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般機器或發動機冷卻活塞的裝置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可同時實現凸輪軸潤滑的活塞冷卻噴嘴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柴油機凸輪軸與挺柱潤滑一般是直接通過缸蓋挺柱孔回油實現,但相對于接觸應力較大、潤滑要求較高的柴油機,一般是在凸輪軸軸承位置專門設計油槽對準凸輪與挺柱接觸位置實現定向飛濺潤滑,由于潤滑油引自軸承處,可能會引起該處油壓過低,造成潤滑不良的風險。尤其對于V型發動機,相比直列式柴油機,由于V型發動機機體結構的限制,實現凸輪與挺柱接觸面潤滑更加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可同時實現凸輪軸潤滑的活塞冷卻噴嘴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可同時實現凸輪軸潤滑的活塞冷卻噴嘴結構,包括噴嘴體和噴嘴管,噴嘴體內部為空腔結構,與柴油機機體連接,噴嘴管連接于噴嘴體上,噴嘴體上設置有噴嘴體油孔,噴嘴管上設置有噴嘴管油孔。
優選的,噴嘴體油孔設置于正對凸輪軸一側。
優選的,噴嘴管油孔設置于噴嘴管位于噴嘴體空腔內部的部分上。
優選的,噴嘴體油孔至少為1個。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實用新型,無需利用凸輪軸襯套加油槽結構,避免凸輪軸軸承位置潤滑不良風險,結構簡單;
(2)本實用新型集成凸輪與挺柱面潤滑結構,在不影響活塞冷卻的前提下,同時實現凸輪軸潤滑。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1、噴嘴體;2、噴嘴管;3、噴嘴體油腔;4、噴嘴體油孔;5、噴嘴管油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可同時實現凸輪軸潤滑的活塞冷卻噴嘴結構,包括噴嘴體1和噴嘴管2,噴嘴體1內部為空腔結構—噴嘴體油腔3,噴嘴體1與柴油機機體連接,噴嘴管2連接于噴嘴體1上,噴嘴體1上設置有噴嘴體油孔4,噴嘴管2上也設置有噴嘴管油孔5。噴嘴體油孔4設置于正對凸輪軸一側,根據實際情況,可設置多個,噴嘴管油孔5設置于噴嘴管2位于噴嘴體油腔3內部的部分。
應用本實施例,機油進入噴嘴管2對活塞進行冷卻,同時機油從噴嘴管油孔5進入噴嘴體油腔3內部,然后通過設置于正對凸輪軸一側的噴嘴體油孔4向凸輪與挺柱定向噴射潤滑,在不影響活塞冷卻的前提下,實現了凸輪軸潤滑。
當然,上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范圍。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