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注塑成型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模內裝飾成型一體化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工業產品的發展,工業產品對其產品外觀裝飾的需求越來越高,模內裝飾注塑(In-Moulding Decoration,IMD)技術結合了薄膜印刷、預成型及注塑成型等技術與方法,其成品表面具有一層透明材質塑料薄膜,借以保護下層印刷圖樣不被刮傷,圖案可保持持久。因此IMD技術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到注塑模具中生產含有印制圖案外觀的各種電器外殼注塑件。國內現有的注塑模具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注塑成型生產的注塑件的不良率一直居高不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內裝飾成型一體化的注塑模具,該模具整體結構設計巧妙,操作方便,可實現裝飾及成型一體化,完成注塑件的一次成型,且成型精度高,能夠高效生產極具裝飾性及功能性的注塑件產品。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模內裝飾成型一體化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用于固定定模的定模座、可相對于定模作上下相對移動的動模、用于支撐動模的動模座、以及設置在定模中的主澆注芯件和設置在動模中的副澆注芯件,在動模的一側采用緊固螺栓連接有動模型芯,在定模的一側采用緊固螺栓連接有定模型腔,所述定模型腔和動模型芯在動模與定模合模后形成注塑成型模腔;所述澆注芯件包括主澆注芯件和副澆注芯件,所述主澆注芯件和副澆注芯件上均設有主流通道、與主流通道相連通的多個分流通道以及設置在分流通道末端的澆注口,所述動模型芯上設有多個貫通動模型芯的噴料口,所述定模型腔上設有多個貫通定模型腔的進料口,所述主澆注芯件的澆注口對準于設置在噴料口內的進料斜銷,所述副澆注芯件的澆注口對準于設置在進料口內的進料斜銷;在定模型腔內部預置有帶有裝飾紋理或圖案的裝飾薄膜,并在帶有裝飾紋理或圖案的裝飾薄膜的上部四周設有矩形壓膜框,所述主澆注芯件的澆注口和副澆注芯件的澆注口分別位于壓膜框的兩側,其中,所述主澆注芯件的澆注口位于壓膜框的外側,所述副澆注芯件的澆注口位于壓膜框的內側;所述壓膜框套設在動模型芯上,所述壓膜框包括兩個橫條和兩個豎條,相鄰的橫條和豎條之間通過緊固螺釘連接形成整體壓框。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動模和定模之間通過行程導柱限位連接,其中,在動模座上垂直固定設有行程導柱,在動模上開設有供行程導柱上下移動的行程通孔,在定模上設有與行程導柱相適配的導套,在動模與定模合模時,所述行程導柱貫穿動模上的行程通孔后插接入定模上的導套內,以使得動模相對于定模可上下相對移動。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在動模與定模合模后,所述壓膜框緊密貼合定模型腔的腔內側壁,并位于注塑成型模腔的外側,在定模型腔的側壁上以及壓膜框上均開設有抽氣孔,位于定模型腔側壁外部的抽氣孔通過抽氣管連接抽真空裝置,位于壓膜框上的抽氣孔與帶有裝飾紋理或圖案的裝飾薄膜在定模型腔內的安裝部相連通,使薄膜片材繃緊在壓膜框與定模型腔之間,避免因尺寸大流程長導致薄膜片材偏移或起皺。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動模座與動模之間設有支承板,所述動模型芯安裝在支承板上;所述行程導柱支凸出設置在承板的四周端面上,所述動模的四周設有用于行程導柱貫穿的行程通孔,所述定模的四周設有與行程導柱相適配的導套,通過行程導柱和導套構成動模與定模之間的限位連接機構,從而使得動模與定模之間定位準確,并可精確合模。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主澆注芯件和副澆注芯件采用鋼號為Cr12MOV的鋼材料模壓成型制成,所述主澆注芯件的主流通道采用截面為圓柱形的孔道,而其所有分流通道采用截面為圓錐形的孔道,并且越靠近澆注口的分流通道的孔道直徑越小,所述副澆注芯件的注流通道和分流通道均采用截面為圓形的孔道;所述主流通道的澆口套處設有與澆口套相連通的通料口,在通料口處對準設置有吸料嘴,所述吸料嘴通過吸料管通往物料回收倉。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主澆注芯件設置在由動模座、支承板和墊塊圍成的空腔內,所述主澆注芯件的主分流通道和分流通道分別位于主澆注芯件的前后兩側,其中,主分流通道的端部凸出于主澆注芯件的外部前側,并與動模座的澆注孔相連通,所述分流通道穿過支承板并插接至動模型芯的合模側端部;所述主澆注芯件上還設有送料驅動氣缸、送料板、開設在送料板上的送料板導套、與送料板導套相適配的送料板導柱、垂直設置在送料板兩側的主流通道及多個分流通道。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送料板導柱的尾部貫穿動模座與送料驅動氣缸的吊耳相連,送料板導柱的頭部抵住支承板,所述分流通道的澆注口與動模型芯的端面相平齊,在送料板朝向動模座的一側凸出設置有定位塊,在所述動模座上開設有與定位塊相適配的定位孔。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在動模座和定模座的底部均設有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多根水循環管道、電加熱器、水冷卻器、儲水箱和抽水泵,所有水循環管道的進水口均與電加熱器的出水口相連,所有水循環管道的出水口均與水冷卻器的進水口相連,所述電加熱器的進水口和水冷卻器的出水口與抽水泵相連,所述抽水泵與儲水箱相連;所述水循環管道設置在動模型芯和定模型腔的四周,通過水循環管道內流動的漸變溫水對定模型腔內的注塑件以及定模型腔進行連續冷卻成型,可有效確保注塑件具有較高的品質。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副澆注芯件的尺寸大于主澆注芯件的尺寸,所述主澆注芯件和副澆注芯件均通過設置在主流通道端部的澆口套注入熔融的塑膠材料,其中向主澆注芯件內注入PC+ABS塑膠材料,而向副澆注芯件內注入透明PVC塑膠材料,均勻注入的PC+ABS塑膠材料和透明PVC塑膠材料會與裝飾薄膜片材充分結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注塑件的成型質量,并提高了其生產效率,同時,通過設置的透明PVC塑膠材料可對裝飾薄膜片材進行充分保護作用,可保持注塑件的裝飾圖案光亮如新,圖案色彩艷麗,大大提高了注塑件裝飾圖案的耐刮擦、耐劃傷及耐磨損的能力。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優點如下,本注塑模具的整體結構設計巧妙,拆卸組裝維修更換方便,使用方便,成本較低,生產效率高,降低了能耗和注塑工藝時間,集注塑成型、模內裝飾于一體,使注塑模具在注塑的同時完成模內裝飾的工序,取消薄膜預成型和沖切工藝以及相應模具,減少模具投入和設備投入,本注塑模具對薄膜的厚度要求低,從而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采用該模具所生產的注塑件的圖文、色彩可在注塑模具模內注塑時一次成型,減少了后加工的環節,可降低注塑件產品不良率,有效提升注塑件產品的品質,以改善注塑件的邊界外觀,也可為注塑件產品不斷創新拓寬了空間,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可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最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動模,2-定模,3-動模座,4-定模座,5-主澆注芯件,6-緊固螺栓,7-行程導柱,8-導套,9-墊塊,10-副澆注芯件,11-澆口套,12-送料板,13-動模型芯,14-定模型腔,15-支承板,16-壓膜框,17-裝飾薄膜片材,18-分流通道,19-保護襯套,21-送料板導套,22-送料板導柱,23-定位塊,24-定位孔,25-水循環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和認識,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和介紹。
參見圖1所示,一種模內裝飾成型一體化的注塑模具,包括可上下相對移動的動模1和定模2,其中,動模1可相對于定模2作上下相對移動,用于支撐動模1的動模座3、用于固定定模2的定模座4以及在定模2中的主澆注芯件5和設置在動模1中的副澆注芯件10。在動模1上與定模2的合模側可拆卸設有外凸的動模型芯13,并在定模2上與動模1的合模側可拆卸設有內凹的定模型腔14,具體是將動模型芯13和定模型腔14分別通過緊固螺栓6分別安裝在動模1和定模2上,從而可根據生產不同注塑件的需要,對動模型芯13和定模型腔14進行更換,有效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所述定模型腔14的形狀與動模型芯13的形狀相匹配,并且定模型腔14和動模型芯13在合模后構成注塑件的注塑成型模腔。所述主澆注芯件5和副澆注芯件10上均設有主流通道、與主流通道相連通的多個分流通道以及設置在分流通道末端的澆注口。所述動模型芯13上設有多個貫通動模型芯13的噴料口,所述定模型腔14上設有多個貫通定模型腔14的進料口,所述主澆注芯件5的澆注口對準于設置在噴料口內的進料斜銷,所述副澆注芯件10的澆注口對準于設置在進料口內的進料斜銷。在所述定模2和定模座4上均設有主流通道貫穿孔,在主流通道貫穿孔內設有保護襯套19,位于定模座4外側的主流通道貫穿孔端口處套設有用于固定主流通道位置的定位圈。在定模型腔14內部預置有帶有裝飾紋理或圖案的裝飾薄膜,并在帶有裝飾紋理或圖案的裝飾薄膜的上部四周設有用于固定帶有裝飾紋理或圖案的裝飾薄膜的矩形壓膜框16,所述壓膜框16壓住薄膜片材的邊緣并不影響動模1與定模2的合模。所述主澆注芯件5的澆注口和副澆注芯件10的澆注口分別位于壓膜框16的兩側,其中,所述主澆注芯件5的澆注口位于壓膜框16的外側,所述副澆注芯件10的澆注口位于壓膜框16的內側。所述壓膜框16套設在動模型芯13上,所述壓膜框16包括兩個橫條和兩個豎條,相鄰的橫條和豎條之間通過緊固螺釘連接形成整體壓框。
具體的,所述動模1和定模2之間通過行程導柱7限位連接,其中,在動模座3上垂直固定設有行程導柱7,在動模1上開設有供行程導柱7上下移動的行程通孔,在定模2上設有與行程導柱7相適配的導套8,在動模1與定模2合模時,所述行程導柱7貫穿動模1上的行程通孔后插接入定模2上的導套8內。從而使得動模2相對于定模1可上下相對移動。
在動模2與定模1合模后,所述壓膜框16緊密貼合定模型腔14的腔內側壁,并位于注塑成型模腔的外側,并在定模型腔14的側壁上以及壓膜框16上均開設有抽氣孔,位于定模型腔14側壁外部的抽氣孔通過抽氣管連接抽真空裝置,位于壓膜框16上的抽氣孔與帶有裝飾紋理或圖案的裝飾薄膜在定模型腔14內的安裝部相連通,用于抽吸薄膜片材與壓模框及定模型腔14之間的空氣,使薄膜片材繃緊在壓膜框16與定模型腔14之間,避免因尺寸大流程長導致薄膜片材偏移或起皺。
所述動模座3與動模1之間設有支承板15,所述動模型芯13安裝在支承板15上。所述行程導柱7支凸出設置在承板的四周端面上,所述動模1的四周設有用于行程導柱7貫穿的行程通孔,所述定模2的四周設有與行程導柱7相適配的導套8,通過行程導柱7和導套8構成動模1與定模2之間的限位連接機構,從而使得動模1與定模2之間定位準確,并可精確合模。
所述主澆注芯件5和副澆注芯件10采用鋼號為Cr12MOV的鋼材料模壓成型制成,所述主澆注芯件5的主流通道采用截面為圓柱形的孔道,而其所有分流通道18采用截面為圓錐形的孔道,并且越靠近澆注口的分流通道的孔道直徑越小;所述副澆注芯件10的注流通道和分流通道均采用截面為圓形的孔道,所述主流通道的澆口套處設有與澆口套相連通的通料口,在通料口處對準設置有吸料嘴,所述吸料嘴通過吸料管通往物料回收倉。一旦發生澆注芯件堵料的情況,可通過吸料嘴將澆注芯件內部的熔融狀態的塑膠材料吸回物料回收倉內,或者也可定期通過吸料嘴對澆注芯件內部殘留的物料進行抽吸,從而可確保澆注芯件的塑膠材料注入的通暢性。所述主澆注芯件5和副澆注芯件10均獨立于注塑模具的定模2和動模1,澆注芯件5可與注塑模具整體分離,在當澆注芯件使用過程中發生嚴重堵料或磨損而影響注塑件成型時,可將澆注芯件從注塑模具上拆卸下來進行更換。
所述動模座和支承板之間設置有墊塊,所述副澆注芯件10設置在由動模座、支承板和墊塊圍成的空腔內,所述副澆注芯件10的主分流通道和分流通道18分別位于副澆注芯件10的前后兩側,其中,主分流通道的端部凸出于副澆注芯件10的外部前側,并與動模座3的澆注孔相連通,所述分流通道18穿過支承板15并插接至動模型芯13的合模側端部;所述副澆注芯件10上還設有送料驅動氣缸、送料板12、開設在送料板12上的送料板導套21、與送料板導套21相適配的送料板導柱22、垂直設置在送料板12兩側的主流通道及多個分流通道18。
所述送料板導柱22的尾部貫穿動模座與送料驅動氣缸的吊耳相連,送料板導柱22的頭部抵住支承板,所述分流通道的澆注口與動模型芯的端面相平齊,在送料板12朝向動模座的一側凸出設置有定位塊23,在所述動模座上開設有與定位塊23相適配的定位孔24。
在動模座3和定模座4的底部均設置有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多根水循環管道25、電加熱器、水冷卻器、儲水箱和抽水泵,所有水循環管道25的進水口均與電加熱器的出水口相連,所有水循環管道25的出水口均與水冷卻器的進水口相連,所述電加熱器的進水口和水冷卻器的出水口與抽水泵相連,所述抽水泵與儲水箱相連;所述水循環管道25設置在動模型芯13和定模型腔14的四周,通過水循環管道25內流動的漸變溫水對定模型腔14內的注塑件以及定模型腔14進行連續冷卻成型,可有效確保注塑件具有較高的品質。
所述副澆注芯件10的尺寸大于主澆注芯件5的尺寸,所述主澆注芯件5和副澆注芯件10均通過澆口套注入熔融的塑膠材料,其中向主澆注芯件5內注入PC+ABS塑膠材料,而向副澆注芯件10內注入透明PVC塑膠材料,均勻注入的PC+ABS塑膠材料和透明PVC塑膠材料會與帶有裝飾紋理或圖案的裝飾薄膜充分結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注塑件的成型質量,并提高了其生產效率。其中,所述帶有裝飾紋理或圖案的裝飾薄膜的厚度為0.1-0.3mm,設置在帶有裝飾紋理或圖案的裝飾薄膜的裝飾圖案表面的透明PVC塑膠材料的厚度為0.1-0.5mm。通過設置的透明PVC塑膠材料可對帶有裝飾紋理或圖案的裝飾薄膜進行充分保護作用,可保持注塑件的裝飾圖案光亮如新,圖案色彩艷麗,大大提高了注塑件裝飾圖案的耐刮擦、耐劃傷及耐磨損的能力。
本發明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征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