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繞線盤領域,特別指一種帶彈性防松裝置的卡扣式組裝線纜盤。
背景技術:
1、線纜是電力、通訊等領域一種基礎的原材料,在生產過程中,制造出來的線纜需要纏繞在繞線盤上,通過卷繞的方式進行儲存搬運,線纜繞線盤是一種常見的用于卷繞線纜的工具。繞線盤一般為塑膠材質,在現有的繞線盤制成過程中,一般采用注塑方式注塑成型。繞線盤包括上下間隔設置的上盤體和下盤體,上下盤體之間連接有筒狀結構的支筒,上下盤體與支筒外部空間形成繞線空間,以便纏繞線纜,支筒的中部上下貫通。
2、在現有的繞線盤制造工藝中,為便于存儲運輸,往往將繞線盤的盤體和筒體等產品配件單獨生產制造,以提供運輸存儲時的空間利用率,同時減少運輸存儲時產品損傷;產品配件運輸至使用場合時,再將各配件相互組裝為成品的繞線盤。在盤體和筒體組裝或筒體配件等組裝過程中,需要解決盤體與筒體組裝相互導向以及筒體配件組裝相互導向問題以保證組裝相對位置精準度,并提升組裝效率;同時,為便于快速拆裝及后續維修更換,盤體與筒體以及筒體配件之間一般采用可拆卸方式組裝,針對配件相互可拆卸組裝方式,需要解決組裝后的防松動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采用第一盤體組件及第二盤體組件與筒體組件的可拆卸連接,以及筒體組件內部配件的可拆卸連接,以提高運輸存儲時的空間利用率,降低產品損傷率,且通過卡合組件及緊固放松組件相互配合實現配件快速拆裝的同時,利用內部彈力進行卡緊防松,提高產品組裝穩定性的帶彈性防松裝置的卡扣式組裝線纜盤。
2、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帶彈性防松裝置的卡扣式組裝線纜盤,包括平行間隔設置的第一盤體組件和第二盤體組件,所述第一盤體組件和第二盤體組件之間設有筒體組件,所述第一盤體組件和第二盤體組件分別與筒體組件可拆卸的連接形成線纜盤;第一盤體組件、第二盤體組件及筒體組件之間的空間為繞線空間,用于纏繞線纜;所述第一盤體組件和第二盤體組件上分別設有卡合組件;卡合組件包括至少兩組,至少兩組卡合組件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所述筒體組件的兩端側壁上分別設有彈性緊固防松組件;彈性緊固防松組件包括至少兩組,至少兩組彈性緊固防松組件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并與卡合組件可拆卸的連接;所述第一盤體組件和第二盤體組件分別從筒體組件的兩端旋轉組裝,彈性緊固防松組件旋入卡合組件內,并通過內部的彈性應力與卡合組件相互卡合。
3、優選地,所述第一盤體組件包括第一盤體;所述第二盤體組件包括第二盤體;所述第一盤體及第二盤體為圓形板狀結構;所述第一盤體的頂面及第二盤體的底面上分別設有向內凹陷圓形安裝槽;所述第一盤體及第二盤體的圓形安裝槽內分別設有承載組件;所述筒體組件包括第一筒體及第二筒體,第一筒體及第二筒體相互拼接形成圓筒狀結構;所述第一筒體及第二筒體之間通過連接組件相互插扣連接。
4、優選地,所述承載組件包括內支環及承載筋,其中,所述內支環為圓環狀結構,內支環設置在第一盤體及第二盤體的圓形安裝槽內,并與第一盤體或第二盤體同圓心;所述承載筋包括至少兩條,至少兩條承載筋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所述卡合組件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在圓形安裝槽的內側壁上;所述承載筋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內支環及卡合組件上,用于承載支撐卡合組件。
5、優選地,所述卡合組件包括卡合座及卡合阻塊,其中,所述卡合座的橫截面為l狀結構,卡合座的一側板間隔設置在圓形安裝槽內側,且沿軸向方向延伸,卡合座的另一側板垂直連接在卡合座的一側板上,并朝圓形安裝槽內側壁方向徑向延伸;所述卡合座沿著第一盤體的底面或第二盤體的頂面端壁向內凹陷,形成卡合空間;所述卡合空間的一端設有旋入口,彈性緊固防松組件經旋入口旋入卡合空間內;所述卡合阻塊設置在旋入口處,用于阻擋彈性緊固防松組件;所述卡合空間的內側壁上設有內凹的卡槽,用于卡緊彈性緊固防松組件。
6、優選地,所述彈性緊固防松組件包括第一緊固件和第二緊固件,其中,所述括第一緊固件和第二緊固件間隔設置在筒體組件的端部的內側壁上;所述第一緊固件包括第一緊固座及第一卡片,所述第一緊固座連接在筒體組件的側壁上;所述第一卡片間隔設置在第一緊固座的側部,第一緊固座旋入卡合空間內時,第一卡片嵌入卡槽內;所述第二緊固件包括第二緊固座及第二卡片,所述第一緊固座連接在筒體組件的側壁上;所述第二卡片設置在第一緊固座的側部,且與筒體組件的側壁之間留有間隙空間;第二緊固座旋入卡合空間內時,第二卡片被壓入旋入口,第二卡片進入卡合空間內后,第二卡片自身的彈力驅動其回彈,并通過卡合阻塊阻擋第二卡片。
7、優選地,所述彈性緊固防松組件包括第三緊固件;所述第三緊固件包括至少兩個,至少兩個第三緊固件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在筒體組件的端部的外側壁上;所述第三緊固件包括第三緊固座、第三卡片及第四卡片,其中,所述第三緊固座設置在筒體組件的外側壁上;所述第三卡片設置在第三緊固座的一側;所述第四卡片設置在第三緊固座的另一側;第三卡片和第四卡片為開口逐步縮小的u型片座結構,且兩者的開口方向在水平面內相互交錯設置;第三緊固座旋入卡合空間內時,第三卡片被壓入旋入口,第三卡片進入卡合空間內后,第三卡片自身的彈力驅動其回彈,并通過卡合阻塊阻擋第三卡片,且第四卡片嵌入卡槽內。
8、優選地,所述連接組件包括插筒、插桿、扣座及扣板,其中,所述插筒包括至少兩個,至少兩個插筒沿軸向方向間隔設置在第一筒體和/或第二筒體的內側壁上;所述插桿包括至少兩根,至少兩根插桿沿軸向方向間隔設置在第二筒體和/或第一筒體的內側壁上,并與插筒對應設置;筒體組件拼接時,第一筒體及第二筒體上的插桿及插筒相互插合,以便導向限位;所述扣座包括至少兩個,至少兩個扣座沿軸向方向間隔設置在第一筒體和/或第二筒體的內側壁上;所述扣板包括至少兩塊,至少兩塊扣板沿軸向方向間隔設置在第二筒體和/或第一筒體的內側壁上,并與扣座對應設置,筒體組件拼接時,第一筒體及第二筒體上的扣座及扣板相互扣合,使第一筒體及第二筒體連接固定。
9、優選地,所述筒體組件的側壁上開設有貫通內外的窗口。
10、優選地,所述筒體組件為中通的一體式圓筒狀結構。
11、優選地,所述筒體組件的一端可拆卸的連接有子筒體組件,筒體組件及子筒體組件沿軸向方向對接形成圓筒狀結構,第一盤體組件、第二盤體組件及圓筒狀結構之間的空間為繞線空間;所述筒體組件與子筒體組件之間連接有隔盤,隔盤將繞線空間分割為上下兩個獨立的子繞線空間,開設在隔盤穿線槽連通兩個子繞線空間;所述隔盤上設有卡合組件;卡合組件包括至少兩組,至少兩組卡合組件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所述子筒體組件的兩端側壁上分別設有彈性緊固防松組件;彈性緊固防松組件包括至少兩組,至少兩組彈性緊固防松組件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并與卡合組件可拆卸的連接;所述第一盤體組件與筒體組件的底端通過卡合組件及彈性緊固防松組件可拆卸的連接;所述筒體組件的頂端與隔盤通過卡合組件及彈性緊固防松組件可拆卸的連接;所述隔盤與子筒體組件的底端通過卡合組件及彈性緊固防松組件可拆卸的連接;所述子筒體組件的頂端與第二盤體組件通過卡合組件及彈性緊固防松組件可拆卸的連接。
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發設計了一種采用第一盤體組件及第二盤體組件與筒體組件的可拆卸連接,以及筒體組件內部配件的可拆卸連接,以提高運輸存儲時的空間利用率,降低產品損傷率,且通過卡合組件及緊固放松組件相互配合實現配件快速拆裝的同時,利用內部彈力進行卡緊防松,提高產品組裝穩定性的帶彈性防松裝置的卡扣式組裝線纜盤。
14、本實用新型基于以配件獨立生產工藝的繞線盤,通過將繞線盤分隔為三個配件獨立生產,即第一盤體組件、第二盤體組件和筒體組件,以提升配件運輸存儲時的空間利用率并減少產品損傷率,且本實用新型的筒體組件還可設置為由兩個半圓筒體結構的第一筒體和第二筒體相互拼接組成,進一步提高空間占有率。另外,針對不同的使用場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盤體組件和第二盤體組件之間還可設置圓形的隔盤,用于將繞線空間分隔為上下兩個獨立的子繞線空間,并通過隔盤上開設的穿線槽用于線纜在兩個子繞線空間內相互穿插;同時,隔盤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子筒體組件和筒體組件,子筒體組件和筒體組件沿軸向方向連接形成圓筒狀結構。另外,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在第一盤體組件、第二盤體組件及隔盤上的卡合組件與設置在筒體組件和子筒體組件兩端側壁上設置的緊固放松組件作為連接導向及卡緊結構,實現筒體組件與第一盤體組件和第二盤體組件的相互可拆卸連接,或實現筒體組件與第一盤體和隔盤的相互可拆卸連接,或實現子筒體組件與第二盤體和隔盤的相互可拆卸連接。另外,在組裝過程中通過旋轉方式將彈性緊固防松組件旋入卡合組件的卡合空間內時,彈性緊固防松組件的第二卡片或第三卡片被壓入旋入口,第二卡片或第三卡片進入卡合空間內后,第二卡片或第三卡片自身的彈力驅動其回彈,并通過卡合阻塊阻擋第二卡片或第三卡片,從而實現連接卡緊限位;另外,彈性緊固防松組件旋入卡合空間內時,第一卡片或第四卡片嵌入卡槽內,以便實現連接防松動;通過上述旋入式組裝方式,實現高效快捷組裝的同時,有效保證連接穩定性,且拆卸過程中通過按壓第二卡片、第三卡片或第一卡片或第四卡片使卡緊失效,再反向旋轉即可完成快速高效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