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空調,尤其涉及一種空調出風結構、空調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1、空調上的導風板用于調整出風方向,導風板一般設置于空調外部前的裝飾板處,雖然導風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出風方向進行調整,但其無法改變氣流分布并且送風距離有限,故現有技術的空調在送風過程中經常面臨氣流分布不均、遠距離送風能力弱等問題,影響了用戶的舒適體驗。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空調出風結構、空調器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決現有的導風板在送風過程中面臨氣流分布不均、遠距離送風能力弱的問題。
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空調出風結構,包括:導風板,所述導風板間隔設置有多個貫通的導風孔,各所述導風孔向兩側延伸設置有導風部,所述導風部內設置有與所述導風孔連通的導風通道。
3、具體的,所述導風通道的截面直徑朝向遠離所述導風孔的方向逐漸增大。
4、具體的,所述導風部為喇叭孔。
5、具體的,所述導風孔的截面直徑范圍為3~5mm。
6、具體的,相鄰所述導風孔之間的間距為10~15mm。
7、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風機,還包括如前所述的空調出風結構。
8、具體的,所述空調器為立式空調器。
9、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10、獲取空調器的運行模式,并控制空調器按所述運行模式運行;
11、根據所述運行模式下的出風檔位控制所述導風板按對應的轉動角度范圍進行轉動。
12、具體的,所述根據所述運行模式下的出風檔位控制所述導風板按對應的轉動角度進行轉動,包括:
13、若所述空調器的運行模式為制冷模式,則確認所述空調器的出風檔位;
14、若所述出風檔位為第一風檔,則控制所述導風板以預設的第一角度范圍轉動;
15、若所述出風檔位為第二風檔,則控制所述導風板以預設的第二角度范圍轉動,其中,所述第二風檔的強度大于第一風檔的強度,所述第二角度范圍大于第一角度范圍;
16、若所述出風檔位為靜音檔,則控制所述導風板以預設的第三角度范圍轉動,其中,所述第三角度范圍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角度范圍。
17、具體的,所述根據所述運行模式下的出風檔位控制所述導風板按對應的轉動角度進行轉動,包括:
18、若所述空調器的運行模式為制熱模式,則確認所述空調器的出風檔位;
19、若所述出風檔位為第一風檔,則控制所述導風板以預設的第四角度范圍轉動;
20、若所述出風檔位為第二風檔,則控制所述導風板以預設的第五角度范圍轉動,其中,所述第二風檔的強度大于第一風檔的強度,所述第五角度范圍大于第四角度范圍;
21、若所述出風檔位為靜音檔,則控制所述導風板以預設的第六角度范圍轉動,其中,所述第六角度范圍小于或等于第四角度范圍。
2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空調出風結構、空調器及其控制方法,該空調出風結構包括導風板,所述導風板間隔設置有多個貫通的導風孔,各所述導風孔向兩側延伸設置有導風部,所述導風部內設置有與所述導風孔連通的導風通道。本實施例的導風板是在傳統導風板的基礎上,從導風孔的兩側增設導風部,使得出風通道(即兩側導風通道+導風孔)延長,以實現出風均勻,并且在空氣流過時,能將風輸送到更遠的距離,從而實現遠距離送風。
1.一種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導風板,所述導風板間隔設置有多個貫通的導風孔,各所述導風孔向兩側延伸設置有導風部,所述導風部內設置有與所述導風孔連通的導風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通道的截面直徑朝向遠離所述導風孔的方向逐漸增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部為喇叭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孔的截面直徑范圍為3~5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導風孔之間的間距為10~15mm。
6.一種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風機,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空調出風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器為立式空調器。
8.一種空調器的控制方法,應用于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運行模式下的出風檔位控制所述導風板按對應的轉動角度進行轉動,包括: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運行模式下的出風檔位控制所述導風板按對應的轉動角度進行轉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