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泥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供熱式污泥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世界上超過90%的城市污水處理廠釆用活性污泥法或者生物膜法,在處理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剩余污泥。現有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泥常用做法是經濃縮、脫水和穩定化后再用于填海或土地利用等。但污水處理廠污泥量大、含水率高、成分復雜且易腐爛,污泥處理過程能耗高、投入大,導致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泥任意堆放或簡單填埋,且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可燃的有機物,如果直接填埋,不但對環境造成污染,還浪費污泥中的有用資源。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自供熱式污泥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自供熱式污泥處理裝置,包括:爐體和用于將污泥輸送至爐體內的送料機構,其中:
送料機構包括殼體、推料桿和動力單元,殼體具有進料口、出料口、以及由進料口向出料口方向直線延伸并連通進料口和出料口的腔室,該腔室的內徑由殼體的進料口向其出料口方向逐漸減小;殼體的外部套裝有外套殼,外套殼的內周面與殼體的外周面之間預留有間隙形成排水腔,該排水腔與殼體的腔室之間設有連通的排水通道,該排水腔還設有出水口;殼體水平布置,殼體的一端穿過爐體的爐壁伸入至爐體內并在爐體內部延伸,且殼體的進料口位于爐體的外部,殼體的出料口位于爐體的內部;
推料桿位于殼體的腔室內并與該腔室同軸布置,推料桿包括主軸和安裝在主軸上并沿主軸延伸方向螺旋布置的螺旋葉片,主軸內設有兩端貫通的排氣通道,螺旋葉片的旋轉直徑由殼體的進料口向其出料口方向逐漸減小;
動力單元與推料桿連接用于驅動推料桿轉動。
優選地,由殼體的進料口向其出料口方向,螺旋葉片的螺距逐漸減小。
優選地,排水腔的內徑由其排水通道向其出水口方向逐漸增大。
優選地,排水通道處安裝有濾網。
優選地,爐體內且位于殼體出料口的下方鋪設由若干根間隔布置的導風管,各導風管之間通過與外界導通的布風管彼此連通,且任意一個導風管上均分布有若干與爐體內腔連通的布風孔。
優選地,還包括用于向布風管內鼓風的鼓風機構。
優選地,爐體內且位于導風管的下方設有集渣倉,集渣倉為上寬下窄的倒錐型腔,集渣倉內設有排渣機構,排渣機構包括螺旋排料桿和用于驅動螺旋排料桿工作的驅動單元。
本實用新型中,送料機構用于將污泥輸送至爐體內,由于送料機構中的殼體主要處于爐體內,推料桿位于殼體的腔室內用于將殼體內的污泥由進料口向其出料口方向推動,使得污泥在整個輸送路徑主要在爐體內完成;且由于殼體腔室的內徑由殼體的進料口向其出料口方向逐漸減小;殼體的外部套裝有外套殼,外套殼的內周面與殼體的外周面之間預留有間隙形成排水腔,該排水腔與殼體的腔室之間設有連通的排水通道,該排水腔還設有出水口,推料桿中主軸設有排氣通道,推料桿中螺旋葉片的旋轉直徑由殼體的進料口向其出料口方向逐漸減小;使得污泥在輸送過程所受的擠壓力不斷增加,進而使得污泥中的水分被快速的分離出氣,并由排水通道排入排水腔內,最終由排水腔的出水口排出,而污泥在輸送過程中受爐內高溫作用產生的水汽則由主軸內的排氣通道排出,進而使得污泥在由出料口進入爐體內時可以快速被點燃,以作為燃料繼續供熱,從而達到利用污泥作為燃料自動為爐體供熱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種自供熱式污泥處理裝置,利于殼體腔室和螺旋葉片的內徑變化,不斷的對污泥擠壓,使污泥中的水分快速與污泥中的固體分離并排出,而污泥在輸送過程中受爐內高溫作用產生的水汽則由主軸內的排氣通道排出,進而使得污泥在由出料口進入爐體內時可以快速被點燃;該裝置不僅可以有效避免環境污染的問題,還使得污泥作為資源得以回收再利用,經濟環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自供熱式污泥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自供熱式污泥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自供熱式污泥處理裝置,包括:爐體1、用于將污泥輸送至爐體1內的送料機構、以及用于鼓風的鼓風機構,其中:
爐體1內且位于殼體2出料口22的下方鋪設由若干根間隔布置的導風管5,各導風管5之間通過與外界導通的布風管6彼此連通,且任意一個導風管5上均分布有若干與爐體1內腔連通的布風孔;鼓風機構用于向布風管6內鼓風,以加快爐內燃料的燃燒。
爐體1內且位于導風管5的下方設有集渣倉7,集渣倉7內設有排渣機構8,排渣機構8包括螺旋排料桿和用于驅動螺旋排料桿工作的驅動單元,排渣機構8用于將集渣倉7內的料渣及時排出,以進一步加快燃料在爐內的燃燒,且由于集渣倉7為上寬下窄的倒錐型腔,可以料渣聚集到一起,大大方便了排渣機構8的排渣工作。
送料機構包括殼體2、推料桿3和動力單元,殼體2具有進料口21、出料口22、以及由進料口21向出料口22方向直線延伸并連通進料口21和出料口22的腔室,該腔室的內徑由殼體2的進料口21向其出料口22方向逐漸減小;殼體2的外部套裝有外套殼4,外套殼4的內周面與殼體2的外周面之間預留有間隙形成排水腔,該排水腔與殼體2的腔室之間設有連通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處安裝有濾網,該排水腔還設有出水口;殼體2水平布置,殼體2的一端穿過爐體1的爐壁伸入至爐體1內并在爐體1內部延伸,且殼體2的進料口21位于爐體1的外部,殼體2的出料口22位于爐體1的內部;推料桿3位于殼體2的腔室內并與該腔室同軸布置,推料桿3包括主軸31和安裝在主軸31上并沿主軸31延伸方向螺旋布置的螺旋葉片32,主軸31內設有兩端貫通的排氣通道,螺旋葉片32的旋轉直徑由殼體2的進料口21向其出料口22方向逐漸減小;動力單元與推料桿3連接用于驅動推料桿3轉動。
本實施例中,由殼體2的進料口21向其出料口22方向,螺旋葉片32的螺距逐漸減小,該結構的設置,使得螺旋葉片32的擠壓力由進料口21向出料口22逐漸增強,以進一步提高污泥的脫水效果。
本實施例中,排水腔的內徑由其排水通道向其出水口方向逐漸增大,使得排水腔內的水可以自動排出。
本實用新型中,送料機構用于將污泥輸送至爐體1內,由于送料機構中的殼體2主要處于爐體1內,推料桿3位于殼體2的腔室內用于將殼體2內的污泥由進料口21向其出料口22方向推動,使得污泥在整個輸送路徑主要在爐體1內完成;且由于殼體2腔室的內徑由殼體2的進料口21向其出料口22方向逐漸減小;殼體2的外部套裝有外套殼4,外套殼4的內周面與殼體2的外周面之間預留有間隙形成排水腔,該排水腔與殼體2的腔室之間設有連通的排水通道,該排水腔還設有出水口,推料桿3中主軸31設有排氣通道,推料桿3中螺旋葉片32的旋轉直徑由殼體2的進料口21向其出料口22方向逐漸減小;使得污泥在輸送過程所受的擠壓力不斷增加,進而使得污泥中的水分被快速的分離出氣,并由排水通道排入排水腔內,最終由排水腔的出水口排出,而污泥在輸送過程中受爐內高溫作用產生的水汽則由主軸31內的排氣通道排出,進而使得污泥在由出料口22進入爐體1內時可以快速被點燃,以作為燃料繼續供熱,從而達到利用污泥作為燃料自動為爐體1熱的目的。
由上可知,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種自供熱式污泥處理裝置,利于殼體2腔室和螺旋葉片32的內徑變化,不斷的對污泥擠壓,使污泥中的水分快速與污泥中的固體分離并排出,而污泥在輸送過程中受爐內高溫作用產生的水汽則由主軸31內的排氣通道排出,進而使得污泥在由出料口22進入爐體1內時可以快速被點燃;該裝置不僅可以有效避免環境污染的問題,還使得污泥作為資源得以回收再利用,經濟環保。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