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滑板車結構,特別涉及一種便攜式連桿折疊式電動滑板車,屬于電動滑板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身、體閑、娛樂已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型電動車是近年來層出不窮的短距離代步工具,諸如各類獨輪車、電動滑板車、電動自行車等多種形式。在提供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帶給人們健身、娛樂的體驗,深受大眾喜愛,并具有可觀的群眾數量基礎。
比如,目前的電動滑板車特別是成人使用的電動滑板車,在超短途出行上非常具有優勢。站立駕駛,小巧輕便適合穿行于狹小的空間。重量相對普通電動車來說已經十分輕便,可以較輕松的搬運,甚至可以收納在私家小車后備箱,例如出行到達目的地后在有代步需要時可以取出使用。
可是目前的電動滑板車雖然做到了較為輕便,也有折疊功能,但是折疊速度和折疊方式上仍然不能讓人滿意,尤其在折疊方式上,現有滑板車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折疊后兩頭是輪子外露,輪子在使用中是與地面接觸的零件,容易染上污跡,在折疊后容易與使用者身體或存放的地方接觸,這樣就會把與地面接觸后的污跡轉移到使用者身上或存放地點,必須提著車子中間部分打橫拎著。而且折疊后尺寸普遍很長,很寬,拎著時候也會影響到旁人,尤其是在搭乘公共交通時會造成對旁人的影響。因為一般公共交通都禁止攜帶便攜交通工具,因為外觀突出太多會磕碰旁人,產品本身會帶有污跡,在接觸時會轉移,而且在放置時也很占地方,在公共交通繁忙的時候就更不行了,許多人提著普通便攜交通工具,人與人之間就需要更多的空間,在地鐵加速或減速時人群的移動就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磕碰和污染。
因而,根據現有滑板車存在的缺點,如何進一步加以改進,減小折疊尺寸,攜帶衛生 簡便,成為目前業界研發人員新的研究方向。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桿折疊式滑板車,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實現前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連桿折疊式滑板車,包括:相互鉸接的車架與折疊把立管,所述折疊把立管包括至少兩段相互連接的折疊機構,折疊時,折疊把立管水平置于車架的上表面;
所述折疊把立管底部設置有一頭管,所述頭管與車架鉸接,所述頭管還與一鎖定連桿鉸接,所述鎖定連桿的一端開設有一卡槽,所述車架上設置有與鎖定連桿的卡槽相匹配的鎖軸,通過卡槽與鎖軸的配合,實現鎖定連桿的打開與鎖定,從而實現折疊把立管的折疊;
所述頭管還與一前變形連桿鉸接,所述前變形連桿與中置變形連桿相互連接,所述中置變形連桿與后變形連桿連接,所述后變形連桿還與后剎車機構連接,所述后變形連桿與后剎車機構均與后電機輪連接的后叉鉸接;
所述車架的后端設置有一后輪容置槽,用于容納折疊后的后電機輪。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之一,所述頭管還與前叉連接,所述前叉與前電機輪連接。
更優選的,所述中置變形連桿滑動設置于車架的一主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后變形連桿與后剎車機構一體設置。
優選的,所述后叉一端與車架鉸接,另一端與后變形連桿鉸接。
具體的,所述折疊把立管包括三段從下至上相互連接的折疊機構,且所述折疊機構的內徑從下至上依次減小。
優選的,所述連桿折疊式滑板車的外部設置有一保護罩。
更優選的,所述連桿折疊式滑板車的后端還設置有一用于手提的提手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折疊把立管的頂部設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兩側設置有把手折疊組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包括:
(1)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可以把前輪后輪都一起折疊在一個截面很小的空間里;且通過設置后輪容置槽,在折疊后能把后電機輪連動一起折疊,把部件都藏在車身內,避免磕碰對使用者或存放地點的損傷,也避免了輪子的二次污染。
(2)本實用新型能把車身控制在一個很小的尺寸里,折疊緊湊,配合提手裝置則可以垂直地面提起來,在提著的狀態也不會影響旁人,就如提著一個筒子,而且前輪后輪都折疊在車身軸線上,輪子隱蔽,也不會磕碰到使用者,而且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也不會影響到旁人,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連桿折疊式滑板車使用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連桿折疊式滑板車折疊過程中的部分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連桿折疊式滑板車折疊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的部分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的另一部分放大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折疊把立管,10-折疊機構,11-把手,2-車架,20-后輪容置槽,21-頭管,3-前變形連桿,4-中置變形連桿,5-后剎車機構,6-鎖定連桿,60-卡槽,61-鎖軸,7-前叉,70-前電機輪,8-后叉,80-后電機輪。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典型實施方案之中提供了一種連桿折疊式滑板車,包括:相互鉸接的車架與折疊把立管,所述折疊把立管包括至少兩段相互連接的折疊機構,折疊時,折疊把立管水平置于車架的上表面;
所述折疊把立管底部設置有一頭管,所述頭管與車架鉸接,所述頭管還與一鎖定連桿鉸接,所述鎖定連桿的一端開設有一卡槽,所述車架上設置有與鎖定連桿的卡槽相匹配的鎖軸,通過卡槽與鎖軸的配合,實現鎖定連桿的打開與鎖定,從而實現折疊把立管的折疊;
所述頭管還與一前變形連桿鉸接,所述前變形連桿與中置變形連桿相互連接,所述中置變形連桿與后變形連桿連接,所述后變形連桿還與后剎車機構連接,所述后變形連桿與后剎車機構均與后電機輪連接的后叉鉸接;
所述車架的后端設置有一后輪容置槽,用于容納折疊后的后電機輪。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之一,所述頭管還與前叉連接,所述前叉與前電機輪連接。
更優選的,所述中置變形連桿滑動設置于車架的一主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后變形連桿與后剎車機構一體設置。
優選的,所述后叉一端與車架鉸接,另一端與后變形連桿鉸接。
具體的,所述折疊把立管包括三段從下至上相互連接的折疊機構,且所述折疊機構的內徑從下至上依次減小。
優選的,所述連桿折疊式滑板車的外部設置有一保護罩。
更優選的,所述連桿折疊式滑板車的后端還設置有一用于手提的提手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折疊把立管的頂部設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兩側設置有把手折疊組件。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一些典型實施案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為本實施例的一種連桿折疊式滑板車,包括:相互通過對鎖螺絲鉸接的車架2與折疊把立管1,所述折疊把立管1包括至少兩段相互連接的折疊機構10,折疊時,折疊把立管可以水平置于車架2的上表面。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折疊把立管1優選包括三段從下至上相互連接的折疊機構10,且所述折疊機構的內徑從下至上依次減小,如此,最上面、中間的一段折疊機構可以依次折疊進入最下面一段折疊機構內部。進一步的,所述折疊把立管1的頂部設置有把手11,所述把手的兩側設置有把手折疊組件,可以在折疊的時候置于把手兩側,節省空間。
如圖4所示,所述折疊把立管1底部設置有一頭管21,所述頭管21與車架2通過對鎖螺絲鉸接,所述頭管21還與一鎖定連桿6通過對鎖螺絲鉸接,所述鎖定連桿6的一端開設有一卡槽60,所述車架上設置有與鎖定連桿的卡槽相匹配的鎖軸61,通過卡槽60與鎖軸61的配合,實現鎖定連桿6的打開與鎖定,從而實現折疊把立管的折疊。
所述頭管21還與一前變形連桿3通過對鎖螺絲鉸接,所述頭管還與前叉7連接,所述前叉與前電機輪70連接。
如圖5所示,所述前變形連桿3與中置變形連桿4相互連接,所述中置變形連桿滑動設置于車架的一主槽內。所述中置變形連桿4與后變形連桿連接,所述后變形連桿還與后剎車機構5連接,所述后變形連桿與后剎車機構一體設置,且均與后電機輪80連接的后叉8通過對鎖螺絲鉸接。具體的,所述后叉8一端與車架通過對鎖螺絲鉸接,另一端與后變形連桿通過對鎖螺絲鉸接。所述車架2的后端設置有一后輪容置槽20,用于容納折疊 后的后電機輪80。
優選的,所述連桿折疊式滑板車的外部可以設置有一保護罩,避免磕碰對使用者或存放地點的損傷,而且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也不會影響到旁人,非常實用。再者,所述連桿折疊式滑板車的后端還可以設置有一用于手提的提手裝置,這樣就可以垂直地面提起來,在提著的狀態也不會影響旁人,就如提著一個筒子,而且前輪后輪都折疊在車身軸線上,輪子隱蔽,也不會磕碰到使用者。
綜上所述,藉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折疊緊湊,能把后電機輪連動一起折疊,把部件都藏在車身內,避免磕碰對使用者或存放地點的損傷,也避免了輪子的二次污染,實用性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及技術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仍可能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種種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替換及修飾,因此,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應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的內容,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替換及修飾,并為本專利申請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