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配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小型老年代步車把手式前橋總成。
背景技術:
前橋總成是車輛底盤上主要的零部件,是安裝前輪、前鋼板彈簧或懸掛裝置和轉向裝置的支架,通過鋼板彈簧或懸架與車架相連接,承受車輛前部的靜載荷和動載荷,傳遞路面與車架之間的各項反作用力,傳統的前橋總成形狀較復雜,中段材料由圓形鋼料制作的,而且傳統的前橋總成存在一些問題,第一轉向困難,第二在車輛運行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吃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小型老年代步車把手式前橋總成,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傳統的前橋總成會出現轉向和吃胎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小型老年代步車把手式前橋總成,包括橋管,所述橋管的頂部左右兩側設有兩組斜螺栓,所述橋管的頂部與底部均設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位于兩組斜螺栓之間,所述橋管的左右兩端均通過主軸銷轉動連接有轉向節,所述轉向節的頂部設有轉向節臂,所述轉向節的表面設有制動器,所述轉向節的右端設有輪轂,所述輪轂的左側連接有摩擦板,所述輪轂的右側壁上下插接有兩組螺栓,兩組所述螺栓的外壁均螺接有螺母。
優選的,所述制動器包括上下兩組靜止板,兩組所述靜止板的右端均設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外壁套接有復位彈簧,所述支柱的右端設有與摩擦板相配合的移動板。
優選的,所述摩擦板的圓周表面均勻開有通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種小型老年代步車把手式前橋總成,結構簡單,設置合理,通過設有的輪轂、轉向節、轉向節臂和橋管組合可以有效的解決傳統的前橋總成出現的轉向困難的問題,而且該種老年代步車把手式前橋總成也可以解決吃胎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橋管、2斜螺栓、3固定板、4轉向節、41轉向節臂、5輪轂、6摩擦板、7螺栓、8螺母、9制動器、91靜止板、92支柱、93復位彈簧、94移動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小型老年代步車把手式前橋總成,包括橋管1,所述橋管1的頂部左右兩側設有兩組斜螺栓2,所述橋管1的頂部與底部均設有固定板3,且固定板3位于兩組斜螺栓2之間,所述橋管1的左右兩端均通過主軸銷轉動連接有轉向節4,所述轉向節4的頂部設有轉向節臂41,所述轉向節4的表面設有制動器9,所述轉向節4的右端設有輪轂5,所述輪轂5的左側通過螺栓連接有摩擦板6,所述輪轂5的右側壁上下插接有兩組螺栓7,兩組所述螺栓7的外壁均螺接有螺母8。
其中,所述制動器9包括上下兩組靜止板91,兩組所述靜止板91的右端均設有支柱92,所述支柱92的外壁套接有復位彈簧93,所述支柱92的右端設有與摩擦板6相配合的移動板94,移動板94可以與摩擦板6相互配合進行制動,復位彈簧93在制動完成后用于對移動板94復位,所述摩擦板6的圓周表面均勻開有通孔,通孔可以在移動板94與摩擦板6摩擦過程中起到散熱的作用。
工作原理:在使用過程中,橋管1、轉向節4、轉向節臂41和輪轂5相互配合轉動,使得輪轂5轉向范圍大,且易于轉動,當需要制動時,通過制動器9上設有的移動板94與摩擦板6相互配合進行制動,而且在制動結束后,通過復位彈簧93將移動板94進行復位。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