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傳動部件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輪式裝載機副車架。
背景技術:
裝載機車架是該機器各大總成的載體,是重要的受力部件,在行駛時,車架要承受來自路面的彎曲、扭轉載荷以及懸架、車橋等部件激勵產生的振動,因此裝載機的結構強度分析很重要。目前市場上的裝載機副車架由底板、橫梁、聯接板、墊板、擋塊組成,四塊底板通過橫梁和聯接板焊接在一起,其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各部件之間產生共振,容易導致某些部件早期損壞,承受力以及強度下降,進而降低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輪式裝載機副車架,用于解決傳統技術中副車架強度低、抗扭能力差、適用范圍窄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輪式裝載機副車架,包括前橫梁、后橫梁、底板,所述底板的兩端分別對稱設有前橫梁和后橫梁,所述前橫梁和后橫梁之間的中部設有兩個對稱設置的柔性桿,端部設有加固裝置,所述加固裝置包括主加固件、副加固件,所述主加固件包括第一矩形柱,第一矩形柱頂端的外側設有弧形連接片,內側設有第一磁座,所述第一磁座的下方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設有第一矩形連接塊,所述副加固件包括第二矩形柱,所述第二矩形柱頂端的內側設有第二磁座,外側設有弧形連接片,所述第二磁座下方設有第二矩形連接塊,所述第二矩形連接塊的下方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矩形連接塊插入第二凹槽內,所述第二矩形連接塊插入第一凹槽內。
所述主加固件和副加固件之間連接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柱,所述連接柱頂端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三磁座和第四磁座,所述第三磁座下方設有第三連接塊,所述第三連接塊下方設有第三凹槽,所述第四磁座下方設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下方設有第四連接塊。
所述第一矩形連接塊可插入第三凹槽,所述第三連接塊可插入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矩形連接塊可插入第四凹槽,所述第四連接塊可插入第二凹槽。
所述柔性桿由多個正弦形桿和半圓形桿組成。
所述多個正弦桿首尾連接,且其尾部與半圓形桿連接。
所述前橫梁和后橫梁的中部分別開設有相對稱的前銷孔和后銷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前橫梁和后橫梁之間設置柔性桿,由于柔性桿的結構為兩端為波峰,中間為波谷,其不僅能夠分解作用力,而且能夠產生豎直方向的反作用力,從而達到受力平衡,因此,當副車架安裝在后車架上時,柔性桿對副車架產生豎直方向的作用力,平衡副車架因驅動所受作用力,避免副車架受力發生形變,提升副車架的抗扭性;
2、本實用新型利用加固裝置,使前橫梁、后橫梁以及底板連接為一體,使單個組件受力轉化為整體受力,增大了受力面積,降低了單個組件的受力強度,同時利用弧形連接片將前、后橫梁受力轉移至加固裝置,進而提升了整機的強度;
3、本實用新型中加固裝置依據前、后橫梁之間的間距,選擇采用主加固件和副加固件連接,或者主加固件和副加固件通過連接件連接的連接方式,使組裝方式靈活化,進一步擴大其使用范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主加固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副加固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前橫梁;2、后橫梁;3、底板;4、第一矩形柱;5、弧形連接片;6、第一磁座;7、第一凹槽;8、第一矩形連接塊;9、第二矩形柱;10、第二磁座;11、第二矩形連接塊;12、第二凹槽;13、連接柱;14、第三磁座;15、第四磁座;16、第三連接塊;17、第三凹槽;18、第四凹槽;19、第四連接塊;20、正弦形桿;21、半圓形桿;22、前銷孔;23、后銷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一種輪式裝載機副車架,包括前橫梁1、后橫梁2、底板3,所述底板3的兩端分別對稱設有前橫梁1和后橫梁2,所述前橫梁1和后橫梁2之間的中部設有兩個對稱設置的柔性桿,端部設有加固裝置,所述加固裝置包括主加固件、副加固件,所述主加固件包括第一矩形柱4,第一矩形柱4頂端的外側設有弧形連接片5,內側設有第一磁座6,所述第一磁座6的下方設有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的下方設有第一矩形連接塊8,所述副加固件包括第二矩形柱9,所述第二矩形柱9頂端的內側設有第二磁座10,外側設有弧形連接片5,所述第二磁座10下方設有第二矩形連接塊11,所述第二矩形連接塊11的下方設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矩形連接塊8插入第二凹槽12內,所述第二矩形連接塊11插入第一凹槽7內。
所述主加固件和副加固件之間連接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柱13,所述連接柱13頂端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三磁座14和第四磁座15,所述第三磁座14下方設有第三連接塊16,所述第三連接塊16下方設有第三凹槽17,所述第四磁座15下方設有第四凹槽18,所述第四凹槽18下方設有第四連接塊19。
所述第一矩形連接塊8可插入第三凹槽17,所述第三連接塊16可插入第一凹槽7。
所述第二矩形連接塊11可插入第四凹槽18,所述第四連接塊19可插入第二凹槽12。
所述柔性桿由多個正弦形桿20和半圓形桿21組成。
所述多個正弦形桿20首尾連接,且其尾部與半圓形桿21連接。
所述前橫梁1和后橫梁2的中部分別開設有相對稱的前銷孔22和后銷孔23。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前銷孔22和后銷孔23上鉸接銷軸,通過鉸接銷軸將副車架和后車架鉸接在一起,當副車架受到垂直方向的作用力時,柔性桿做出反作用力,避免副車架發生形變,當副車架受到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時,由于主加固件和副加固件連接為一體,且主加固件和副加固件分別與前橫梁1和后橫梁2相連接,使單個組件受力轉化為整體受力,提升其整體強度。本實用新型實用價值高,可廣泛應用于工程機械傳動部件技術領域。
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征及精神所為的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