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模具,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模具。
背景技術:
1、在商用車高架箱產品的工藝生產中,通常需要使用模具,工人將pu皮和加強氈鋪在下模,然后機械手將聚氨酯料按一定軌跡噴涂在下模,然后油壓機上平臺帶動上模下壓,完成合模,并保壓一定時間。保壓完成后開模取出產品,然后重復以上步驟。
2、但是,現有的模具通常使用油壓機帶動上平臺進行升降運動,油壓機設備價格較高,一次性投入大。油壓機設備對生產場地要求高,需要專業廠家安裝調試,轉移生產場地困難。并且,現有的模具在上模上升后,如果油壓機出現故障,上平臺和上模會向下掉落,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上述的不足,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模具,以改善相關技術中模具的成本高、安裝調試復雜和安全性低的問題。
2、本申請是這樣實現的:
3、本申請的示例提供了一種模具,包括模架,以及設置于模架的上模、下模、氣缸升降機構和安全鎖止機構。其中,氣缸升降機構位于下模的上方,上模通過氣缸升降機構與模架連接,氣缸升降機構帶動上模升降以遠離或靠近下模;氣缸升降機構帶動上模朝遠離下模的方向上升至設定位置時,安全鎖止機構與上??ń?。
4、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利用氣缸升降機構帶動上模升降運動,氣缸升降機構相比于油壓機而言,具有造價低、一次性投資小、對生產場地要求低和轉移生產方便的優勢。并且,模架上設置有安全鎖止機構,當氣缸升降機構帶動上模上升至設定位置后,安全鎖止機構能夠與上??ń?,如果氣缸升降機構發生故障,安全鎖止機構能夠限制下模向下掉落,提高安全性。
5、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安全鎖止機構包括卡環和卡塊,卡環設置于模架,卡塊設置于上模,卡塊可選擇的伸入卡環內。
6、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在上模處設置卡塊,當上模上升至設定位置后,可以利用卡塊與卡環卡接,對上模進行限位,降低上模掉落的幾率。
7、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模架包括導向柱,導向柱的延伸方向與氣缸升降機構的運動方向一致。模具還包括導向機構,導向機構與上模固定連接,所向機構與導向柱滑動連接。
8、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在上模處設置導向機構,在利用氣缸升降機構帶動上模升降時,導向機構能夠沿導向柱滑動,能夠提高上模升降運動的穩定性。
9、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卡環設置于導向柱,卡塊設置于導向機構。
10、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將卡環設置在導向柱,當導向機構沿導向柱上升至卡環的位置時,可以利用卡環與設置于導向機構處的卡塊卡接,限制導向柱向下滑動,進而降低上模掉落的幾率。
11、結合第一方面,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導向柱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導向機構同時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滑動連接,卡塊伸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間的間隙;安全鎖止機構包括連接桿,連接桿軸向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轉動連接,卡環設置于連接桿的中部;導向機構上升至設定位置時,連接桿轉動使卡環套設于卡塊外。
12、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間設置卡環,且卡環能夠隨連接桿的轉動而轉動,當導向機構移動至卡環的下方時,可以轉動連接桿使卡環遠離卡塊,以便于卡塊、導向機構和上模能夠繼續向上運動至設定位置。待上模運動至設定位置后,可以轉動卡環,使卡環靠近卡塊,使卡塊伸入卡環內進行卡接??▔K由于卡環底壁的限制,無法穿過卡環的底壁向下掉落。當需要合模使下模向下運動時,可以再次轉動連接桿,使卡環遠離卡塊,然后利用氣缸升降機構帶動下模和導向機構向下移動。
13、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卡塊的上端設置為朝下模方向凹設的弧面,卡塊隨導向機構朝遠離下模的方向上升運動時,弧面能夠抵接卡環的底端以推動卡環轉動,直至卡塊伸入卡環內。
14、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將卡塊的上端設置有弧面,當卡塊向上運動至抵接卡環的底端時,會對卡環施加推力,使卡環和連接桿發生轉動,以便于卡塊能夠繼續向上運動至對應于卡環鏤空部的設定位置。待卡塊運動至設定位置后,卡塊與卡環之間的抵接作用消失,卡環能夠在重力作用下轉動,套設在卡塊外。在上模上升過程中,不需要人工轉動連接桿,連接桿能夠自動轉動實現卡環與卡塊的卡接。
15、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導向機構包括多個滾輪,多個滾輪分別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滾動連接。
16、結合第一方面,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位于上模的外圍,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呈長方體結構,第一立柱具有朝向第二立柱的第一表面以及朝向上模的第二表面,第二立柱具有朝向第一立柱的第三表面以及朝向上模的第四表面,多個滾輪分別與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滾動連接。
17、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在長方體結構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兩個表面均設置滾輪,能夠提高升降平穩性。
18、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上模的兩端均設置有導向機構,模架設置有兩組相對設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每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設置有連接桿和卡環;模架設置有擺動臂;每個連接桿均與拉桿連接,兩個拉桿分別與擺動臂的兩端連接,使兩個連接桿能夠同步的沿相反的方向轉動,以使兩個卡環同步退出或卡設于卡塊。
19、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在上模的兩端均設置導向機構和安全鎖止機構,能夠進一步提高上模的升降平穩性和安全性。將兩個連接桿通過拉桿和擺動臂傳動連接,在需要合模使下模向下運動時,可以轉動其中一個連接桿,利用拉桿和擺動臂拉動另一個連接桿同步的沿反方向轉動,使兩個卡環能夠同步退出卡塊。
20、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模具還包括鎖模機構,鎖模機構包括位于下模的掛鉤以及位于上模的與掛鉤配合的配合孔;掛鉤連接有連接臂,連接臂與下模鉸接,連接臂遠離掛鉤的一端與鎖模氣缸的輸出端連接,鎖模氣缸可選擇的伸縮以帶動掛鉤轉動,使掛鉤掛設于配合孔或者退出配合孔。
21、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在上模處設置配合孔,在下模處設置掛鉤,在需要合模時,可以利用鎖模氣缸的回縮來帶動連接臂的一端向下擺動,使連接臂的另一端帶動掛鉤向上擺動,以使掛鉤能夠向上翹起掛設于配合孔。同理,在需要開模時,可以利用鎖模氣缸伸長以帶動連接臂的一端向上擺動,使連接臂的另一端帶動掛鉤向下擺動,使掛鉤脫離配合孔。
1.一種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架,以及設置于所述模架的上模、下模、氣缸升降機構和安全鎖止機構;其中,所述氣缸升降機構位于所述下模的上方,所述上模通過所述氣缸升降機構與所述模架連接,所述氣缸升降機構帶動所述上模升降以遠離或靠近所述下模;所述氣缸升降機構帶動所述上模朝遠離所述下模的方向上升至設定位置時,所述安全鎖止機構與所述上??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鎖止機構包括卡環和卡塊,所述卡環設置于所述模架,所述卡塊設置于所述上模,所述卡塊可選擇的伸入所述卡環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包括導向柱,所述導向柱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氣缸升降機構的升降方向一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環設置于所述導向柱,所述卡塊設置于所述導向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柱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導向機構同時與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滑動連接,所述卡塊伸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間的間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塊的頂端設置為朝所述下模方向凹設的弧面,所述卡塊隨所述導向機構朝遠離所述下模的方向上升運動時,所述弧面能夠抵接所述卡環的底端以推動所述卡環轉動直至所述卡塊伸入所述卡環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多個滾輪,多個所述滾輪分別與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滾動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位于所述上模的外圍,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呈長方體結構,所述第一立柱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一表面以及朝向所述上模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立柱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三表面以及朝向所述上模的第四表面,多個所述滾輪分別與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滾動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5-8任一項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兩端均設置有所述導向機構,所述模架設置有兩組相對設置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每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設置有所述連接桿和所述卡環;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還包括鎖模機構,所述鎖模機構包括位于所述下模的掛鉤以及位于所述上模的與所述掛鉤配合的配合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