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嬰兒推車的前、后輪距調節結構。
背景技術:
嬰兒推車已經是一種嬰幼兒出行必備的工具,使用者在追求嬰兒推車的穩固、安全的基本要求之外,越來越重視嬰兒推車的多功能性。目前市面上出現了可單、雙人座位轉換的嬰兒推車,兩個座位前后結構布置,該結構往往要求推車的前輪和后輪之間的距離可以調節,以提高整體穩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嬰兒推車的前、后輪距調節結構,其通過后支架組件的前后轉動及鎖定,實現前、后輪距的調節,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且調節起來也十分便利。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嬰兒推車的前、后輪距調節結構,包括車架、設置在車架下方的前輪組件、以及后輪組件,所述車架后側通過橫向軸銷接有前、后向傾斜布置的后支架組件,所述后輪組件安裝在后支架組件下端,所述后支架組件可繞與橫向軸前后轉動,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當后支架組件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后支架組件位于橫向軸前側,且處于前端低、后端高的狀態,當后支架組件處于第二工作位置時,后支架組件位于橫向軸后側,且處于前端低、后端高的狀態,所述調節結構還包括可在第一、第二工作位置對車架和后支架組件實現鎖定的鎖定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后支架組件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橫向軸軸心所在的與地面垂直的平面A及橫向軸軸心和輪軸軸心所在的平面B1之間形成有夾角β,所述后支架組件處于第二工作位置時,橫向軸軸心所在的與地面垂直的平面A及橫向軸軸心和輪軸軸心所在的平面B2之間形成有夾角α,所述夾角α與夾角β相等。上述兩種工作位置時,夾角α等于夾角β,簡單來說,就是平面B1與平面B2相對平面A呈鏡像布置,該設計可確保前、后輪距調節前及調節后,車架后側的高度始終保持一致,進而保證整體乘坐的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1.本實用新型通過后支架組件的前后轉動及鎖定,實現前、后輪距的 調節,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且調節起來也十分便利。
2.本實用新型中后支架組件處于兩種工作位置時,平面B1與平面B2相對平面A呈鏡像布置,該設計可確保前、后輪距調節前及調節后,車架后側的高度始終保持一致,進而保證整體乘坐的舒適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后支架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的簡易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后支架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的簡易結構示意圖。
其中:1車架;2前輪組件;3后輪組件;4橫向軸;5后支架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嬰兒推車的前、后輪距調節結構,包括車架1、設置在車架1下方的前輪組件2、以及后輪組件3,所述車架1后側通過橫向軸4銷接有前、后向傾斜布置的后支架組件5,所述后輪組件3安裝在后支架組件5下端,所述后支架組件5可繞與橫向軸4前后轉動,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當后支架組件5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后支架組件5位于橫向軸4前側,且處于前端低、后端高的狀態,當后支架組件5處于第二工作位置時,后支架組件5位于橫向軸4后側,且處于前端低、后端高的狀態,所述調節結構還包括可在第一、第二工作位置對車架1和后支架組件5實現鎖定的鎖定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后支架組件5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橫向軸4軸心所在的與地面垂直的平面A及橫向軸4軸心和輪軸軸心所在的平面B1之間形成有夾角β,所述后支架組件5處于第二工作位置時,橫向軸4軸心所在的與地面垂直的平面A及橫向軸4軸心和輪軸軸心所在的平面B2之間形成有夾角α,所述夾角α與夾角β相等。上述兩種工作位置時,夾角α等于夾角β,簡單來說,就是平面B1與平面B2相對平面A呈鏡像布置,該設計可確保前、后輪距調節前及調節后,車架后側的高度始終保持一致,進而保證整體乘坐的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通過后支架組件5的前后轉動及鎖定,實現前、后輪距的調節,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且調節起來也十分便利。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構成 任何限制。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它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