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A柱邊梁結構。
背景技術:
作為代步工具,汽車是人們最常用的,就目前來說,人們對于汽車的需求越來越大,各式各樣的汽車紛紛被推出,所以汽車車身上的零部件是很受大家關注的。
通常汽車中帶三角窗的汽車A柱邊梁結構內外板是采用分段式結構制成,且完整的三角窗為邊梁外板的一部分結構,邊梁外板的另一部分與B柱連接,且而邊梁外板和邊梁內板是通過點焊焊接的,采用分段式設計,能使得汽車A柱邊梁結構內外板的成型簡單,但是在碰撞的過程中,邊梁上部的傳力路徑中斷,使得A柱邊梁的變形嚴重,從而影響車身的整體變形,且分段式結構,降低了外觀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汽車A柱邊梁結構,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使得A柱邊梁內外板的碰撞傳力路徑的完整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汽車A柱邊梁結構,包括邊梁主體,汽車包括A柱下部,其特征在于,本汽車A柱邊梁結構還包括搭接部,所述邊梁主體與搭接部一體成型,所述搭接部位于邊梁主體的中部,且搭接部相對邊梁主體傾斜設置,所述搭接部和邊梁主體均與A柱下部連接并形成三角窗。
搭接部與A柱下部和邊梁主體與A柱下部均采用點焊焊接,使得A柱下部與搭接部和邊梁主體的連接更穩固,搭接部位于邊梁主體的中部且相對邊梁主體傾斜設置,使得搭接部和邊梁主體與A柱下部外板連接并形成三角窗,而此時的搭接部與邊梁主體一體成型,從而能保證在汽車發生碰撞時,不會在搭接部和邊梁主體之間發生斷裂,進一步保證傳力路徑的完整性,且搭接部和邊梁主體的配合設置,使得主體結構簡單,成型容易。
在上述的汽車A柱邊梁結構中,所述邊梁主體包括邊梁主體外板和邊梁主體內板,且邊梁主體外板和邊梁主體內板焊接形成腔體結構,所述搭接部包括搭接部一和搭接部二,且搭接部一和搭接部二焊接形成腔體結構,所述邊梁主體外板與搭接部一一體成型,所述邊梁主體內板與搭接部二一體成型。
邊梁主體外板和邊梁主體內板焊接形成腔體結構,搭接部一和搭接部二焊接形成腔體結構,加強了汽車A柱邊梁結構的吸能效果,同時也使得傳力路徑不容易被破壞,而邊梁主體外板和邊梁主體內板、搭接部一和搭接部二之間的配合使用,能方便安裝,使得汽車A柱邊梁結構的成型更加的方便、結構簡單。
在上述的汽車A柱邊梁結構中,所述邊梁主體外板的側邊和搭接部一的側邊均翻折形成翻邊一,所述邊梁主體內板的側邊和搭接部二的側邊翻折形成翻邊二,所述翻邊一與翻邊二焊接。
翻邊一和翻邊二焊接,能進一步的實現邊梁主體內板和邊梁主體外板之間形成腔體結構,搭接部一和搭接部二之間形成腔體結構,使得汽車A柱邊梁結構與B柱之間形成一個完整的傳力路徑,極大的改善了汽車前端的能量傳力路徑,使得汽車A柱邊梁結構的傳力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汽車A柱邊梁結構中,所述A柱下部包括A柱下部內板和A柱下部外板,所述搭接部二與A柱下部內板之間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未與搭接部二相連的一端向外彎折形成抵靠板, 所述抵靠板與A柱下部內板焊接,所述A柱下部與連接板焊接形成腔體結構。
連接板的設置要保證三角窗的型面,由于下部的內外板結構高度存在差異,連接板可以把下部的內外板結構封閉成一個腔體,增加結構強度,從而使得汽車A柱邊梁結構能與A柱下部內外板之間的連接更加的連貫。
在上述的汽車A柱邊梁結構中,所述邊梁主體外板、邊梁主體內板、搭接部一和搭接部二的厚度均為1.2mm~1.5mm。
根據成型的難易及材質,從而確定邊梁主體外板、邊梁主體內板、搭接部一和搭接部二在此范圍內,既能保證傳力路徑的完整性和B柱前端區域之間的搭接,又能滿足簡化工藝,使得邊梁主體外板、邊梁主體內、搭接部一和搭接部二的成型更加簡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汽車A柱邊梁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1、搭接部和邊梁主體的配合使用,通過搭接部、邊梁主體和A柱下部之間搭接形成三角窗,而又因為搭接部與邊梁主體是一體成型,保證了在發生碰撞時,能保證B柱前端的碰撞傳力路徑的完整性。
2邊梁主體外板和邊梁主體內板焊接形成腔體結構,搭接部一和搭接部二焊接形成腔體結構,從而能增強A柱的吸能效果。
3、通過對邊梁主體外板、邊梁主體內、搭接部一和搭接部二的厚度設置,使得在根據成型的難易程度和材質時,能保證傳力路徑的完整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汽車A柱邊梁結構的裝配后的正視圖。
圖2是本汽車A柱邊梁結構的裝配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汽車A柱邊梁結構中內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汽車A柱邊梁結構中內板的仰視圖。
圖5是本汽車A柱邊梁結構中外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汽車A柱邊梁結構中外板的仰視圖。
圖中,1、A柱下部;11、A柱下部外板;12、A柱下部內板;2、邊梁主體;21、邊梁主體外板;22、邊梁主體內板;3、搭接部;31、搭接部一;32、搭接部二;4、翻邊一;5、翻邊二;6、連接板;61、抵靠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汽車A柱邊梁結構,包括邊梁主體2和搭接部3,汽車包括A柱下部1。
具體的說,如圖1-6所示,邊梁主體2與搭接部一31體成型,搭接部3位于邊梁主體2的中部,且搭接部3相對邊梁主體2傾斜設置,邊梁主體2包括邊梁主體外板21和邊梁主體內板22,且邊梁主體外板21和邊梁主體內板22焊接形成腔體結構,搭接部3包括搭接部一31和搭接部二32,且搭接部一31和搭接部二32焊接形成腔體結構,搭接部3與A柱下部1和邊梁主體2與A柱下部1均采用點焊焊接,使得A柱下部1與搭接部3和邊梁主體2的連接更穩固,搭接部3位于邊梁主體2的中部且相對邊梁主體2傾斜設置,使得搭接部3和邊梁主體2與A柱下部1外板連接并形成三角窗,而此時的搭接部3與邊梁主體2一體成型,從而能保證在汽車發生碰撞時,不會在搭接部3和邊梁主體2之間發生斷裂,進一步保證傳力路徑的完整性,且搭接部3和邊梁主體2的配合設置,使得主體結構簡單,成型容易。
邊梁主體外板21與搭接部一31一體成型,邊梁主體內板22與搭接部二32一體成型,搭接部3和邊梁主體2均與A柱下部1連接并形成三角窗,邊梁主體外板21、邊梁主體內板22、搭接部 一31和搭接部二32的厚度均為1.2mm~1.5mm,邊梁主體外板21和邊梁主體內板22焊接形成腔體結構,搭接部一31和搭接部二32焊接形成腔體結構,加強了汽車A柱邊梁結構的吸能效果,同時也使得傳力路徑不容易被破壞,而邊梁主體外板21和邊梁主體內板22、搭接部一31和搭接部二32之間的配合使用,能方便安裝,使得汽車A柱邊梁結構的成型更加的方便、結構簡單,而根據成型的難易及材質,來確定邊梁主體外板21、邊梁主體內板22、搭接部一31和搭接部二32的厚度,既能保證傳力路徑的完整性和B柱前端區域之間的搭接,又能滿足簡化工藝。
進一步說,如圖3-6所示,邊梁主體外板21的側邊和搭接部一31的側邊均翻折形成翻邊一4,邊梁主體內板22的側邊和搭接部二32的側邊翻折形成翻邊二5,翻邊一4與翻邊二5焊接,翻邊一4和翻邊二5焊接,能進一步的實現邊梁主體內板22和邊梁主體外板21之間形成腔體結構,搭接部一31和搭接部二32之間形成腔體結構,使得汽車A柱邊梁結構與B柱之間形成一個完整的傳力路徑,極大的改善了汽車前端的能量傳力路徑,使得汽車A柱邊梁結構的傳力效果更好。
更進一步的說,如圖2所示,A柱下部1包括A柱下部內板12和A柱下部外板11,搭接部二32與A柱下部內板12之間設有連接板6,連接板6未與搭接部二32相連的一端向外彎折形成抵靠板61,抵靠板61與A柱下部內板12焊接,A柱下部1與連接板6焊接形成腔體結構,連接板6的設置要保證三角窗的型面,由于下部的內外板結構高度存在差異,連接板6可以把下部的內外板結構封閉成一個腔體,增加結構強度,從而使得汽車A柱邊梁結構能與A柱下部內外板之間的連接更加的連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 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