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高速鐵路預制板生產,更具體涉及一種高速鐵路軌道預制板生產實驗用張拉千斤頂。
背景技術:
1、在高速鐵路預制板生產和安裝過程中,為了增強其連接的可靠性和緊密性,需要為預制板所用拉緊鋼棒增加預應力,預應力對于保證預制板在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直觀重要。
2、現有在對預制板實施預應力張拉時大多采用螺栓預緊的方式,在預制板和支撐結構之間使用螺栓進行連接,通過擰緊螺栓來施加張拉力,這種方式雖然簡單易操作,但是需要手動旋轉螺栓,不僅員工勞動強度大,而且難以保證施加張拉力的精度,不適用于像高速鐵路預制板這種大型預制板施加預應力。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速鐵路軌道預制板生產實驗用張拉千斤頂,降低員工勞動強度,提高施加張拉力的精度。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3、高速鐵路軌道預制板生產實驗用張拉千斤頂,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缸筒和提手座,缸筒內固定設置有活塞,活塞的內側端部設置有密封套,活塞與密封套的外部套設有可沿活塞和密封套前后移動的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的端部通過螺釘設置有套筒,套筒的端部設置有用于穿過鋼棒的芯軸,芯軸的端部設置有鋼棒安裝端,活塞的尾部設置有用于固定鋼棒的鋼棒固定端;所述提手座上設置有連通活塞桿的第一進油口和連通活塞的第二進油口;所述提手座上開設有朝向活塞桿運動方向的標尺放置槽,套筒上設置有伸入到標尺放置槽內用于指示活塞桿移動距離的標尺。
4、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所述芯軸通過固定板設置在套筒上,固定板與套筒之間通過螺栓固定。
5、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所述套筒的側端設置有標尺支架,標尺通過手柄螺桿設置在標尺支架上。
6、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所述密封套與活塞之間以及密封套與活塞桿之間均設置有用于提高密封性能的墊圈。
7、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所述活塞桿的尾部內外兩側均設置有便于活塞桿移動的導向環。
8、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所述活塞桿的尾部內外兩側均設置有用于提高活塞桿與活塞和缸筒之間密封性能的墊圈。
9、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取得技術進步如下。
1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高速鐵路軌道預制板生產實驗用張拉千斤頂,結構緊湊,便于攜帶到施工現場進行操作,同時能夠提供精確、穩定的張拉力,以確保預制板的預應力滿足設計要求,從而保證高速鐵路線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1.高速鐵路軌道預制板生產實驗用張拉千斤頂,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缸筒(1)和提手座(2),缸筒(1)內固定設置有活塞(3),活塞(3)的內側端部設置有密封套(9),活塞(3)與密封套(9)的外部套設有可沿活塞和密封套前后移動的活塞桿(4);所述活塞桿(4)的端部通過螺釘(11)設置有套筒(10),套筒(10)的端部設置有用于穿過鋼棒的芯軸(5),芯軸(5)的端部設置有鋼棒安裝端(6),活塞(3)的尾部設置有用于固定鋼棒的鋼棒固定端(7);所述提手座(2)上設置有連通活塞桿的第一進油口(15)和連通活塞的第二進油口(16);所述提手座(2)上開設有朝向活塞桿運動方向的標尺放置槽,套筒(10)上設置有伸入到標尺放置槽內用于指示活塞桿移動距離的標尺(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鐵路軌道預制板生產實驗用張拉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5)通過固定板(8)設置在套筒(10)上,固定板(8)與套筒(10)之間通過螺栓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鐵路軌道預制板生產實驗用張拉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的側端設置有標尺支架(12),標尺(14)通過手柄螺桿(13)設置在標尺支架(12)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鐵路軌道預制板生產實驗用張拉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9)與活塞(3)之間以及密封套(9)與活塞桿(4)之間均設置有用于提高密封性能的墊圈(18)。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鐵路軌道預制板生產實驗用張拉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4)的尾部內外兩側均設置有便于活塞桿移動的導向環(17)。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鐵路軌道預制板生產實驗用張拉千斤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4)的尾部內外兩側均設置有用于提高活塞桿(4)與活塞(3)和缸筒(1)之間密封性能的墊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