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注塑模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注塑異形電池端子的注塑異形電池端子的高效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電池端子是蓄電池中重要的零部件,其通常是采用便捷的注塑成型工藝進行生產加工,在電池端子的注塑成型過程中需要用到注塑模具,注塑異形電池端子的注塑模具的結構已為公知,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1320223246.6公開一種用于蓄電池連接端子的澆鑄模具,包括:用于提供支撐和定位作用的底板;固定模板,所述固定模板固定在底板上;左模板;右模板,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別設置在固定模板的兩側,并與固定模板分別圍合形成正極端子腔和負極端子腔,所述正極端子腔內設置正極鑲件,所述負極端子腔設置負極鑲件,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分別與底板形成沿開模方向旋轉或移動的結構;以及澆口板,所述澆口板蓋合在正極端子腔和負極端子腔上,其澆口與正極端子腔和負極端子腔連通。所述左模板通過一根固定于底板上的第一轉軸與底板鉸接。所述右模板通過一根固定于底板上的第二轉軸與底板鉸接。所述澆口板通過第一轉軸、第二轉軸或者固定于底板的第三轉軸與底板鉸接。所述澆口板一側設置有用于移動澆口板的澆口板扳手。所述澆口板上與澆口板扳手相對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限位的擋板。所述左模板一側設有用于施力的左模板開模扳手。所述右模板一側設有用于施力的右模板開模扳手。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都設有測溫孔,所述測溫孔分別與對應的正極端子腔和負極端子腔連通。
類似前述實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在市場上應用較廣泛,但是其與市場上其他的注塑異形電池端子的注塑模具的結構大致相同,也只能注塑一些形狀較簡單的電池端子,都無法注塑形狀較復雜的,如Z形、L形和具有多個高低凹凸邊緣或通孔等異形結構的電池端子,主要原因在于異形結構的電池端子會導致即使利用前述模具注塑成型后也會卡在模具內,很難將成品順暢取出,工藝的復雜和成本的考慮,使得異形結構的電池端子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其他復雜且成本高的工藝,給人們帶來諸多麻煩。
鑒于此,本案發明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高效注塑異形電池端子等異形工件,并可將異形工件順暢取出的注塑異形電池端子的高效注塑模具,動作和諧,結構新穎合理,成本低,實用性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一種注塑異形電池端子的高效注塑模具,包括處于底部的模座,以及處于模座上方的主模、第一桿模、第二桿模、第三桿模和第四桿模;所述主模連接于所述模座的上方;所述主模形成有容置注塑料的容料腔;所述容料腔包括處于下部容置電池端子主體部分的第一容料腔,和處于上部容置電池端子連接耳部分的第二容料腔,定義電池端子連接耳部分的延伸方向為橫向,與電池端子連接耳部分延伸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為縱向;
所述第一桿模和第二桿模通過沿縱向滑動的滑動座活動鑲嵌于所述主模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桿模鑲嵌于所述滑動座的上表面并沿縱向伸入所述第二容料腔,所述第一桿模貫穿所述第二容料腔;所述第二桿模鑲嵌于所述滑動座內處于所述第一桿模下方并沿縱向伸入所述第一容料腔;所述第一桿模和第二桿模分別與所述滑動座連接在一起;
所述第三桿模沿橫向伸入所述容料腔,所述第三桿模包括處于上方抵頂于所述第一桿模側面上的第一桿頭,和處于下方貫穿所述第一容料腔的第二桿頭,所述第二桿模的端部抵頂于所述第二桿頭的側面;
所述第四桿模包括由下至上伸入所述主模并抵頂于電池端子連接耳下表面的第一頂桿,和由下至上伸入所述第一容料腔內的第二頂桿。
所述主模形成有成型同一電池的一對電池端子的兩個所述容料腔,和兩組相對稱分別對應兩容料腔的所述第一桿模、第二桿模、第三桿模、第四桿模和滑動座。
所述第二頂桿外活動套設有套模,所述套模伸入所述容料腔抵頂于電池端子主體部分的下端,所述主模形成有供所述套模和第二頂桿穿過下通孔。
兩所述活動口為延伸至所述主模縱向端部的豁口。
兩所述滑動座的側面形成有沿縱向延伸的滑軌,所述主模形成有分別與兩所述滑動座的滑軌相匹配的滑道。
所述主模通過下模架與所述模座連接;所述下模架包括兩個分立于所述模座兩端上的下豎向板。
還配設有注料盒,所述注料盒處于所述容料腔的上方,具有注料槽,和連通注料槽和所述容料腔的注料孔。
所述注料盒緊貼所述主模的上表面,所述注料盒的一側端部處通過豎向轉軸與所述主模連接,所述主模的上表面向上設有對應所述注料盒另一側的限位件。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的注塑異形電池端子的高效注塑模具,突破傳統電池端子模具的構造形式,在注塑電池端子時,啟動進退驅動裝置、第一流體壓缸和第二流體壓缸,使第一桿模、第二桿模、第三桿模和第四桿模伸入主模的容料腔構成完整的成型腔,然后由成型腔的上開口向成型腔內傾倒流動的鉛料等注塑料進行注料,當注滿整個成型腔并冷卻后,再次啟動進退驅動裝置、第一流體壓缸和第二流體壓缸,使第一桿模、第二桿模和第三桿模退出容料腔,使第四桿模繼續向上運動將成型的電池端子從主模中頂出,取走成品完成一輪注塑,可重復前述動作進行循環注塑。克服傳統電池端子模具因不能順暢取出帶凸邊或通孔等異形工件而無法注塑帶凸邊等異形電池端子的缺陷。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注塑異形電池端子的高效注塑模具,其可高效注塑異形電池端子等異形工件,并可將異形工件順暢取出,動作和諧,結構新穎合理,成本低,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第二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第三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第四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第五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第六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第七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第八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9為進退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注料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模座 11-下模架 111-下豎向板 12-缺口
2-主模 21-活動口 22-下通孔 23-第二導向孔
3-第一桿模
4-第三桿模 41-第一桿頭 42-第二桿頭 43-驅動板 431-外驅動板 432-內驅動板 44-第一凸緣 45-第一導向桿 451-第五凸緣
5-滑動座 51-容置孔 52-斜向孔 53-滑軌
6-進退驅動裝置 61-第二凸緣
7-移動板 71-上移動板 711-第三凹槽 712-第四凹槽 713-第六凹槽 72-下移動板
8-注料盒 81-注料槽 82-注料孔 83-豎向轉軸 84-限位件
9-電池端子 91-電池端子主體部分 92-電池端子連接耳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
本發明的一種注塑異形電池端子的高效注塑模具,如圖1-10所示,包括模座1、主模2、第一桿模3、第二桿模(圖中未示出)、第三桿模4和第四桿模(圖中未示出)。
模座1處于底部,主模2、第一桿模3、第二桿模、第三桿模4和第四桿模處于模座1上方;主模2連接于模座1的上方;主模2形成有容置注塑料的容料腔;所述容料腔包括處于下部容置電池端子主體部分91的第一容料腔,和處于上部容置電池端子連接耳部分92的第二容料腔,定義電池端子連接耳部分92的延伸方向為橫向,與電池端子連接耳部分92延伸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為縱向,電池端子9為L形,電池端子連接耳部分92在注塑時處于上部,相對于電池端子主體部分91向水平方向彎折;第一桿模3和第二桿模通過沿縱向滑動的滑動座5活動鑲嵌于主模2的上表面,第一桿模3鑲嵌于滑動座5的上表面并沿縱向伸入所述第二容料腔,第一桿模3貫穿所述第二容料腔;第二桿模鑲嵌于滑動座5內處于第一桿模3下方并沿縱向伸入所述第一容料腔,所述滑動座5形成有容置第二桿模的容置孔51;第一桿模3和第二桿模分別與滑動座5連接在一起;第三桿模4橫向伸入所述容料腔,第三桿模4括處于上方抵頂于第一桿模3面上的第一桿頭41處于下方貫穿所述第一腔的第二桿頭42,第二桿模的端部抵頂于第二桿頭42的側面;所述第四桿模包括由下至上伸入主模2并抵頂于電池端子連接耳92下表面的第一頂桿(圖中未示出),和由下至上伸入所述第一容料腔內的第二頂桿(圖中未示出);第一桿模3和第二桿模配設有進退驅動裝置6,第三桿模4配設有第一流體壓缸(圖中未示出),所述第四桿模配設有第二流體壓缸(圖中未示出)。本發明在注塑電池端子9時,啟動進退驅動裝置6、第一流體壓缸和第二流體壓缸,使第一桿模3、第二桿模、第三桿模4和第四桿模伸入主模2的容料腔構成完整的成型腔,然后由成型腔的上開口向成型腔內傾倒流動的鉛料等注塑料進行注料,當注滿整個成型腔并冷卻后,再次啟動進退驅動裝置6、第一流體壓缸和第二流體壓缸,使第一桿模3、第二桿模和第三桿模4退出容料腔,使第四桿模繼續向上運動將成型的電池端子9從主模2中頂出,取走成品完成一輪注塑,可重復前述動作進行循環注塑。克服傳統電池端子模具因不能順暢取出帶凸邊或通孔等異形工件而無法注塑帶凸邊等異形電池端子的缺陷。具體結構可為,兩個第一頂桿均衡抵頂于電池端子連接耳92的下表面,可防止電池端子連接耳92受力集中變形,且更加便于將電池端子9頂出。
優選地,主模2形成有成型同一電池的一對電池端子的兩個所述容料腔,和兩組相對稱分別對應兩容料腔的第一桿模3、第二桿模、第三桿模4、第四桿模、滑動座5和進退驅動裝置6,即兩所述容料腔沿縱向分布,且以兩容料腔連線的垂直平分線為對稱線,兩組第一桿模3、第二桿模、第三桿模4、第四桿模、滑動座5和進退驅動裝置6以兩容料腔的對稱線為對稱線,如此,本發明可一次成型電池的一對電池端子9;兩第三桿模4共同通過驅動板43與所述第一流體壓缸連接;兩進退驅動裝置6分別為一端與驅動板43連接,另一端伸入主模2和滑動座5的斜桿,兩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為由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漸遠離的“八”字形設置形式,主模2形成有供兩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活動的活動口21,兩滑動座5分別形成有供兩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匹配滑動伸入的斜向孔52。由于兩進退驅動裝置6為八”字形的斜桿,當第一流體壓缸后拉驅動板43時,兩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逐漸從兩滑動座5的斜向孔52內抽出,兩滑動座5逐漸向兩斜桿距離較遠的一端滑動,驅動兩滑動座5逐漸后撤,使第一桿模3和第二桿模從容料腔中拔出;反之,當第一流體壓缸前推驅動板43時,驅動兩滑動座5逐漸靠近,使第一桿模3和第二桿模插入容料腔中。整個結構新穎合理,動作順暢和諧。兩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的夾角度數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具體結構可為,主模2對應兩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的自由端形成有供自由端穿過兩滑動座5自由活動的缺口12。
優選地,所述第二頂桿外活動套設有套模,所述套模伸入所述成型腔抵頂于電池端子主體部分91的下端,主模2形成有供所述套模和第二頂桿穿過下通孔22。當第二流體壓缸向上推動套模時,所述套模會將成型的電池端子9向上頂出。
為了更加便于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自由活動,對兩滑動座5進行高效驅動,優選地,兩活動口21為延伸至主模2縱向端部的豁口。
為了具體實現兩滑動座5相對于主模2的滑動,優選地,兩滑動座5的側面形成有沿縱向延伸的滑軌53,主模2形成有分別與兩滑動座5的滑軌53相匹配的滑道。
為了具體實現驅動板43與第三桿模4和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的連接,以及第四桿模與第二流體壓缸的連接,優選地,驅動板43包括處于外側與所述第一流體壓缸的活塞桿連接的外驅動板431,和處于內側與兩第三桿模4和兩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連接的內驅動板432,外驅動板431和內驅動板432連接在一起;兩第三桿模4的外端貫穿內驅動板432止于外驅動板431,兩第三桿模4的外端側面形成有卡于內驅動板432外側的第一凸緣44,內驅動板432的外側形成有容置第一凸緣44的第一凹槽;兩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的外端貫穿內驅動板432止于外驅動板431,兩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的外端形成有卡于內驅動板432外側的第二凸緣61,內驅動板432的外側形成有容置第二凸緣61的第二凹槽;所述第四桿模通過移動板7與所述第二流體壓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第二桿模的下端活動貫穿移動板7與模座1連接;移動板7包括層疊連接在一起的上移動板71和下移動板72,所述第一頂桿和套模的下端貫穿上移動板71止于下移動板72;所述第一頂桿的下端形成有卡于上移動板71下側的第三凸緣(圖中未示出),上移動板71的下側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三凸緣的第三凹槽711;所述套模的下端形成有卡于上移動板71下側的第四凸緣(圖中未示出),上移動板71的下側形成有容置所述第四凸緣的第四凹槽712。這樣,當第一流體壓缸向前推動外驅動板431時,外驅動板431可向前推動兩第三桿模4和兩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使兩第三桿模4以及第一桿模3和第二桿模伸入容料腔內;當第一流體壓缸向后拉動外驅動板431時,外驅動板431帶動內驅動板432向后拉動兩第三桿模4和兩斜桿形式的進退驅動裝置6,使兩第三桿模4以及第一桿模3和第二桿模從容料腔內撤出;當第二流體壓缸向上推動下移動板72時,下移動板72可向上推動第一頂桿和套模伸入容料腔構成成型腔,也可將成型的電池端子9向上頂出;當第二流體壓缸向下拉動下移動板72時,上移動板71隨著下移動板72向下運動,通過第三凸緣和第四凸緣分別將第一頂桿和套模向下拉動。
優選地,驅動板43配設有沿橫向延伸的第一導向桿45,主模2形成有與第一導向桿45相配合的第一導向孔;第一導向桿45的外端貫穿內驅動板432止于外驅動板431,第一導向桿45的外端形成有卡于內驅動板432外側的第五凸緣451,內驅動板432的外側形成有容置第五凸緣451的第五凹槽;移動板7配設有豎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導向桿(圖中未示出),主模2形成有與所述第二導向桿相配合的第二導向孔23;所述第二導向桿的下端貫穿上移動板71止于下移動板72,所述第二導向桿的下端形成有卡于上移動板71下側的第六凸緣(圖中未示出),上移動板71的下側形成有容置所述第六凸緣的第六凹槽713。具體結構可為,第一導向桿45和第二導向桿分別為兩個,這樣,當第一流體壓缸向前推動外驅動板431時,外驅動板431可向前推動兩第一導向桿45,使兩第一導向桿45伸入第一導向孔內;當第一流體壓缸向后拉動外驅動板431時,外驅動板431帶動內驅動板432向后拉動兩第一導向桿45,使兩第一導向桿45從第一導向孔內拔出,實現對驅動板43及第三桿模4等的導向;當第二流體壓缸向上推動下移動板72時,下移動板72可向上推動第二導向桿伸入第二導向孔23內;當第二流體壓缸向下拉動下移動板72時,上移動板71隨著下移動板72向下運動,通過第六凸緣將第二導向桿向下拉出第二導向孔23,實現對移動板7和第四桿模等的導向。
優選地,主模2通過下模架11與模座1連接;下模架11包括兩個分立于模座1兩端上的下豎向板111;所述第二流體壓缸設于模座1的下方,所述第二流體壓缸的活塞桿穿過模座1與下移動板72驅動連接,即第二流體壓缸朝上設置在模座1的下方。
為了具體實現對容料腔的注料,優選地,本發明還配設有注料盒8,注料盒8處于所述容料腔的上方,具有注料槽81,和連通注料槽81和所述容料腔的注料孔82。可將流動的鉛料等注塑料倒入注料槽81內,注塑料由注料孔82流入容料腔,注滿整個成型腔,實現注塑。具體結構可為,可根據所要注塑的電池端子9的體積對注料槽81的容積進行設計,注滿或注到相應刻度后,即不用再注料,減少甚至不產生多余殘料。
優選地,注料盒8緊貼主模2的上表面,注料盒8的一側端部處通過豎向轉軸83與主模2連接,主模2的上表面向上設有對應注料盒8另一側的限位件84。即注料盒8可依靠豎向轉軸83進行轉動,當需要進行注料時,可將注料盒8依靠豎向轉軸83轉動至限位件84處,限位件84對注料盒8進行準確限位,使注料孔82對準成型腔進行注料;當注料結束后,可轉動注料盒8,利用注料盒8緊貼主模2上表面的特性,將注料孔82與成型腔之間的注塑料斬斷,待注塑料凝固成型后取出。限位件84具體可為設置在豎向轉軸83對角處并固定在主模2上的螺桿。具體結構可為,豎向轉軸83包括軸套,鎖緊軸套的螺栓,和張設于螺栓的螺帽與注料盒8之間的壓緊彈簧,在所述螺栓旋緊時,所述壓緊彈簧可用于注料盒8的預緊,保證注料盒8與主模2始終保持貼近狀態。
本發明的注塑異形電池端子的高效注塑模具,優選適用圖示中的電池端子,也可根據實際電池端子的具體形狀和尺寸設計主模、第一桿模、第二桿模、第三桿模和第四桿模等的具體形式來調整成型腔的形狀;限位件的具體形式、設置位置及其與主模的連接形式等均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注料槽和注料孔以及整個注料盒的具體形式均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第一導向桿和第二導向桿的具體形式、數量和分布形式等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移動板的具體形式及其與第一頂桿、第二頂桿、套模和第二導向桿的具體連接方式等均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驅動板的具體形式也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第二導向桿與主模和模座的連接方式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下模架的具體形式也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滑道和滑軌的具體形式及二者的相互配合方式等均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活動口的具體形式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第一流體壓缸和第二流體壓缸優選為氣缸或油缸,二者的具體形式及其設置方式等均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進退驅動裝置的具體形式也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模座、主模、第一桿模、第二桿模、第三桿模和第四桿模的具體形式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成型腔的數量和具體形狀和尺寸等均可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調整和設計。
本發明的產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圖示和實施例,任何人對其進行類似思路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