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兒童推車。
背景技術:
目前,兒童推車在使用中根據(jù)使用場景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在不平整的推行路段,兒童推車推行會產(chǎn)生顛簸,為了使兒童推車內(nèi)的兒童在顛簸路段上也能感覺如履平地,需要在兒童推車上設置避震結(jié)構(gòu)。現(xiàn)有的避震結(jié)構(gòu)都是模仿自行車等器械的避震方式,在兒童推車的豎直方向的車架桿件上設置避震彈簧進行避震處理,常見的是在與車輪連接的豎向桿件上套設避震彈簧來實現(xiàn)避震效果?,F(xiàn)有的避震結(jié)構(gòu)需要在豎向設有一定的避震行程來供避震彈簧伸縮,這就需要人為抬高車架的高度,使用中會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巧妙新穎、避震效果好、車架結(jié)構(gòu)合理的兒童推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兒童推車,包括車架和安裝在車架下部的車輪組件。所述車輪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連接軸以及分設在連接軸左右兩側(cè)的左車輪和右車輪,所述車架與所述連接軸樞軸連接,所述兒童推車還包括避震機構(gòu),所述避震機構(gòu)包括左滑動件、右滑動件、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左連桿和右連桿以及能夠吸收沖擊勢能的彈性件。所述左滑動件和右滑動件可滑動地設置在車架和連接軸中的一個部件上且能在該部件上左右滑動,所述左連桿和右連桿分別與車架和連接軸中的另一個部件樞軸連接,所述左連桿還與左滑動件樞軸連接,所述右連桿還與右滑動件樞軸連接,所述彈性件分別與左滑動件和右滑動件相接觸,當所述車架顛簸受力時,所述車輪組件能夠繞其與車架連接的樞軸轉(zhuǎn)動進而帶動左連桿和右連桿運動,所述左滑動件能夠在左連桿的帶動下滑動,所述右滑動件能夠在右連桿的帶動下滑動,所述彈性件彈性變形能夠吸收左連桿和右連桿的運動勢能。
優(yōu)選的,所述左滑動件和右滑動件可滑動地設置在連接軸上且能在連接軸上左右滑動,所述左連桿和右連桿分別與車架樞軸連接。
具體的,所述左連桿分別通過第二軸和第三軸與車架和左滑動件樞軸連接,所述第二軸位于第三軸左方;所述右連桿分別通過第四軸和第五軸與車架和右滑動件樞軸連接,所述第四軸位于第五軸的右方。
一種優(yōu)選,所述彈性件為壓簧,所述彈性件套設在所述連接軸上且位于左滑動件和右滑動件之間,所述彈性件的左部和與左滑動件相抵接觸,所述彈性件的右部和與右滑動件相抵接觸。
另一種優(yōu)選,所述彈性件為壓簧且具有兩個,所述的兩個彈性件分別套設在連接軸上,一個彈性件位于左滑動件的右側(cè)且與左滑動件相抵接觸,另一個彈性件位于右滑動件的左側(cè)且與右滑動件相抵接觸。
優(yōu)選的,所述左連桿分別通過第二軸和第三軸與車架和左滑動件樞軸連接,所述第二軸位于第三軸右方;所述右連桿分別通過第四軸和第五軸與車架和右滑動件樞軸連接,所述第四軸位于第五軸的左方。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件為壓簧且具有兩個,所述的兩個彈性件分別套設在連接軸上,一個彈性件位于左滑動件的左側(cè)且與左滑動件相抵接觸,另一個彈性件位于右滑動件的右側(cè)且與右滑動件相抵接觸。
另一種優(yōu)選,所述彈性件為拉簧,所述彈性件套設在所述連接軸上且位于左滑動件和右滑動件之間。
具體的,所述車架通過第一軸與連接軸樞軸連接,所述第一軸與連接軸相互平行且均沿左右方向延伸。
優(yōu)選的,所述左滑動件和右滑動件可滑動地設置在車架上且能在車架上左右滑動,所述左連桿和右連桿分別與連接軸樞軸連接。
以上所涉及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詞,是在所述兒童推車的正常使用時的方位作定義的。
本發(fā)明的范圍,并不限于上述技術特征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由上述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特征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征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于)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征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采用在車架和車輪組件之間的左右橫向上設置避震機構(gòu),兒童推車車架在上下方向受到的沖擊力能夠被避震機構(gòu)吸收進而實現(xiàn)兒童推車的避震緩沖,避震機構(gòu)結(jié)構(gòu)新穎巧妙,能夠?qū)⑸舷路较虻臎_擊力轉(zhuǎn)化為左右橫向的沖擊力進而在橫向上被吸收,避震機構(gòu)利用橫向空間來實現(xiàn)兒童推車的避震緩沖,合理利用兒童推車的結(jié)構(gòu)空間,能夠有效減少車架的空間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兒童推車局部立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兒童推車局部部件拆解圖;
其中:1、左滑動件;2、右滑動件;3、左連桿;4、右連桿;5、彈性件;100、車架;101、第一軸;102、第二軸;103、第三軸;104、第四軸;105、第五軸;106、第一連接部;107、第二連接部;108、桿部;200、車輪組件;201、連接軸;202、左車輪;203、右車輪;204、第三連接部;205、第四連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兒童推車,包括車架100和安裝在車架100下部的車輪組件200。所述車輪組件200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連接軸201以及分設在連接軸201左右兩側(cè)的左車輪202和右車輪203。所述連接軸201上朝向車架的方向設置有第三連接部204和第四連接部205,所述第三連接部204和第四連接部205之間穿設有第一軸101。所述第一軸101與連接軸201相互平行且均沿左右方向延伸。
所述車架100的下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桿部108,所述桿部108通過第一軸101與所述連接軸201樞軸連接。具體的說,所述桿部108朝向連接軸201的方向?qū)谌B接部204和第四連接部205設置有第一連接部106和第二連接部107,所述第一連接部106與第三連接部204處的第一軸101連接,所述第二連接部107與第四連接部205處的第一軸101連接。
可以補充106,204及3在側(cè)向上形成三角形結(jié)構(gòu)
所述兒童推車還包括避震機構(gòu)。所述避震機構(gòu)包括左滑動件1、右滑動件2、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左連桿3和右連桿4以及能夠吸收沖擊勢能的彈性件5。所述左滑動件1和右滑動件2均為滑套結(jié)構(gòu),所述左滑動件和右滑動件套設在車架100和連接軸201中的一個部件上且能在該部件上左右滑動。所述左連桿3和右連桿4分別與車架100和連接軸201中的另一個部件樞軸連接。所述左連桿3還與左滑動件1樞軸連接,所述右連桿4還與右滑動件2樞軸連接。所述彈性件5分別與左滑動件1和右滑動件2相接觸。
從左側(cè)看,所述第一連接部106、第三連接部204和左連桿4呈三角形結(jié)構(gòu)。從右側(cè)看,所述第二連接部107、第四連接部205和右連桿4呈三角形結(jié)構(gòu)。
當所述車架100顛簸受力時,所述車輪組件200能夠繞其與車架100連接的樞軸轉(zhuǎn)動進而帶動左連桿3和右連桿4運動,所述左滑動件1能夠在左連桿3的帶動下滑動,所述右滑動件2能夠在右連桿4的帶動下滑動,所述彈性件5彈性變形能夠吸收左連桿3和右連桿4的運動勢能。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
所述左滑動件1和右滑動件2一左一右可滑動地設置在連接軸201上且能在連接軸201上左右滑動。所述左連桿3分別通過第二軸102和第三軸103與車架100的桿部108和左滑動件1樞軸連接,所述第二軸102位于第三軸103左方。所述桿部108、連接軸201、左連桿3和左滑動件1構(gòu)成曲柄滑塊機構(gòu)。所述右連桿4分別通過第四軸104和第五軸105與車架100的桿部108和右滑動件2樞軸連接,所述第四軸104位于第五軸105的右方。所述桿部108、連接軸201、右連桿4和右滑動件2也構(gòu)成曲柄滑塊機構(gòu)。
所述彈性件5為壓簧,所述彈性件5套設在所述連接軸201上且位于左滑動件1和右滑動件2之間。所述彈性件5的左部和與左滑動件1相抵接觸,所述彈性件5的右部和與右滑動件2相抵接觸。
當車架100受到向下的沖擊力時,所述連接軸201繞第一軸101向上轉(zhuǎn)動。所述左滑動件1在曲柄滑塊機構(gòu)的作用下向右滑動擠壓彈性件5進而將沖擊力的沖擊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同樣的,所述右滑動件2在曲柄滑塊機構(gòu)的作用下向左滑動擠壓彈性件5進而將沖擊力的沖擊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這樣,兒童推車受到的沖擊力就被避震機構(gòu)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逐步被吸收緩沖釋放,實現(xiàn)兒童推車的避震效果。
在上述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還有其他變化方式。
實施例二: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對彈性件5進行變換,使左滑動件1和右滑動件2分別與一彈性件5相抵接觸。具體地說,所述彈性件5為壓簧且具有兩個。所述的兩個彈性件5分別套設在連接軸201上,所述連接軸201上設置與兩個彈性件5配合的抵部(圖未示),所述抵部能夠抵住彈性件5的一端。兩個彈性件5中,一個彈性件5位于左滑動件1的右側(cè)且與左滑動件1相抵接觸,另一個彈性件5位于右滑動件2的左側(cè)且與右滑動件2相抵接觸。這樣,能夠根據(jù)需求,能夠提供足夠的緩沖空間,使兒童推車的避震效果更好。
實施例三: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對彈性件5進行變換,具體地說,所述彈性件5為拉簧且具有兩個。所述的兩個彈性件5分別套設在連接軸201上,所述連接軸201上設置與兩個彈性件5配合的固定部(圖未示),所述固定部能夠拉住彈性件5的一端。兩個彈性件5中,一個彈性件5位于左滑動件1的左側(cè)且與左滑動件1相連,另一個彈性件5位于右滑動件2的右側(cè)且與右滑動件2相連。
當車架100受到向下的沖擊力時,所述連接軸201繞第一軸101向上轉(zhuǎn)動。所述左滑動件1在曲柄滑塊機構(gòu)的作用下向右滑動拉伸與其連接的彈性件5進而將沖擊力的沖擊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同樣的,所述右滑動件2在曲柄滑塊機構(gòu)的作用下向左滑動拉伸與其連接的彈性件5進而將沖擊力的沖擊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這樣,兒童推車受到的沖擊力就被避震機構(gòu)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逐步被吸收緩沖釋放,實現(xiàn)兒童推車的避震效果。
實施例四: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進行左連桿3和右連桿4的位置角度變換。具體地說,所述左連桿3分別通過第二軸102和第三軸103與車架100和左滑動件1樞軸連接,所述第二軸102位于第三軸103右方;所述右連桿4分別通過第四軸104和第五軸105與車架100和右滑動件2樞軸連接,所述第四軸104位于第五軸105的左方。
對應的,所述彈性件5為壓簧且具有兩個,所述的兩個彈性件5分別套設在連接軸201上。所述連接軸201上設置與兩個彈性件5配合的抵部(圖未示),所述抵部能夠抵住彈性件5的一端。一個彈性件5位于左滑動件1的左側(cè)且與左滑動件1相抵接觸,另一個彈性件5位于右滑動件2的右側(cè)且與右滑動件2相抵接觸。這樣,避震機構(gòu)在對兒童推車進行避震緩沖時,所述左滑動件1向左滑動抵壓滑動件5,所述右滑動件2向右滑動抵壓滑動件5。
當車架100受到向下的沖擊力時,所述連接軸201繞第一軸101向上轉(zhuǎn)動。所述左滑動件1在曲柄滑塊機構(gòu)的作用下向右滑動抵壓與其連接的彈性件5進而將沖擊力的沖擊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同樣的,所述右滑動件2在曲柄滑塊機構(gòu)的作用下向左滑動抵壓與其連接的彈性件5進而將沖擊力的沖擊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這樣,兒童推車受到的沖擊力就被避震機構(gòu)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逐步被吸收緩沖釋放,實現(xiàn)兒童推車的避震效果。
實施例五:
在實施例三的基礎上調(diào)整彈性件5的結(jié)構(gòu)。具體地說,所述彈性件5為拉簧,所述彈性件5套設在所述連接軸201上且位于左滑動件1和右滑動件2之間。這樣,避震機構(gòu)在對兒童推車進行避震緩沖時,所述左滑動件1向左滑動拉動滑動件5,所述右滑動件2向右滑動拉動滑動件5,所述滑動件5被拉伸伸長。
實施例六: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將左滑動件1、右滑動件2和彈性件5的安裝位置進行變換。具體地說,所述左滑動件1和右滑動件2可滑動地設置在車架100上且能在車架100上左右滑動,所述左連桿3和右連桿4分別與連接軸201樞軸連接。所述左連桿3分別通過第二軸102和第三軸103與左滑動件1和連接軸201樞軸連接,所述第二軸102位于第三軸103左方;所述右連桿4分別通過第四軸104和第五軸105與右滑動件2和連接軸201樞軸連接,所述第四軸104位于第五軸105的右方。所述彈性件5為拉簧,所述彈性件5套設在所述車架100上且位于左滑動件1和右滑動件2之間,所述彈性件5的左部與左滑動件1相連,所述彈性件5的右部與右滑動件2相連。
當車架100受到向下的沖擊力時,所述連接軸201繞第一軸101向上轉(zhuǎn)動。所述左滑動件1在曲柄滑塊機構(gòu)的作用下向左滑動拉伸彈性件5進而將沖擊力的沖擊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同樣的,所述右滑動件2在曲柄滑塊機構(gòu)的作用下向右滑動拉伸彈性件5進而將沖擊力的沖擊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這樣,兒童推車受到的沖擊力就被避震機構(gòu)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逐步被吸收緩沖釋放,實現(xiàn)兒童推車的避震效果。
實施例七:
在實施例六的基礎上,調(diào)整彈性件5的結(jié)構(gòu)。具體地說,所述彈性件5為壓簧且具有兩個,所述的兩個彈性件5分別套設在連接軸201上。所述連接軸201上設置與兩個彈性件5配合的抵部(圖未示),所述抵部能夠抵住彈性件5的一端。一個彈性件5位于左滑動件1的左側(cè)且與左滑動件1相抵接觸,另一個彈性件5位于右滑動件2的右側(cè)且與右滑動件2相抵接觸。這樣,避震機構(gòu)在對兒童推車進行避震緩沖時,所述左滑動件1向左滑動抵壓滑動件5,所述右滑動件2向右滑動抵壓滑動件5。
實施例八:
在實施例六的基礎上,進行左連桿3和右連桿4的位置角度變換。具體地說,所述左滑動件1和右滑動件2可滑動地設置在車架100上且能在車架100上左右滑動,所述左連桿3和右連桿4分別與連接軸201樞軸連接。所述左連桿3分別通過第二軸102和第三軸103與左滑動件1和連接軸201樞軸連接,所述第二軸102位于第三軸103右方;所述右連桿4分別通過第四軸104和第五軸105與右滑動件2和連接軸201樞軸連接,所述第四軸104位于第五軸105的左方。所述彈性件5為壓簧,所述彈性件5套設在所述車架100上且位于左滑動件1和右滑動件2之間,所述彈性件5的左部與左滑動件1相抵接觸,所述彈性件5的右部與右滑動件2相抵接觸。
當車架100受到向下的沖擊力時,所述連接軸201繞第一軸101向上轉(zhuǎn)動。所述左滑動件1在曲柄滑塊機構(gòu)的作用下向右滑動壓縮彈性件5進而將沖擊力的沖擊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同樣的,所述右滑動件2在曲柄滑塊機構(gòu)的作用下向左滑動壓縮彈性件5進而將沖擊力的沖擊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這樣,兒童推車受到的沖擊力就被避震機構(gòu)轉(zhuǎn)化為彈性件5的彈性勢能逐步被吸收緩沖釋放,實現(xiàn)兒童推車的避震效果。
上述的實施例中,均是在車架100和車輪組件200之間的左右橫向上設置避震機構(gòu)。兒童推車的車架100在上下方向受到的沖擊力能夠被避震機構(gòu)吸收進而實現(xiàn)兒童推車的避震緩沖。避震機構(gòu)結(jié)構(gòu)新穎巧妙,能夠?qū)⑸舷路较虻臎_擊力轉(zhuǎn)化為左右橫向的沖擊力進而在橫向上被吸收,避震機構(gòu)利用橫向空間來實現(xiàn)兒童推車的避震緩沖,合理利用兒童推車的結(jié)構(gòu)空間,能夠有效減少車架的空間浪費。
如上所述,我們完全按照本發(fā)明的宗旨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和實施方法。相關技術領域的從業(yè)者可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許可的范圍內(nèi)進行不同的變化及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