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汽車,更具體的說,本技術涉及一種車輛的機艙蓋和車輛。
背景技術:
1、隨著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伴隨而來的交通安全問題也越發嚴重,汽車的安全性也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重視。相關技術中汽車的前艙板布置有鎖扣件處形成硬點,車輛與行人發生撞擊時,硬點容易對行人造成傷害,車輛對行人的保護性能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一種車輛的機艙蓋,所述機艙蓋可改善硬點對行人造成傷害,提高了車輛對行人的保護性能。
2、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一種車輛。
3、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的機艙蓋,包括:艙蓋本體;連接支架,所述連接支架連接在所述艙蓋本體的底面上;鎖扣件,所述鎖扣件安裝在所述連接支架上;其中,所述連接支架和所述艙蓋本體之間具有緩沖間隙,所述鎖扣件對應所述緩沖間隙設置。
4、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機艙蓋,通過設置連接支架,鎖扣設置在連接支架上且正對緩沖間隙設置。不但可維持機艙蓋與車身正常連接,還可減少機艙蓋的硬點,在發生碰撞事故時,艙蓋本體可沿緩沖間隙形變吸能,可以改善機艙蓋的硬點對行人產生傷害,提高車輛對行人的保護性能。
5、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所述鎖扣件的安裝處,所述緩沖間隙的高度在50mm-120mm之間。
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支架為金屬件,所述連接支架焊接連接在所述艙蓋本體上。
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艙蓋本體包括艙蓋外板和連接在所述艙蓋外板的底部的艙蓋內板,所述連接支架固定連接在所述艙蓋內板上。
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支架為長條板,所述連接支架在長度方向上的兩端固定連接在所述艙蓋本體上,所述鎖扣件連接在所述連接支架在長度方向上的中間處。
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支架從兩端到所述鎖扣件的方向上逐漸降低。
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支架在長度方向上的兩端設置有翻邊,且通過所述翻邊固定連接在所述艙蓋本體上。
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支架包括:中間板區,所述中間板區連接所述鎖扣件;兩個連接臂區,兩個所述連接臂區連接在所述中間板區的相對兩端,所述連接臂區在遠離所述中間板區的方向上寬度逐漸增大;兩個固定區,兩個所述固定區分別連接在兩個所述連接臂區上,且位于所述連接臂區的遠離所述中間板區的一端,所述固定區的至少一側邊緣設置所述翻邊。
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支架上設有減重孔。
13、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包括:車身;機艙蓋,所述機艙蓋轉動連接在所述車身上,所述機艙蓋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車輛的機艙蓋。
14、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通過設置第一方面的車輛的機艙蓋,在發生碰撞事故時,機艙蓋可潰縮吸能,可以改善機艙蓋的硬點對行人產生傷害,提高車輛對行人的保護性能。
15、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1.一種車輛的機艙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機艙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鎖扣件的安裝處,所述緩沖間隙的高度在50mm-120mm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支架為金屬件,所述連接支架焊接連接在所述艙蓋本體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艙蓋本體包括艙蓋外板和連接在所述艙蓋外板的底部的艙蓋內板,所述連接支架固定連接在所述艙蓋內板上。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的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支架為長條板,所述連接支架在長度方向上的兩端固定連接在所述艙蓋本體上,所述鎖扣件連接在所述連接支架在長度方向上的中間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的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支架從兩端到所述鎖扣件的方向上逐漸降低。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的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支架在長度方向上的兩端設置有翻邊,且通過所述翻邊固定連接在所述艙蓋本體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車輛的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支架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的機艙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支架上設有減重孔。
10.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