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網篩狀多孔裝置的加工模具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泡沫泵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泡沫泵中網篩狀多孔裝置部件的加工模具及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進行液體分配一般是通過液體分配裝置進行分配的,分配的內容物為液體或膠體狀,如大家日常經常使用的化妝品、沐浴液或者洗手液等。液體發泡主要是通過在液 體中加入發泡劑,在液體與氣體的混合過程中產生泡沫,液體發泡是通過液體發泡分配裝置來進行發泡的。泡沫泵一般包括如下組件按鈕部件;用于混合液體和氣體并產生泡沫的混合器;分別設有液體通道與氣體通道的缸體。而其中的混合器中設置有用于產生細致泡沫的網篩狀多孔裝置;具體參見附圖I、圖2、圖3,網篩狀多孔裝置由上模塊I與下模塊2插接而成,上模塊I上固定連接有第一篩網11,下模塊2上固定連接有第二篩網21。現有技術中,網篩狀多孔裝置的加工制造工藝是I、先將上模塊I與下模塊2通過注塑機器實現注塑成型;2、將篩網物料通過專用的剪切設備剪切出一個個如同第一篩網11與第二篩網21形狀的圓環狀,及其他形狀篩網,再通過熱燙設備或高頻超聲波焊接機器將所述型狀篩網與上模塊I或下模塊2熔接在一起;3、將上模塊I與下模塊2插接成網篩狀多孔裝置。可以看出,現有技術中的加工工藝流程繁瑣,工位多,生產效率底,成本高,耗工耗電能,并且廣品最終不良率也非常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加工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率更高的加工模具以及加工方法。采用本專利模具生產網篩狀多孔裝置可以實現將上模塊與下模塊注塑成型步驟與篩網熔接步驟在一個步驟中完成,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并大為提聞了廣品的合格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網篩狀多孔裝置的加工模具,所述多孔裝置由上模塊與下模塊插接而成,所述上模塊上固定連接有第一篩網,所述下模塊上固定連接有第二篩網;所述模具包括前模及與所述前模配合的后模,所述前模包括至少兩個用于沖切篩網的沖刀;設置有沖刀通道的第一模板;設置有沖刀通道的第二模板;設置在第二模板內的至少一個上模塊模腔以及至少一個下模塊模腔;設置在所述上模塊模腔以及下模塊模腔中的注膠口 ;
用于推動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來回移動的開閉彈簧;所述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之間形成有至少兩個用于放置篩網的狹槽;所述后模包括與所述前模內上模塊模腔以及下模塊模腔導通的模腔流道;用于退模的退模頂出裝置;用于冷卻模具的冷卻水流道。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前模與所述后模通過定位導柱與定位孔進行定位連接。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前模上設有32個沖刀,所述第二模板內設有16個上模塊模腔以及16個下模塊模腔。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沖刀為圓柱體狀,在圓柱面邊緣設有一圈尖銳凸起。本專利還提供了一種利用上述加工模具加工網篩狀多孔裝置的方法,加工步驟如下步驟A :將所述前模與所述后模打開,所述開閉彈簧推動第一模板以及第二模板向所述后模方向移動,所述沖刀刀頭退回到第一模板中;步驟B :在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之間的狹槽中放置篩網;步驟C :將所述前模與所述后模合模,所述沖刀穿過所述狹槽切割所述篩網,所述沖刀刀頭與切割后的篩網停止在第二模板的流道中;步驟D :通過注膠口向模腔流道中注入液體塑膠,液體塑膠與所述切割后的篩網融合形成上模塊與下模塊產品;步驟E :向模具中通入冷卻水,將上模塊與下模塊產品冷卻定型;步驟F :通過設置在所述后模中的退模頂出裝置退模,得到上模塊與下模塊產品,將上模塊產品與下模塊產品組裝成網篩狀多孔裝置。本發明的效果在于現有技術中,在生產網篩狀多孔裝置時已經約定俗成的形成了思維定勢先通過注塑機生產上模塊I與下模塊2,然后再分別在上模塊I與下模塊2上粘結篩網,最終組裝形成網篩狀多孔裝置。為什么說這已經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因為不論是注塑機或者模具成型,通常都要求生產的產品各個部件是同一種物料,這樣才能一步成型,而本專利中的上模塊I與下模塊2雖然結構簡單,但是粘結在上模塊I或者下模塊2上的第一篩網11或者第二篩網21與上模塊I或下模塊2屬于兩種不同的物料,肯定無法在模具或者注塑機中一步成型,這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的慣常技術思路就是首先生產上模塊以及下模塊,因為這兩個部件的物料是一樣的,然后考慮如何將剪切后的篩網粘結在上模塊或者下模塊上。在這種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的技術動力在于如何快速的生產上模塊以及下模塊,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以高效的將剪切后的篩網粘結在上模塊或者下模塊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做了一些嘗試,譬如采用注塑機或者模具來生產上模塊以及下模塊,采用熱燙設備或高頻超聲波焊接機器來將篩網粘結在上模塊或者下模塊上。但顯然,不論如何提高,都需要至少三個步驟生產上模塊以及下模塊;剪切篩網;將篩網粘結在上模塊或者下模塊上。本專利中,發明人創造性的將現有技術中生產網篩狀多孔裝置的三個步驟融合成為一個步驟,通過一個模具設備就可以一步成型,構思巧妙,具備突出的創造性。具體而言,本專利將剪切篩網這個步驟設計在模具的動作中,利用沖刀將大塊的篩網材料剪切成尺寸合適的篩網,然后利用沖刀將篩網抵接在模腔流道中,在塑膠注膠過程中,篩網與塑膠融合粘結在一起,當最終冷卻定型時,就形成了粘結好篩網的上模塊以及下模塊成品,工人只要再將下模板插接到上模塊中,即做好了網篩狀多孔裝置成品。整個過程,通過模具完成,需要人工操作的就是將篩網材料放置在狹槽中,操作模具,組裝上模塊與下模塊,這樣整體工作量大幅下降,而且生產效率高,節約了工序與成本,產品的合格率高,具有顯著的經濟價值。
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對其示例性實施例進行的描述,本發明上述特征和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
圖I是現有技術中的上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中的下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網篩狀多孔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的前模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的后模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的前模在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向后模方向移動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中前模與后模合模后的結構示意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4、圖5所示,一種網篩狀多孔裝置的加工模具,包括前模4及與前模4配合的后模5,前模4與后模5通過設置在前模4上的定位導柱41、定位孔42與后模5上設置的定位孔51、定位導柱52進行定位連接,前模4上還設有用于塑膠液體流動的前模流道43 ;后模5上也設有用于塑膠液體流動的后模流道53。如圖6、圖7所示,本專利中,前模4包括多個用于沖切篩網的沖刀45 ;設置有沖刀通道的第一模板401 ;設置有沖刀通道的第二模板402 ;設置在第二模板402內的上模塊模腔47以及下模塊模腔48 ;設置在上模塊模腔47以及下模塊模腔48中的注膠口 49 ;用于推動第一模板401與第二模板402來回移動的開閉彈簧44 ;第一模板401與第二模板402固定連接,第一模板401與第二模板402之間形成有用于放置篩網的狹槽46 ;本專利中,后模5包括與前模4內上模塊模腔47以及下模塊模腔48導通的模腔流道55 ;用于退模的退模頂出裝置54 ;用于冷卻模具的冷卻水流道(在后模5內部,圖中未示出)。本實施例中,前模4與后模5中將上模塊模腔47與下模塊模腔48設置在一個模具中,即本專利的模具可以同時生產等量的上模塊與下模塊,譬如本專利實施例中,前模4上設有32個沖刀,第二模板402內設有16個上模塊模腔47以及16個下模塊模腔48,即可以一模生產16個上模塊I與16個下模塊2。當然,可以在前模4的第二模板402內僅設置上模塊模腔47或者僅設置下模塊模腔48,即可以使一個獨立的模具僅生產上模塊I,另一個獨立模具僅生產下模塊2。當然也可以在前模4的第二模板402內設置不等量的上模塊I與下模塊2,譬如一個獨立的模具,可以一模生產10個上模塊I和22個下模塊2。這種設置僅是因為第二模板402內的模塊模腔的不同而已,這是一種慣常的技術構思,本專利僅公開了常見的優選實施例。本專利中,沖刀45可以設置為圓柱體狀,在圓柱面邊緣設有一圈尖銳凸起,這樣沖刀45在下落裁剪篩網材料時可以更為鋒利的切割篩網。本專利還提供了一種利用上述加工模具加工網篩狀多孔裝置3的方法,加工步驟如下 步驟A :將前模4與后模5打開,開閉彈簧44推動第一模板401以及第二模板402向后模5方向移動,沖刀45刀頭退回到第一模板401中;步驟B :在第一模板401與第二模板402之間的狹槽46中放置大塊的篩網材料(圖中未示出);步驟C :將前模4與后模5合模,沖刀45穿過狹槽46切割大塊的篩網材料使之切割成圓環狀的篩網(如第一篩網11以及第二篩網21),沖刀45刀頭與切割后的篩網停止在第二模板402的模腔流道中;步驟D :通過注膠口 49向模腔流道55中注入液體塑膠,液體塑膠與切割后的篩網融合形成上模塊I與下模塊2產品;步驟E :向模具中通入冷卻水,將上模塊I與下模塊2產品冷卻定型;步驟F :通過設置在后模5中的退模頂出裝置54退模,得到上模塊與下模塊產品,將上模塊產品與下模塊產品組裝成網篩狀多孔裝置3。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限于此,在本發明的上述指導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行各種改進和變形,而這些改進或者變形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網篩狀多孔裝置的加工模具,所述多孔裝置由上模塊與下模塊插接而成,所述上模塊上固定連接有第一篩網,所述下模塊上固定連接有第二篩網;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前模及與所述前模配合的后模, 所述前模包括 至少兩個用于沖切篩網的沖刀; 設置有沖刀通道的第一模板; 設置有沖刀通道的第二模板; 設置在第二模板內的至少一個上模塊模腔以及至少一個下模塊模腔; 設置在所述上模塊模腔以及下模塊模腔中的注膠口; 用于推動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來回移動的開閉彈簧; 所述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之間形成有至少兩個用于放置篩網的狹槽; 所述后|吳包括 與所述前模內上模塊模腔以及下模塊模腔導通的模腔流道; 用于退模的退模頂出裝置; 用于冷卻模具的冷卻水流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模與所述后模通過定位導柱與定位孔進行定位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模上設有32個沖刀,所述第二模板內設有16個上模塊模腔以及16個下模塊模腔。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沖刀為圓柱體狀,在圓柱面邊緣設有一圈尖銳凸起。
5.一種利用權利要求I至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加工模具加工網篩狀多孔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步驟如下 步驟A :將所述前模與所述后模打開,所述開閉彈簧推動第一模板以及第二模板向所述后模方向移動,所述沖刀刀頭退回到第一模板中; 步驟B :在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之間的狹槽中放置篩網; 步驟C :將所述前模與所述后模合模,所述沖刀穿過所述狹槽切割所述篩網,所述沖刀刀頭與切割后的篩網停止在第二模板的流道中; 步驟D :通過注膠口向模腔流道中注入液體塑膠,液體塑膠與所述切割后的篩網融合形成上模塊與下模塊產品; 步驟E :向模具中通入冷卻水,將上模塊與下模塊產品冷卻定型; 步驟F :通過設置在所述后模中的退模頂出裝置退模,得到上模塊與下模塊產品,將上模塊產品與下模塊產品組裝成網篩狀多孔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網篩狀多孔裝置的加工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前模及與所述前模配合的后模,所述前模包括沖刀;第一模板;第二模板;設置在第二模板內的上模塊模腔以及下模塊模腔;設置在上模塊模腔以及下模塊模腔中的注膠口;用于推動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來回移動的開閉彈簧;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模板與第二模板之間形成有用于放置篩網的狹槽;后模包括模腔流道;退模頂出裝置;冷卻水流道。本發明還公開了采用本發明模具生產網篩狀多孔裝置的方法,本發明可以實現將上模塊與下模塊注塑成型步驟與篩網剪切、篩網熔接步驟在一個步驟中完成,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降低生產成本,并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
文檔編號B29C45/14GK102922672SQ201210458889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
發明者余忠勝, 鄔春豐 申請人:上海保柏日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