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空氣調節,尤其是涉及一種空調器。
背景技術:
1、相關技術中,具有加濕功能的空調器,其加濕組件通常設置有水箱、水槽以及設置于水槽中的濕膜,通過水箱向水槽供水,濕膜吸收水槽中的水,進而完成空調器的加濕功能。然而,濕膜吸水的速度較慢,且吸水量無法保證,導致空調器的加濕效果無法得到保證。因此,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空調器。通過設置加濕部件以及加濕水箱,加濕水箱從加濕部件的頂部向加濕部件供水,優化了加濕組件的結構,能夠提升濕膜的吸水速度,提高加濕部件的加濕量,從而能夠提升空調器的加濕效果。
2、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器,包括:機殼部件,形成有進風結構與出風結構;換熱送風組件,設于所述機殼部件內且包括換熱器部件和風道部件;加濕組件,設于所述機殼部件內且包括加濕部件以及向所述加濕部件供水的加濕水箱,所述加濕部件位于所述換熱送風組件與所述出風結構之間,所述加濕部件包括水槽以及濕膜,所述濕膜的下端位于所述水槽內,所述加濕水箱適于從所述加濕部件的頂部向所述加濕部件供水。
3、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空調器,通過設置加濕部件以及加濕水箱,加濕水箱從加濕部件的頂部向加濕部件供水,優化了加濕組件的結構,能夠提升濕膜的吸水速度,提高加濕部件的加濕量,從而能夠提升空調器的加濕效果。
4、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加濕水箱位于所述加濕部件的上方,所述加濕水箱的底部設有用于向所述加濕部件供水的供水通道,所述供水通道內設有用于打開和關閉所述供水通道的供水閥,所述供水閥與所述空調器的控制模塊電連接。
5、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加濕部件包括分水盒,所述供水通道適于向所述分水盒內供水,所述分水盒設于所述濕膜的上表面,所述分水盒的底壁形成有多個用于向所述濕膜供水的分水孔。
6、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分水盒具有接水腔和補水腔,所述接水腔與所述補水腔之間通過分隔板隔開,所述供水通道適于向所述接水腔供水,所述分隔板上形成有連通所述接水腔與所述補水腔的連通孔,所述補水腔位于所述濕膜的上表面且所述補水腔的底壁形成有多個所述分水孔。
7、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接水腔位于所述補水腔的沿水平方向上的一側。
8、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在上下方向上,所述接水腔的底壁高于所述補水腔的底壁。
9、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連通孔形成于所述分隔板的底部。
10、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補水腔沿所述濕膜的寬度方向延伸,所述分隔板的底部形成有多個所述連通孔,多個所述連通孔沿所述濕膜的寬度方向間隔排布。
11、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供水通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供水通道的下端位于所述接水腔內。
12、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水槽內設有水位傳感器,所述水位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以使所述水位傳感器與所述供水閥之間可通訊。
13、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機殼部件包括出風框,所述加濕水箱位于所述出風框的頂部且固定于所述出風框。
14、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機殼部件包括頂蓋,所述頂蓋可拆卸地蓋設在所述出風框的上方,所述加濕水箱位于所述出風框與所述頂蓋所限定的空間內。
15、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加濕水箱可拆卸。
16、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空調器包括:百葉機構,所述百葉機構設于所述出風框內,用于驅動所述百葉機構運動的第一電機設于所述出風框的頂部,所述加濕水箱的底部與所述出風框的頂部之間限定出避讓空間,所述第一電機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避讓空間內。
17、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換熱器部件的下方設有接水盤,所述水槽位于所述接水盤的上方,所述水槽的側壁形成有溢水孔,所述水槽內的水適于通過所述溢水孔向下流至所述接水盤內。
18、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換熱器部件的下方設有接水盤,所述水槽位于所述接水盤的上方,所述換熱器部件位于所述水槽的外周側。
19、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換熱器部件位于所述進風結構與所述風道部件之間,所述加濕部件位于所述風道部件與所述出風結構之間且與所述出風結構相對,所述風道部件包括風道件、風輪以及用于驅動風輪轉動的第二電機,所述風輪設于所述風道件內。
20、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風輪為貫流風輪且所述風輪的轉動軸線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濕膜沿上下方向延伸。
21、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電機位于所述風輪的上側,所述加濕水箱位于所述第二電機的前側。
22、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出風結構包括左右間隔設置的第一出風結構以及第二出風結構,所述機殼部件與所述風道件共同限定出第一出風通道以及第二出風通道,所述第一出風通道與所述第一出風結構對應,所述第二出風通道與所述第二出風結構對應,所述加濕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出風通道內且與所述第二出風結構相對設置。
23、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風道件具有風輪腔,所述風輪位于所述風輪腔內,所述第一出風通道與所述風輪腔連通,所述第二出風通道與所述第一出風通道之間形成有用于連通所述第一出風通道與所述第二出風通道的連通風口,所述連通風口處設有用于打開和關閉所述連通風口的風門,所述加濕部件位于所述連通風口的下游側。
24、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出風結構包括形成在所述機殼部件上的出風口,所述出風口處設有用于打開和關閉所述出風口的導風板組件或開關門;所述第二出風結構包括形成在所述機殼部件上的多個出風微孔。
25、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1.一種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水箱位于所述加濕部件的上方,所述加濕水箱的底部設有用于向所述加濕部件供水的供水通道,所述供水通道內設有用于打開和關閉所述供水通道的供水閥,所述供水閥與所述空調器的控制模塊電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部件包括分水盒,所述供水通道適于向所述分水盒內供水,所述分水盒設于所述濕膜的上表面,所述分水盒的底壁形成有多個用于向所述濕膜供水的分水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盒具有接水腔和補水腔,所述接水腔與所述補水腔之間通過分隔板隔開,所述供水通道適于向所述接水腔供水,所述分隔板上形成有連通所述接水腔與所述補水腔的連通孔,所述補水腔位于所述濕膜的上表面且所述補水腔的底壁形成有多個所述分水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腔位于所述補水腔的沿水平方向上的一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所述接水腔的底壁高于所述補水腔的底壁。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孔形成于所述分隔板的底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補水腔沿所述濕膜的寬度方向延伸,所述分隔板的底部形成有多個所述連通孔,多個所述連通孔沿所述濕膜的寬度方向間隔排布。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通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供水通道的下端位于所述接水腔內。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內設有水位傳感器,所述水位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以使所述水位傳感器與所述供水閥之間可通訊。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部件包括出風框,所述加濕水箱位于所述出風框的頂部且固定于所述出風框。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部件包括頂蓋,所述頂蓋可拆卸地蓋設在所述出風框的上方,所述加濕水箱位于所述出風框與所述頂蓋所限定的空間內。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水箱可拆卸。
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百葉機構,所述百葉機構設于所述出風框內,用于驅動所述百葉機構運動的第一電機設于所述出風框的頂部,所述加濕水箱的底部與所述出風框的頂部之間限定出避讓空間,所述第一電機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避讓空間內。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部件的下方設有接水盤,所述水槽位于所述接水盤的上方,所述水槽的側壁形成有溢水孔,所述水槽內的水適于通過所述溢水孔向下流至所述接水盤內。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部件的下方設有接水盤,所述水槽位于所述接水盤的上方,所述換熱器部件位于所述水槽的外周側。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換熱器部件位于所述進風結構與所述風道部件之間,所述加濕部件位于所述風道部件與所述出風結構之間且與所述出風結構相對,所述風道部件包括風道件、風輪以及用于驅動風輪轉動的第二電機,所述風輪設于所述風道件內。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輪為貫流風輪且所述風輪的轉動軸線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濕膜沿上下方向延伸。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機位于所述風輪的上側,所述加濕水箱位于所述第二電機的前側。
20.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結構包括左右間隔設置的第一出風結構以及第二出風結構,所述機殼部件與所述風道件共同限定出第一出風通道以及第二出風通道,所述第一出風通道與所述第一出風結構對應,所述第二出風通道與所述第二出風結構對應,所述加濕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出風通道內且與所述第二出風結構相對設置。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件具有風輪腔,所述風輪位于所述風輪腔內,所述第一出風通道與所述風輪腔連通,所述第二出風通道與所述第一出風通道之間形成有用于連通所述第一出風通道與所述第二出風通道的連通風口,所述連通風口處設有用于打開和關閉所述連通風口的風門,所述加濕部件位于所述連通風口的下游側。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風結構包括形成在所述機殼部件上的出風口,所述出風口處設有用于打開和關閉所述出風口的導風板組件或開關門;所述第二出風結構包括形成在所述機殼部件上的多個出風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