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換電站,特別涉及一種換電站的倉儲結構單元及換電站。
背景技術:
1、在乘用車換電領域,關于換電站動力電池包的倉儲,現有換電站方案為兩列平行貨架面對面布局,兩列貨架之間有軌道平行于貨架布置的堆垛機,堆垛機沿軌道直線往復運動,與電池輸送機構和/或貨架對接以取放電池。此動力電池包的倉儲布局在集成度比較高的乘用車換電站中,會占用大量的空間,影響乘用車換電站的整體尺寸大小。因此如何優化換電站的倉儲布局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的一研究方向。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實施例要達到的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換電站的倉儲結構單元及換電站,用以解決當前通過堆垛機和兩列式貨架進行存儲布局的方式,使得換電站空間利用不合理的問題。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換電站的倉儲結構單元,包括:運轉機構以及環繞所述運轉機構設置的多個立體貨架;
3、多個所述立體貨架均朝向所述運轉機構設置,且兩個相鄰所述立體貨架之間具有露出所述運轉機構的電池取放口;
4、所述運轉機構包括:
5、旋轉臺,固定安裝于安裝面,且所述旋轉臺的第一臺面可繞中心軸線轉動;
6、升降臺,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一臺面,且所述升降臺的第二臺面具有貼近所述第一臺面的初始狀態以及遠離所述第一臺面的舉升狀態;
7、伸縮臂,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二臺面,且包括伸出于所述旋轉臺和/或所述升降臺的投影范圍的伸出狀態和回縮至所述投影范圍內的回縮狀態。
8、具體地,如上所述的倉儲結構單元,所述立體貨架形成為多層結構,且所述立體貨架的每一層具有放置至少一個電池的電池位。
9、進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倉儲結構單元,所述立體貨架包括:
10、相對設置的兩個豎框架,所述豎框架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面;
11、頂框架,連接兩個所述豎框架的頂部;
12、多個水平設置的置物架,等間隔設置于所述頂框架與所述安裝面之間,且均與兩個所述豎框架固定連接。
13、優選地,如上所述的倉儲結構單元,至少一個所述置物架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子框架,兩個所述子框架與兩個所述豎框架一一對應連接,且兩個所述子框架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
14、具體地,如上所述的倉儲結構單元,多個所述立體貨架在所述運轉機構的預設區域內等角度間隔分布,其中,所述預設區域為環繞所述運轉機構的圓周區域減去所述電池取放口所在區域后的剩余區域。
15、優選地,如上所述的倉儲結構單元,所述立體貨架的數量為三個,一個所述立體貨架與所述電池取放口相對設置,另外兩個所述立體貨架相對設置,且均與所述電池取放口相鄰設置。
16、優選地,如上所述的倉儲結構單元,所述運轉機構還包括:
17、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旋轉臺、所述升降臺和所述伸縮臂電連接。
18、本申請的另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換電站,包括:至少一個電池輸送機構以及至少一個如上所述的換電站的倉儲結構單元;
19、其中,一個所述電池輸送機構對應至少一個所述倉儲結構單元,且所述電池輸送機構可移動至所述電池取放口。
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換電站的倉儲結構單元及換電站,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申請中的運轉機構可實現在電池輸送機構與立體貨架之間,或立體貨架與立體貨架之間進行電池的轉運,保證電池的正常存儲和取放,同時,本申請中多個立體貨架采用環形布局,中間旋轉式取放電池,使得結構部更加緊湊,可以省略傳統換電站中需要直線行走的堆垛機,從而有利于合理利用換電站空間,且可有效減少取放電池的時間,提高效率。
1.一種換電站的倉儲結構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運轉機構(1)以及環繞所述運轉機構(1)設置的多個立體貨架(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倉儲結構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貨架(2)形成為多層結構,且所述立體貨架(2)的每一層具有放置至少一個電池(3)的電池(3)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倉儲結構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貨架(2)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倉儲結構單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所述置物架(203)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子框架(2031),兩個所述子框架(2031)與兩個所述豎框架(201)一一對應連接,且兩個所述子框架(2031)之間間隔一預設距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倉儲結構單元,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立體貨架(2)在所述運轉機構(1)的預設區域內等角度間隔分布,其中,所述預設區域為環繞所述運轉機構(1)的圓周區域減去所述電池取放口(4)所在區域后的剩余區域。
6.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倉儲結構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貨架(2)的數量為三個,一個所述立體貨架(2)與所述電池取放口(4)相對設置,另外兩個所述立體貨架(2)相對設置,且均與所述電池取放口(4)相鄰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倉儲結構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運轉機構(1)還包括:
8.一種換電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電池輸送機構以及至少一個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換電站的倉儲結構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