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加工高油亮產品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模具,具體是ー種適用于加工高油亮產品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在加工高亮面產品時,通常需要對塑膠進行加溫,尤其是對于粘度較大、不容易走膠的膠料,加溫后,增強膠體的流動性,使產品成型后表面光滑、光亮。如通過水路加溫的話,因水超過一定溫度就會汽化,因此其加溫效果有限,注塑出來的產品其光亮效果也不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油路加エ高油亮產品的注塑模具。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ー種加工高油亮產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在定模設有加溫油路和冷卻水路,所述加溫油路設置在靠近模具型腔成型產品高油亮面的ー側,所述加溫油路位于產品型腔和冷卻水路之間。進ー步的技術方案包括
所述加溫油路、冷卻水路分別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支路,所述加溫油路和冷卻水路的支路相互垂直;
每條支路的兩端均設有進液管和出液管;
作為較佳的設置方式,所述加溫油路、冷卻水路并排的各支路,其進液口和出液ロ間隔設置。使加溫油路傳遞的熱量、冷卻水路帶走的熱量在模具上分布更均衡。作為優選,所述加溫油路設置在定模產品型腔下方9-11_處,所述冷卻水路設置在所述加溫油路下方的7-9_處。或者,所述加溫油路設置在距離定模型腔成型產品高油亮面ー側的IOmm處,所述冷卻水路設置在距離所述加溫油路的8_處。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對膠料加溫快,且溫度上限高,其在傳遞熱量的加溫過程和帶走熱量的冷卻過程中,能有效保障模具溫度分布的均衡性。
圖I是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 圖2是本發明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闡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技術目的,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ー步的介紹。
如圖所示,ー種加工高油亮產品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在定模設有加溫油路I和冷卻水路2,定模內設有產品型腔3,所述產品型腔3的底部為一平面,即用于成型產品高油亮面的部位。在產品型腔3的下方,距離所述產品型腔底部9-llmm處分布有加溫油路I的若干油路支管,IOmm為較佳的距離設置。所述油路支管相互平行,長度相等,支管之間等距設置。每條支管的兩端均向下設有進油ロ 11和出油ロ 12,但油路支管的進油ロ 11或出油ロ 12并不設在模具的同一側,如圖I所示,相鄰的油路支管其進油口和出油ロ設置相反,即相鄰的油路管路內的高溫油流動方向相反。在所述加溫油路I的下方,分布有冷卻水路2的若干水路支管,所述水路支管相互平行,長度相等,支管之間的距離相等。同油路ー樣,所述水路支管之間的進水口和出水ロ也間隔設置,但水路支管同油路支管之間相互垂直,所述水路支管鋪設在油路支管下方7-9mm處,作為較佳的距離可具體設為8mm。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 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加工高油亮產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在定模設有加溫油路和冷卻水路,所述加溫油路設置在靠近模具型腔成型產品高油亮面的一側,所述加溫油路位于產品型腔和冷卻水路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加工高油亮產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溫油路、冷卻水路分別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支路,所述加溫油路和冷卻水路的支路相互垂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加工高油亮產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每條支路的兩端均設有進液管和出液管。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加工高油亮產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溫油路、冷卻水路并排的各支路,其進液口和出液口間隔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權項所述的一種加工高油亮產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溫油路設置在定模產品型腔下方9-11_處,所述冷卻水路設置在所述加溫油路下方的7_9mm處。
6.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權項所述的一種加工高油亮產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溫油路設置在距離定模型腔成型產品高油亮面一側的IOmm處,所述冷卻水路設置在距離所述加溫油路的8mm處。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加工高油亮產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在定模設有加溫油路和冷卻水路,所述加溫油路設置在靠近模具型腔成型產品高油亮面的一側,所述加溫油路位于產品型腔和冷卻水路之間。本發明通過高溫油路的對塑膠進行加溫,克服普通水路加溫具有溫度上限的缺陷,可使產品獲得較好的光亮、平滑的效果。
文檔編號B29C45/26GK102814925SQ201210334930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2日
發明者陳宗慧, 黃小兵, 楊振 申請人:晟揚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