多軸車輛的后輪組一一對應的后轉向組,每一個所述后轉向組控制對應的一個后輪組轉向;所述前轉向組包括由所述多軸車輛的轉向盤驅動的轉向桿系,和輔助所述轉向桿系動作的前液壓助力系統;每一組所述后轉向組包括轉向桿系和后液壓助力系統。上述前轉向組的轉向桿系與各后轉向組的轉向桿系之間獨立控制,且前轉向組的前液壓助力系統與各后轉向組的后液壓助力系統之間也是獨立控制,上述前轉向組和各后轉向組控制時可以實現多軸車輛的多種轉向模式,能夠提高多軸車輛轉向時的靈活性和安全性。
【專利說明】一種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及多軸車輛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多軸車輛轉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及多軸車輛。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各領域對車輛承載力要求的提高,多軸車輛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0003]多軸車輛的機動性是衡量一種多軸車輛性能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特別是多軸車輛轉向時的靈活性和安全性。
[0004]如何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多軸車輛轉向時的靈活性和安全性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及多軸車輛,該多軸分組轉向裝置能夠提到多軸車輛轉向時的靈活性和安全性。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多軸車輛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包括控制所述多軸車輛的前輪組轉向的前轉向組,和與所述多軸車輛的后輪組一一對應的后轉向組,每一個所述后轉向組控制對應的一個后輪組轉向;
[0008]所述前轉向組包括由所述多軸車輛的轉向盤驅動的轉向桿系,和輔助所述轉向桿系動作的前液壓助力系統,所述前液壓助力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前轉向泵、轉向控制閥、前液壓助力油缸組;
[0009]每一組所述后轉向組包括轉向桿系和后液壓助力系統,所述后液壓助力系統包括后轉向泵、電液轉向控制閥組、后液壓助力油缸組、對中油缸、對中油缸控制閥;所述后轉向泵、電液轉向控制閥組、后液壓助力油缸組依次連接,所述對中油缸控制閥、對中油缸依次連接于對中支路,所述對中支路的進油端與所述后轉向泵的供油口連通,出油端與后液壓助力系統的回油管路連通。
[0010]具有上述多軸分組轉向裝置的多軸車輛在轉向過程中,通過多軸車輛的轉向盤驅動控制前輪組轉向的前轉向組中的轉向桿系,同時通過轉向盤驅動前轉向組具有的前液壓助力系統中轉向控制閥的閥芯動作,以控制前液壓助力系統中前液壓助力油缸組的助力方向,前轉向組中的轉向桿系使前輪組中各輪軸上的轉向橋之間轉向時的延遲小、且可靠性較高;同時根據需要的轉向模式信息調節后轉向組中后液壓助力系統中的電液轉向控制閥組的閥芯的開度,以控制后液壓助力系統中后液壓助力油缸組的助力方向,同時各后轉向組具有的轉向桿系可以使該后輪組中各輪軸上的轉向橋之間轉向時的延遲小、且可靠性較高,同時各后轉向組之間的轉向桿系由后轉向組內的后液壓助力系統提供;因此,上述多軸分組轉向裝置中,前轉向組的轉向桿系與各后轉向組的轉向桿系之間獨立控制,且前轉向組的前液壓助力系統與各后轉向組的后液壓助力系統之間也是獨立控制,上述前轉向組和各后轉向組控制時可以實現多軸車輛的多種轉向模式,如前輪組與后輪組同向轉向、前輪組和后輪組反向轉向、同軌跡轉向以及蟹形轉向等轉向模式,提高了多軸車輛轉向時的靈活性。
[0011]上述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可以使多軸車輛中前輪組和各后輪組單獨控制,提高了多軸車輛轉向時的靈活性,而且,前輪組的前轉向組和各后輪組的后轉向組均具有轉向桿系,前輪組和各后輪組轉向時,前輪組中各輪軸的轉向橋以及后輪組中各輪軸的轉向橋轉向時的延遲小,提高多軸車輛轉向時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進而提高多軸車輛轉向時的安全性。
[0012]所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能夠提高多軸車輛轉向時的靈活性和安全性。
[0013]優選地,為進一步提高上述多軸車輛轉向時的安全性,所述前轉向泵為定量泵,且所述前轉向泵與所述轉向控制閥之間連接有調速閥;所述前轉向泵與所述調速閥之間設有具有溢流閥的溢流支路,所述調速閥與所述轉向控制閥之間設置有應急閥以及與所述應急閥連接、具有應急泵的應急支路。
[0014]優選地,所述前液壓助力系統中:
[0015]所述前液壓助力油缸組包括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和與所述前輪組中的輪軸一一對應的多對助力油缸;沿所述多軸車輛的行走方向,每一對助力油缸的兩個助力油缸分別安裝在其對應的輪軸的左右兩端,其中,輪軸右端的助力油缸的有桿腔與第一油路連通,無桿腔與第二油路連通,輪軸左端的助力油缸的有桿腔與第二油路連通,無桿腔與第一油路連通:
[0016]轉向控制閥為H型三位四通閥,第一油口與前轉向泵的供油油路連通,第二油口與回油管路連通,第三油口與所述第二油路連通,第四油口與第一油路連通;所述轉向控制閥的閥芯與轉向盤傳動連接。
[0017]優選地,所述后轉向泵為恒壓泵,且所述后轉向泵與所述電液轉向控制閥組之間設置有蓄能器。
[0018]優選地,所述后液壓助力系統中:
[0019]所述后液壓助力油缸組包括第三油路、第四油路、和與所述后輪組中的輪軸一一對應的多對助力油缸;沿所述多軸車輛的行走方向,每一對助力油缸的兩個助力油缸分別安裝在其對應的輪軸的左右兩端,其中,輪軸右端的助力油缸的有桿腔與第三油路連通,無桿腔與第四油路連通,輪軸左端的助力油缸的有桿腔與第四油路連通,無桿腔與第三油路連通;
[0020]電液轉向控制閥組包括一個O型三位四通閥和一個兩位四通閥;所述三位四通閥的第一油口與后轉向泵的供油油路連通,第二油口與回油管路連通,第三油口與所述第三油路連通,第四油口與第四油路連通;所述兩位四通閥的第一油口與三位四通閥的第三油口連通,兩位四通閥的第二油口與三位四通閥的第四油口連通,兩位四通閥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均與回油管路連通;所述兩位四通閥未得電時,其第一油口與第三油口連通,第二油口與第四油口連通,所述兩位四通閥得電時,其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以及第四油口全封閉;
[0021]所述兩個油路上均設置有具有溢流閥的溢流支路。
[0022]優選地,所述前液壓助力系統中,所述前轉向泵與所述轉向控制閥之間具有濾油器;所述后液壓助力系統中,所述后轉向泵與所述電液轉向控制閥組之間設有濾油器,且所述后液壓助力系統的回油管路中設有回油過濾器。
[0023]優選地,為了便于對后轉向組中電液轉向控制閥組、后液壓助力油缸組等進行更換維修,所述后液壓助力系統中:
[0024]所述電液轉向控制閥組的進油口與出油口之間還設置有一具有手動截止閥的截止支路。
[0025]優選地,為提高對各后輪組轉向控制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上述多軸分組轉向裝置還包括:
[0026]限定所述多軸車輛轉向模式信息的轉向模塊;
[0027]檢測所述多軸車輛的前輪組中車輪轉向角度信息的前角度傳感器;
[0028]檢測所述多軸車輛的后輪組中車輪轉向角度信息的后角度傳感器;
[0029]檢測所述多軸車輛的行駛速度信息的車速信號傳感器;
[0030]接收所述前角度傳感器、后角度傳感器、車速信號傳感器檢測的信息以及所述轉向模塊的轉向模式信息、并根據上述信息控制所述電液轉向控制閥組動作的控制器。
[003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多軸車輛,包括一組前輪組和至少一組后輪組,所述前輪組包括至少兩根輪軸,每一組所述后輪組包括至少兩根輪軸;還包括上述技術方案中提供的任一種多軸分組轉向裝置。上述多軸車輛轉向時的靈活性和安全性較高。
[0032]優選地,所述多軸車輛為多軸輪式起重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軸車輛的車輛底盤結構示意圖;
[0034]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中轉向桿系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中前液壓助力系統和后液壓助力系統的原理不意圖;
[0036]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中后液壓助力系統的控制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范圍。
[003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軸分組轉向裝置、以及一種具有上述多軸分組轉向裝置的多軸車輛。
[0039]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軸車輛的車輛底盤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中轉向桿系的結構示意圖。
[0040]上述多軸車輛包括一組前輪組I和至少一組后輪組2,其中,前輪組I包括至少兩根輪軸13,每一根輪軸13的兩端設有轉向橋14 ;每一組后輪組2包括至少兩根輪軸23,每一根輪軸23的兩端設有轉向橋24 ;上述多軸車輛還包括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上述多軸分組轉向裝置中控制前輪組I轉向的前轉向組中具有的轉向桿系能夠降低前輪組I中各輪軸13上的轉向橋14轉向的轉向延時,且通過前轉向組中的前液壓助力系統為前輪組I的轉向提供助力;另外,上述多軸分組轉向裝置中控制后輪組2轉向的后轉向組中具有的轉向桿系能夠降低后輪組中各輪軸23的上的轉向橋24轉向的轉向延時,且通過后液壓助力系統為后輪組2的轉向提供助力;同時,上述前液壓助力系統與后液壓助力系統獨立控制,進而使上述多軸車輛具有多種轉向模式,轉向靈活且安全性高。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以下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41]請參考圖1、圖2和圖3,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中前液壓助力系統和后液壓助力系統的原理示意圖。
[004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多軸車輛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包括控制多軸車輛的前輪組I轉向的前轉向組,和與多軸車輛的后輪組2 —一對應的后轉向組,每一個后轉向組控制對應的一個后輪組2轉向;其中,
[0043]如圖1、圖2以及圖3所示,上述前轉向組包括由多軸車輛的轉向盤驅動的轉向桿系11,和輔助轉向桿系11動作的前液壓助力系統,上述前液壓助力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前轉向泵51、轉向控制閥52、前液壓助力油缸組53 ;轉向控制閥52設置于轉向機3內;
[0044]每一組上述后轉向組包括轉向桿系21和后液壓助力系統,后液壓助力系統包括后轉向泵61、電液轉向控制閥組62、后液壓助力油缸組63、對中油缸642、對中油缸控制閥641 ;上述后轉向泵61、電液轉向控制閥組62、后液壓助力油缸組63依次連接,上述對中油缸控制閥641、對中油缸642依次連接于對中支路,對中支路的進油端與后轉向泵61的供油口連通,出油端與后液壓助力系統的回油管路69連通。
[0045]具有上述多軸分組轉向裝置的多軸車輛在轉向過程中,駕駛員轉動上述多軸車輛的轉向盤,并帶動與控制前輪組I轉向的前轉向組中的轉向桿系11傳動連接的角傳動裝置4轉動,進而驅動前轉向組中的轉向桿系11動作;另外,角傳動裝置4還通過傳動軸等驅動前液壓助力系統中轉向控制閥52的閥芯動作,以控制前液壓助力系統中前液壓助力油缸組53的助力方向,前轉向組中的轉向桿系11使前輪組中各輪軸13上的轉向橋14之間轉向時的延遲小、且可靠性較高;同時,根據駕駛員選擇的轉向模式調節后轉向組的后液壓助力系統中的電液轉向控制閥組62的閥芯的開度,以控制后液壓助力系統中后液壓助力油缸組63的助力方向,同時各后轉向組具有的轉向桿系21可以使該后輪組中各輪軸23上的轉向橋24之間轉向時的延遲小、且可靠性較高,同時各后轉向組之間的轉向桿系21由后轉向組內的后液壓助力系統提供,因此,上述多軸分組轉向裝置中,前轉向組的轉向桿系11與各后轉向組的轉向桿系21之間獨立控制,且前轉向組的前液壓助力系統與各后轉向組的后液壓助力系統之間也是獨立控制,上述前轉向組和各后轉向組控制時可以實現多軸車輛的多種轉向模式,如前輪組I與后輪組2同向轉向、前輪組I和后輪組2反向轉向、同軌跡轉向以及蟹形轉向等轉向模式,提高了多軸車輛轉向時的靈活性。
[0046]而且,前輪組I的前轉向組和各后輪組2的后轉向組均具有轉向桿系,前輪組I和各后輪組2轉向時,前輪組I中各輪軸13的轉向橋14以及后輪組2中各輪軸23的轉向橋24轉向時的延遲小,提高多軸車輛轉向時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進而提高多軸車輛轉向時的安全性。[0047]所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能夠提高多軸車輛轉向時的靈活性和安全性。
[0048]請參考圖3,為進一步提高上述多軸車輛轉向時的安全性,上述前轉向泵51為定量泵,且前轉向泵51與轉向控制閥52之間連接有調速閥58 ;前轉向泵51與調速閥58之間設有具有溢流閥54的溢流支路,調速閥58與轉向控制閥52之間設置有應急閥56以及與應急閥56連接、具有應急泵55的應急支路。
[0049]前轉向泵51為定量泵,且前轉向泵51與轉向控制閥52之間具有調速閥58,以控制單位時間內定量泵對前液壓助力系統油路中的泵油量;當前轉向泵51泵油量超過額定量,使前液壓助力系統油路中的油壓大于溢流閥54的設定壓力值時,溢流閥54導通,并通過溢流支路將油導入油箱7內;當前轉向泵51的泵油量不足時,應急泵55通過應急閥56與前轉向泵51 —起向前液壓助力系統的油路中泵油,提高前轉向組控制前輪組I轉向時的安全性。
[0050]請結合圖1參考圖3,在上述優選實施方式的基礎上,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iu液壓助力系統中:
[0051]前液壓助力油缸組53包括第一油路531、第二油路532、和與多軸車輛的前輪組I中的輪軸13—一對應的多對助力油缸;沿多軸車輛的行走方向,如圖1中所示方向a,每一對助力油缸的兩個助力油缸分別安裝在其對應的輪軸13的左右兩端,其中,輪軸13右端的助力油缸121的有桿腔與第一油路531連通,無桿腔與第二油路532連通,輪軸13左端的助力油缸122的有桿腔與第二油路532連通,無桿腔與第一油路531連通;
[0052]前液壓助力系統中的轉向控制閥52為H型三位四通閥,轉向控制閥52的第一油口與前轉向泵51的供油油路連通,第二油口與回油管路連通,第三油口與第二油路532連通,第四油口 與第一油路531連通;轉向控制閥52的閥芯與多軸車輛的轉向盤傳動連接。轉向控制閥52為H型三位四通閥,當三位四通閥的閥芯處于中位時,三位四通閥的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以及第四油口均連通;三位四通閥的閥芯處于左位時,第一油口與第四油口連通,第二油口與第三油口連通;三位四通閥的閥芯處于右位時,第一油口與第三油口連通,第二油口與第四油口連通,進而實現對前液壓助力油缸組53內各助力油缸助力方向的調整。
[0053]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為提高各后轉向組對各后輪組2中輪軸23具有的轉向橋24轉向控制時的響應速度,上述后轉向泵61為恒壓泵,且后轉向泵61與電液轉向控制閥組62之間設置有蓄能器65。
[0054]后轉向泵61采用恒壓泵時,后液壓助力系統的節能效果明顯,且蓄能器65能夠使后液壓助力系統的油路中始終保持高壓,以使后輪組2內的轉向橋24轉向時具有較快的響應速度。
[0055]請結合圖1參考圖3,在上述優選實施方式的基礎上,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后液壓助力系統中:
[0056]后液壓助力油缸組63包括第三油路631、第四油路632、和與后輪組2中的輪軸
24--對應的多對助力油缸;沿多軸車輛的行走方向,如圖1中所示方向a,每一對助力油
缸的兩個助力油缸分別安裝在其對應的輪軸23的左右兩端,其中,輪軸23右端的助力油缸
221的有桿腔與第三油路631連通,無桿腔與第四油路632連通,輪軸23左端的助力油缸222的有桿腔與第四油路632連通,無桿腔與第三油路631連通;
[0057]電液轉向控制閥組62包括一個O型三位四通閥621和一個兩位四通閥622 ;三位四通閥621的第一油口與后轉向泵61的供油油路68連通,第二油口與回油管路69連通,第三油口與第四油路632連通,第四油口與第三油路631連通;兩位四通閥622的第一油口與三位四通閥621的第三油口連通,兩位四通閥622的第二油口與三位四通閥621的第四油口連通,兩位四通閥622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均與回油管路69連通;兩位四通閥622未得電時,其第一油口與第三油口連通,第二油口與第四油口連通,兩位四通閥622得電時,其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以及第四油口全封閉;
[0058]同時,第三油路631上設置有具有溢流閥624的溢流支路,第四油路632上設置有具有溢流閥623的溢流支路。
[0059]優選地,為了便于對后轉向組中電液轉向控制閥組62、后液壓助力油缸組63等進行更換維修,所述后液壓助力系統中:
[0060]電液轉向控制閥組62的進油口與出油口之間還設置有一具有手動截止閥66的截止支路。
[0061]當截止支路導通時,能夠使后液壓助力系統快速卸壓,保證維修更換等操作時的安全。
[0062]優選地,前液壓助力系統中,前轉向泵51與轉向控制閥52之間具有濾油器57;后液壓助力系統中,后轉向泵61與電液轉向控制閥組62之間設有濾油器67,且后液壓助力系統的回油管路69中設有回油過濾器691。進而保證前液壓助力系統和后液壓助力系統油路中壓力油的清潔。
[0063]在上述各實施方式的基礎上,請參考圖4,為提高對各后輪組2轉向控制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上述多軸分組轉向裝置還包括:
[0064]限定多軸車輛轉向模式信息的轉向模塊83 ;
[0065]檢測多軸車輛的前輪組I中轉向橋14轉向角度信息的前角度傳感器81 ;
[0066]檢測多軸車輛的后輪組2中轉向橋24轉向角度信息的后角度傳感器82 ;
[0067]檢測多軸車輛的行駛速度信息的車速信號傳感器84 ;
[0068]接收前角度傳感器81、后角度傳感器82、車速信號傳感器84檢測的信息以及轉向模塊83的轉向模式信息、并根據上述信息控制所述電液轉向控制閥組62動作的控制器85。
[0069]前角度傳感器81檢測前輪組I中轉向橋14的轉角信息,車速信號傳感器84檢測多軸車輛的車速信息,轉向模塊83選擇轉向模式后提供轉向模式信息;控制器85接收上述信號后通過計算,輸出控制電液轉向控制閥組62中閥芯開度的電信號,后轉向泵61的壓力油通過電液轉向控制閥組62進入后液壓助力油缸組63中,進而控制后輪組2中各轉向橋24的轉向。轉向橋24的實時轉角通過后角度傳感器82檢測并反饋給控制器85,形成后輪組2內轉向橋24轉角的閉環控制。
[0070]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多軸車輛多軸輪式起重機。
[0071]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多軸車輛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包括控制所述多軸車輛的前輪組轉向的前轉向組,和與所述多軸車輛的后輪組一一對應的后轉向組,每一個所述后轉向組控制對應的一個后輪組轉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轉向組包括由所述多軸車輛的轉向盤驅動的轉向桿系,和輔助所述轉向桿系動作的前液壓助力系統,所述前液壓助力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前轉向泵、轉向控制閥、前液壓助力油缸組; 每一組所述后轉向組包括轉向桿系和后液壓助力系統,所述后液壓助力系統包括后轉向泵、電液轉向控制閥組、后液壓助力油缸組、對中油缸、對中油缸控制閥;所述后轉向泵、電液轉向控制閥組、后液壓助力油缸組依次連接,所述對中油缸控制閥、對中油缸依次連接于對中支路,所述對中支路的進油端與所述后轉向泵的供油口連通,出油端與后液壓助力系統的回油管路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轉向泵為定量泵,且所述前轉向泵與所述轉向控制閥之間連接有調速閥;所述前轉向泵與所述調速閥之間設有具有溢流閥的溢流支路,所述調速閥與所述轉向控制閥之間設置有應急閥以及與所述應急閥連接、具有應急泵的應急支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液壓助力系統中: 所述前液壓助力油缸組包括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和與所述前輪組中的輪軸一一對應的多對助力油缸;沿所述多軸車輛的行走方向,每一對助力油缸的兩個助力油缸分別安裝在其對應的輪軸的左右兩端,其中,輪軸右端的助力油缸的有桿腔與第一油路連通,無桿腔與第二油路連通,輪軸左端的助力油缸的有桿腔與第二油路連通,無桿腔與第一油路連通: 轉向控制閥為H型三位四通閥,第一油口與前轉向泵的供油油路連通,第二油口與回油管路連通,第三油口與`所述第二油路連通,第四油口與第一油路連通;所述轉向控制閥的閥芯與轉向盤傳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轉向泵為恒壓泵,且所述后轉向泵與所述電液轉向控制閥組之間設置有蓄能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液壓助力系統中: 所述后液壓助力油缸組包括第三油路、第四油路、和與所述后輪組中的輪軸一一對應的多對助力油缸;沿所述多軸車輛的行走方向,每一對助力油缸的兩個助力油缸分別安裝在其對應的輪軸的左右兩端,其中,輪軸右端的助力油缸的有桿腔與第三油路連通,無桿腔與第四油路連通,輪軸左端的助力油缸的有桿腔與第四油路連通,無桿腔與第三油路連通; 電液轉向控制閥組包括一個O型三位四通閥和一個兩位四通閥;所述三位四通閥的第一油口與后轉向泵的供油油路連通,第二油口與回油管路連通,第三油口與所述第三油路連通,第四油口與第四油路連通;所述兩位四通閥的第一油口與三位四通閥的第三油口連通,兩位四通閥的第二油口與三位四通閥的第四油口連通,兩位四通閥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均與回油管路連通;所述兩位四通閥未得電時,其第一油口與第三油口連通,第二油口與第四油口連通,所述兩位四通閥得電時,其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以及第四油口全封閉;所述兩個油路上均設置有具有溢流閥的溢流支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液壓助力系統中: 所述電液轉向控制閥組的進油口與出油口之間還設置有一具有手動截止閥的截止支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液壓助力系統中,所述前轉向泵與所述轉向控制閥之間具有濾油器;所述后液壓助力系統中,所述后轉向泵與所述電液轉向控制閥組之間設有濾油器,且所述后液壓助力系統的回油管路中設有回油過濾器。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限定所述多軸車輛轉向模式信息的轉向模塊; 檢測所述多軸車輛的前輪組中車輪轉向角度信息的前角度傳感器; 檢測所述多軸車輛的后輪組中車輪轉向角度信息的后角度傳感器; 檢測所述多軸車輛的行駛速度信息的車速信號傳感器; 接收所述前角度傳感器、后角度傳感器、車速信號傳感器檢測的信息以及所述轉向模塊的轉向模式信息、并根據上述信息控制所述電液轉向控制閥組動作的控制器。
9.一種多軸車輛,包括一組前輪組和至少一組后輪組,所述前輪組包括至少兩根輪軸,每一組所述后輪組包括至少兩根輪軸;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多軸分組轉向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多軸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軸車輛為多軸輪式起重機。
【文檔編號】B62D113/00GK203528598SQ201320698967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7日
【發明者】胡國慶, 郭堃 申請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居县| 南投市| 竹溪县| 梁河县| 奇台县| 两当县| 保定市| 万山特区| 稷山县| 林口县| 津南区| 鄂伦春自治旗| 杂多县| 吴堡县| 东乌珠穆沁旗| 蚌埠市| 江川县| 合水县| 南澳县| 阿城市| 东乌珠穆沁旗| 黄平县| 手游| 巫溪县| 淮北市| 隆昌县| 盐城市| 安福县| 江陵县| 磴口县| 朝阳市| 万山特区| 阿拉尔市| 从化市| 封开县| 龙胜| 昌乐县| 定边县| 永和县| 栾川县| 镇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