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H型曲軸冷卻潤滑油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動機部件,具體涉及一種柴油機曲軸潤滑油道的結構。
背景技術:
曲軸是發動機重要的部件之一,為了保證曲軸、軸瓦以及連桿等之間的潤滑,在曲軸軸頸上設有冷卻潤滑的油道。目前大部分發動機曲軸主軸頸及連桿頸的潤滑油道只有一個,隨著發動機轉速的提高,功率也來越大,所以傳統潤滑油道結構的形式已不太適應高速柴油機的潤滑要求,因此會出現一些曲軸抱瓦,曲軸軸頸及軸瓦過度磨損等故障。本發明提出一種新的H型曲軸潤滑油冷卻油道,該油道可以保證每個軸頸都有兩個潤滑油孔,有足夠的機油對軸瓦進行潤滑,充分保證發動機運行的可靠性。
發明內容
針對目前油道走向單一,導致高轉速發動機冷卻潤滑油有時斷油等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新的H型曲軸潤滑油道,以滿足發動機更高轉速的潤滑要求。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進行說明。H型曲軸冷卻潤滑油道,在曲軸主軸上鉆有第一油孔,在連桿上鉆有第二油孔,第一油孔偏離主軸軸心距離hi為5mm ;第二油孔偏離連桿軸心距離h2為3mm。在曲拐上鉆有斜油孔,通過斜油孔將第一和第二油孔貫通。以曲軸主軸中線為水平線,斜油孔與第一和第二油孔貫通的角度β為43° 46°。斜油孔開放端孔口通過鋼球壓緊密封。整個曲軸油道在(平面視圖上看)形成一個H型。該H型油道在每個軸頸上都形成兩個油孔,因此與目前通用的一個油孔相比較,其供油速度更快,潤滑效果更好。本發明的特點以及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對目前原有的曲軸結構稍加改進即可。 因為H型油道在每個軸頸上都具有兩個油孔,所以比目前通用的單油孔比較,其供油速度更快,潤滑及冷卻效果更好,并可以有效防止發動機曲軸抱瓦故障的發生。
圖1為本發明結構原理示意簡圖。圖2為圖IA-A向潤滑油道剖面示意圖。圖3為曲軸油道潤滑機油流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結構作進一步的說明。H型曲軸冷卻潤滑油道,其結構是在曲軸主軸1上鉆有第一油孔5,在連桿2上鉆有第二油孔3,第一油孔偏離主軸軸心距離hi為5mm ;第二油孔偏離連桿軸心距離h2為3mm。在曲拐上鉆有斜油孔4, 以曲軸主軸中線為水平線,斜油孔與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貫通的角度β為43°,斜油孔開發端孔口通過鋼球6壓緊密封。當潤滑油從機體主軸承座上的油道進入曲軸主軸頸油道后通過斜油孔4迅速進入油孔第一和第二兩個油孔,從而從兩個方向潤滑主軸頸及連桿頸。
本發明已在CYQD80-E3及CYQD80-CE4系列2萬3千多臺柴油機上實施,效果非常理想,至今沒有曲軸抱瓦的故障發生,曲軸及軸瓦早期磨損的故障率也由原來的300PPM降低到50PPM。
權利要求
1.H型曲軸冷卻潤滑油道,其特征是在曲軸主軸(1)上鉆有第一油孔(5),在連桿(2) 上鉆有第二油孔( ,第一油孔( 偏離主軸軸心距離hi為5mm ;第二油孔( 偏離連桿軸心距離h2為3mm,在曲拐上鉆有斜油孔,以曲軸主軸中線為水平線,斜油孔(4)與第一油孔(5)和第二油孔(3)貫通的角度β為43° 46°,斜油孔(4)開發端孔口通過鋼球 (6)壓緊密封。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H型曲軸冷卻潤滑油道。其結構是在曲軸主軸上鉆有第一油孔,在連桿上鉆有第二油孔,第一油孔偏離主軸軸心距離h1為5mm;第二油孔偏離連桿軸心距離h2為3mm。在曲拐上鉆有斜油孔,通過斜油孔將第一和第二油孔貫通。以曲軸主軸中線為水平線,斜油孔與第一和第二油孔貫通的角度β為43°~46°。斜油孔開放端孔口通過鋼球壓緊密封。該H型油道在每個軸頸上都形成兩個油孔,因此與目前通用的一個油孔相比較,其供油速度更快,潤滑效果更好。而且結構簡單,對目前原有的曲軸結構稍加改進即可。
文檔編號F01M1/06GK102434244SQ20111036651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7日
發明者傘桂權, 吳廣倉, 朱廣輝, 李顯達, 李曉光, 杜勇, 賀兆欣 申請人:東風朝陽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