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材輸送推車。
背景技術:
現有的用于輸送建材的輸送車,其結構上一般只是在頂部設置了一個供建材放入以及取出的進去口,由于建材的進出口只有一個,并且只是存在在頂部,造成放置以及取出建材必須通過頂部的進出口才能實現,這樣一來造成取出以及放置建材不方便,特別是取建材的時候,特別不方便,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建材輸送推車,該建材輸送推車取出建材的過程較為方便。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建材輸送推車,它包括設有空腔的車身本體;所述車身本體的底部安裝有滾輪,所述車身本體的頂部設有與空腔連通的建材進入孔,所述車身本體的側部設有與空腔連通的建材輸出孔;所述空腔內設有用于擱置建材的擱板,所述擱板與建材進入孔之間設有建材擱置區域,所述擱板的中部與空腔的底部之間設有與擱板鉸接的支承柱,所述支承柱兩側的擱板與空腔的底部之間設有壓簧,所述空腔的底部近建材輸出孔處設有驅動擱板轉動呈傾斜狀直至建材擱置區域與建材輸出孔貫通的驅動機構。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驅動機構為豎直設置的氣缸,所述氣缸的活塞桿與擱板固定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其中,建材擱置區域與建材輸出孔貫通是指擱板向著建材輸出孔傾斜設置且擱板的擱置表面與建材輸出孔的孔壁相連的氣缸。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壓簧的數量為多個,每個所述壓簧的一端與擱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空腔的底部固定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車身本體上安裝有推手。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其結構包括設有空腔的車身本體;車身本體的底部安裝有滾輪,車身本體的頂部設有與空腔連通的建材進入孔,車身本體的側部設有與空腔連通的建材輸出孔;空腔內設有用于擱置建材的擱板,擱板與建材進入孔之間設有建材擱置區域,擱板的中部與空腔的底部之間設有與擱板鉸接的支承柱,支承柱兩側的擱板與空腔的底部之間設有壓簧,空腔的底部近建材輸出孔處設有驅動擱板轉動呈傾斜狀直至建材擱置區域與建材輸出孔貫通的驅動機構。通過在車身本體的頂部設置與空腔連通的建材進入孔,車身本體的側部設置與空腔連通的建材輸出孔,通過建材進入孔,進行建材的放置,在取建材的時候,通過驅動機構驅動擱板轉動呈傾斜狀直至建材擱置區域與建材輸出孔貫通,擱板傾斜到一定角度的時候,建材可以從建材輸出孔滑出,同時傾斜設置的擱板也是方便了從擱板上取出建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建材擱置區域與建材輸出孔貫通時候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車身本體,101、建材進入孔,102、建材輸出孔,103、空腔,104、建材擱置區域,2、擱板,3、支承柱,4、壓簧,5、氣缸,501、活塞桿,6、滾輪,7、推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建材輸送推車,它包括設有空腔103的車身本體1;所述車身本體1的底部安裝有滾輪6,所述車身本體1的頂部設有與空腔103連通的建材進入孔101,所述車身本體1的側部設有與空腔103連通的建材輸出孔102;所述空腔103內設有用于擱置建材的擱板2,所述擱板2與建材進入孔101之間設有建材擱置區域104,所述擱板2的中部與空腔103的底部之間設有與擱板2鉸接的支承柱3,所述支承柱3兩側的擱板2與空腔103的底部之間設有壓簧4,所述空腔103的底部近建材輸出孔102處設有驅動擱板2轉動呈傾斜狀直至建材擱置區域104與建材輸出孔102貫通的驅動機構。
所述驅動機構為豎直設置的氣缸5,所述氣缸5的活塞桿501與擱板2固定連接。
其中,建材擱置區域104與建材輸出孔102貫通是指擱板2向著建材輸出孔102傾斜設置且擱板2的擱置表面與建材輸出孔102的孔壁相連的氣缸5。
所述壓簧4的數量為多個,每個所述壓簧4的一端與擱板2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空腔103的底部固定連接。
所述車身本體1上安裝有推手7。
以上僅就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不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凡在本實用新型獨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所作的各種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