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混凝土攪拌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輸送設備。
背景技術:
混凝土攪拌設備就是用來對混凝土進行攪拌的設備。在現有的混凝土攪拌設備中,首先要對原料進行輸送,在輸送以后,一些殘渣往往會在箱體的內部積聚,這樣就容易使得箱體的輸送能力下降;不僅如此,在輸送設備中,內部的工作電源電路中,需要提供穩定可靠的工作電壓,但是往往會因為缺少調節反饋的結構,從而導致了工作電源電路不可靠,降低了輸送設備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輸送設備。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輸送設備,包括傳輸機構、傳送機構和中控機構,所述傳輸機構設置在傳送機構的一側,所述中控機構設置在傳送機構上;
所述傳送機構包括固定支架、轉向機構、若干傳送組件,所述轉向機構設置在固定支架上,所述轉向機構與各傳送組件傳動連接,所述傳送組件包括連接桿、箱體、第三電機和第三驅動軸,所述第三電機通過連接桿與轉向機構傳動連接,所述第三電機通過第三驅動軸與箱體傳動連接;
所述箱體的內部設有清理機構,所述清理機構包括驅動組件、傳動組件和刮板,所述驅動組件通過傳動組件與刮板傳動連接,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第四電機、第四驅動軸和驅動桿,所述第四電機設置在箱體上且通過第四驅動軸與驅動桿傳動連接,所述驅動桿與刮板平行,所述傳動組件包括兩個傳動單元,所述傳動單元關于刮板對稱設置,所述傳動單元包括鉸接支座和傳動桿,所述刮板的內部設有凹槽,所述傳動桿的一端與鉸接支座鉸接,所述傳動桿的另一端位于凹槽的內部且在凹槽的內部滑動,所述傳動桿的中部與驅動桿的一端鉸接;
其中,第四電機通過第四驅動軸來控制驅動桿的移動,隨后驅動桿就會通過控制兩端的傳動桿發生角度的變化,傳動桿就會繞著鉸接支座實現轉動,從而能夠控制刮板的移動,實現了對箱體內壁的殘渣的刮掉,從而提高了輸送設備的實用性。
所述中控機構包括設置在固定支架上的面板和設置在面板內部的中控組件,所述中控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塊、與中央控制模塊連接的電機控制模塊、無線通訊模塊、顯示控制模塊、按鍵控制模塊、狀態指示模塊和工作電源模塊,所述中央控制模塊為plc,所述第三電機和第四電機與電機控制模塊電連接;
所述工作電源模塊包括工作電源電路,所述工作電源電路包括集成電路、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三極管、電容、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和第六電阻,所述集成電路的型號為lt1005,所述集成電路的電源輸入端與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通過第一電阻與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通過第二電阻與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通過第三電阻與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通過第四電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通過第五電阻與第三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與集成電路的使能端連接,所述集成電路的使能端通過第六電阻與集成電路的輔助電源端連接,所述集成電路的電源輸出端與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通過電容接地。
其中,中央控制模塊,用來對輸送設備進行智能化控制的模塊,在這里,中央控制模塊是plc,也能夠是單片機,實現了對輸送設備中的各個模塊進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輸送設備的智能化;電機控制模塊,用來控制電機工作的模塊,在這里,通過對各電機進行控制,實現了對原料的可靠傳輸;無線通訊模塊,用來實現無線通訊的模塊,在這里,通過與外部通訊終端進行遠程無線數據傳輸,實現了對輸送設備的信息進行遠程監控,實現了輸送設備的智能化;顯示控制模塊,用來實現顯示控制的模塊,在這里,通過對顯示界面進行控制,能夠對輸送設備的工作信息進行實時顯示,提高了輸送設備的實用性;按鍵控制模塊,用來進行按鍵控制的模塊,在這里,通過對控制按鍵的操控信息進行采集,從而能夠對輸送設備進行實施現場操控,提高了輸送設備的可操作性;狀態指示模塊,用來實現狀態指示的模塊,在這里,通過對狀態指示燈的亮暗控制,能夠對輸送設備的工作狀態進行實時顯示,提高了其實用性;工作電源模塊,用來提供穩定電源電壓的模塊,在這里,用來給輸送設備內部的各個模塊提供穩定的工作電壓,提高了輸送設備的可靠性。
其中,在工作電源電路中,電源電壓經過第二三極管的穩壓以后,進入到集成電路的電源輸入端,同時通過控制集成電路的使能端,來控制集成電路的工作,最后從集成電路的電源輸出端來對輸出電壓進行采集反饋,從而能夠來控制第二三極管的通斷,實現電源電壓的調節,從而提高了輸送設備的可靠性。
具體的,所述傳輸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一驅動軸、傳輸帶和若干傳輸棍,所述第一電機通過第一驅動軸與傳輸帶傳動連接,所述傳輸輥均勻設置在傳輸帶上,所述第一電機與電機控制模塊電連接。
其中,第一電機通過第一驅動軸來控制傳輸帶的轉動,能夠實現將傳輸輥上方的原料進行傳輸。
具體的,所述傳輸帶的下方設有固定支座。
具體的,所述轉向機構包括第二電機、第二驅動軸和轉輪,所述第二電機通過第二驅動軸與轉輪傳動連接,所述連接桿周向均勻設置在轉輪的外周,所述第二電機設置在固定支架的上方,所述第二電機與電機控制模塊電連接。
其中,第二電機通過第二驅動軸來控制轉輪轉動,實現了對各傳送組件的轉動,能夠持續對傳輸機構傳輸原料。
具體的,所述刮板豎向設置在箱體的內部。
具體的,所述面板上還設有顯示界面,所述顯示界面與顯示控制模塊電連接。
具體的,所述面板上還設有控制按鍵,所述控制按鍵與按鍵控制模塊電連接。
具體的,所述面板上還設有狀態指示燈,所述狀態指示燈與狀態指示模塊電連接。
具體的,所述面板的內部還設有蓄電池,所述蓄電池與工作電源模塊電連接。
具體的,所述無線通訊模塊包括藍牙,所述藍牙通過藍牙4.0通訊協議與外部通訊終端無線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輸送設備中,通過清理機構能夠對箱體內部的殘渣進行可靠清理,從而提高了輸送設備的持續輸送的可靠性;不僅如此,在工作電源電路中,集成電路對輸出電壓進行取樣采集,反饋給集成電路,從而來控制輸出電壓,實現了電源電壓的可靠調節,提高了輸送設備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輸送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輸送設備的清理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輸送設備的中控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輸送設備的系統原理圖;
圖5是本發明的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輸送設備的工作電源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圖中:1.傳輸帶,2.第一驅動軸,3.傳輸棍,4.固定支座,5.固定支架,6.中控機構,7.連接桿,8.箱體,9.第三驅動軸,10.第四電機,11.第四驅動軸,12.驅動桿,13.傳動桿,14.鉸接支座,15.刮板,16.面板,17.顯示界面,18.控制按鍵,19.狀態指示燈,20.中央控制模塊,21.電機控制模塊,22.無線通訊模塊,23.顯示控制模塊,24.按鍵控制模塊,25.狀態指示模塊,26.工作電源模塊,27.第一電機,28.第二電機,29.第三電機,30.蓄電池,u1.集成電路,vt1.第一三極管,vt2.第二三極管,vt3.第三三極管,c1.電容,r1.第一電阻,r2.第二電阻,r3.第三電阻,r4.第四電阻,r5.第五電阻,r6.第六電阻。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圖5所示,一種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輸送設備,包括傳輸機構、傳送機構和中控機構6,所述傳輸機構設置在傳送機構的一側,所述中控機構6設置在傳送機構上;
所述傳送機構包括固定支架5、轉向機構、若干傳送組件,所述轉向機構設置在固定支架5上,所述轉向機構與各傳送組件傳動連接,所述傳送組件包括連接桿7、箱體8、第三電機29和第三驅動軸9,所述第三電機29通過連接桿7與轉向機構傳動連接,所述第三電機29通過第三驅動軸9與箱體8傳動連接;
所述箱體8的內部設有清理機構,所述清理機構包括驅動組件、傳動組件和刮板15,所述驅動組件通過傳動組件與刮板15傳動連接,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第四電機10、第四驅動軸11和驅動桿12,所述第四電機10設置在箱體8上且通過第四驅動軸11與驅動桿12傳動連接,所述驅動桿12與刮板15平行,所述傳動組件包括兩個傳動單元,所述傳動單元關于刮板15對稱設置,所述傳動單元包括鉸接支座14和傳動桿13,所述刮板15的內部設有凹槽,所述傳動桿13的一端與鉸接支座14鉸接,所述傳動桿13的另一端位于凹槽的內部且在凹槽的內部滑動,所述傳動桿13的中部與驅動桿12的一端鉸接;
其中,第四電機10通過第四驅動軸11來控制驅動桿12的移動,隨后驅動桿12就會通過控制兩端的傳動桿13發生角度的變化,傳動桿13就會繞著鉸接支座14實現轉動,從而能夠控制刮板15的移動,實現了對箱體8內壁的殘渣的刮掉,從而提高了輸送設備的實用性。
所述中控機構6包括設置在固定支架5上的面板16和設置在面板16內部的中控組件,所述中控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塊20、與中央控制模塊20連接的電機控制模塊21、無線通訊模塊22、顯示控制模塊23、按鍵控制模塊24、狀態指示模塊25和工作電源模塊26,所述中央控制模塊20為plc,所述第三電機29和第四電機10與電機控制模塊21電連接;
所述工作電源模塊26包括工作電源電路,所述工作電源電路包括集成電路u1、第一三極管vt1、第二三極管vt2、第三三極管vt3、電容c1、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和第六電阻r6,所述集成電路u1的型號為lt1005,所述集成電路u1的電源輸入端與第二三極管vt2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vt2的發射極通過第一電阻r1與第一三極管vt1的發射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vt2的發射極通過第二電阻r2與第一三極管vt1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vt2的發射極通過第三電阻r3與第二三極管vt2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vt1的集電極通過第四電阻r4接地,所述第一三極管vt1的集電極通過第五電阻r5與第三三極管vt3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vt3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三三極管vt3的集電極與集成電路u1的使能端連接,所述集成電路u1的使能端通過第六電阻r6與集成電路u1的輔助電源端連接,所述集成電路u1的電源輸出端與第二三極管vt2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vt2的集電極通過電容c1接地。
其中,中央控制模塊20,用來對輸送設備進行智能化控制的模塊,在這里,中央控制模塊20是plc,也能夠是單片機,實現了對輸送設備中的各個模塊進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輸送設備的智能化;電機控制模塊21,用來控制電機工作的模塊,在這里,通過對各電機進行控制,實現了對原料的可靠傳輸;無線通訊模塊22,用來實現無線通訊的模塊,在這里,通過與外部通訊終端進行遠程無線數據傳輸,實現了對輸送設備的信息進行遠程監控,實現了輸送設備的智能化;顯示控制模塊23,用來實現顯示控制的模塊,在這里,通過對顯示界面17進行控制,能夠對輸送設備的工作信息進行實時顯示,提高了輸送設備的實用性;按鍵控制模塊24,用來進行按鍵控制的模塊,在這里,通過對控制按鍵18的操控信息進行采集,從而能夠對輸送設備進行實施現場操控,提高了輸送設備的可操作性;狀態指示模塊25,用來實現狀態指示的模塊,在這里,通過對狀態指示燈19的亮暗控制,能夠對輸送設備的工作狀態進行實時顯示,提高了其實用性;工作電源模塊26,用來提供穩定電源電壓的模塊,在這里,用來給輸送設備內部的各個模塊提供穩定的工作電壓,提高了輸送設備的可靠性。
其中,在工作電源電路中,電源電壓經過第二三極管vt2的穩壓以后,進入到集成電路u1的電源輸入端,同時通過控制集成電路u1的使能端,來控制集成電路u1的工作,最后從集成電路u1的電源輸出端來對輸出電壓進行采集反饋,從而能夠來控制第二三極管vt2的通斷,實現電源電壓的調節,從而提高了輸送設備的可靠性。
具體的,所述傳輸機構包括第一電機27、第一驅動軸2、傳輸帶1和若干傳輸棍3,所述第一電機27通過第一驅動軸2與傳輸帶1傳動連接,所述傳輸輥均勻設置在傳輸帶1上,所述第一電機27與電機控制模塊21電連接。
其中,第一電機27通過第一驅動軸2來控制傳輸帶1的轉動,能夠實現將傳輸輥上方的原料進行傳輸。
具體的,所述傳輸帶1的下方設有固定支座4。
具體的,所述轉向機構包括第二電機28、第二驅動軸和轉輪,所述第二電機28通過第二驅動軸與轉輪傳動連接,所述連接桿7周向均勻設置在轉輪的外周,所述第二電機28設置在固定支架5的上方,所述第二電機28與電機控制模塊21電連接。
其中,第二電機28通過第二驅動軸來控制轉輪轉動,實現了對各傳送組件的轉動,能夠持續對傳輸機構傳輸原料。
具體的,所述刮板15豎向設置在箱體8的內部。
具體的,所述面板16上還設有顯示界面17,所述顯示界面17與顯示控制模塊23電連接。
具體的,所述面板16上還設有控制按鍵18,所述控制按鍵18與按鍵控制模塊24電連接。
具體的,所述面板16上還設有狀態指示燈19,所述狀態指示燈19與狀態指示模塊25電連接。
具體的,所述面板16的內部還設有蓄電池30,所述蓄電池30與工作電源模塊26電連接。
具體的,所述無線通訊模塊22包括藍牙,所述藍牙通過藍牙4.0通訊協議與外部通訊終端無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輸送設備中,通過清理機構能夠對箱體8內部的殘渣進行可靠清理,從而提高了輸送設備的持續輸送的可靠性;不僅如此,在工作電源電路中,集成電路u1對輸出電壓進行取樣采集,反饋給集成電路u1,從而來控制輸出電壓,實現了電源電壓的可靠調節,提高了輸送設備的可靠性。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