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便于控制閥門啟閉大小的發動機電子節溫器。
背景技術:
汽車發動機在工作時,會伴隨著產生大量的熱量,如果這些熱量積聚在發動機的缸體上后,這會影響到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現有的發動機上均設置有冷卻系統,該冷卻系統中的冷卻液在流經發動機時,會把發動機上所產生的能量帶到散熱器處散去。冷卻系統中設置有節溫器,該節溫器通過感知冷卻液的溫度,而控制冷卻液在冷卻系統中進行大循環或小循環,以保證發動機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中。
目前,節溫器主要分為蠟式節溫器和電子節溫器兩種,現有的電子節溫器主要由閥組及設置在閥座上的閥門、推動組件、加熱裝置和插座組成,其主要是通過加熱裝置輔助加熱蠟丸,以加強推動效果,但并不能更具冷卻水實時溫度的冷卻需要來控制閥門的大小。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可根據發動機冷卻水實時溫度來控制閥門大小的便于控制閥門啟閉大小的發動機電子節溫器。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于控制閥門啟閉大小的發動機電子節溫器,包括閥座及設置在閥座上的閥門,及設置在閥座下方的蠟丸筒,及設置在蠟丸筒口部的膠蓋,膠蓋的上端穿入閥座內部,且其外圓套裝有彈簧,彈簧的上下端分別頂置在閥門與閥座上,膠蓋內部設有一推桿,推桿的下端延伸至蠟丸筒內部,上端伸出閥門并設置有限位平墊,所述推桿的下端套裝有一膠套,蠟丸筒的外部套裝有一隔熱座,所述隔熱座的一側設置有加熱組件,加熱組件的內端延伸至蠟丸筒內部,所述加熱組件電連接有加熱控制器,所述加熱控制器電連接有設置在冷卻水倉中的溫度傳感器。
進一步地,所述推桿包括推桿本體及設置在推桿本體下端的隔熱瓷桿。
進一步地,所述膠套的端部呈圓頭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推桿的下端部呈圓頭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加熱組件與隔熱座和蠟丸筒之間設置有密封裝置。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便于控制閥門啟閉大小的發動機電子節溫器的蠟丸腔采用了隔熱結構設計,推桿的推動完全靠加熱裝置加熱的溫度改變蠟丸膨脹度,從而有效控制閥門啟閉對的大小,同時設置了溫度傳感器檢測冷卻水固定,以更加便捷的根據實施狀況調節閥門的大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1-閥座;2-閥門;3-蠟丸筒;4-膠蓋;5-彈簧;6-推桿;7-限位平墊;8-膠套;9-隔熱座;10-加熱組件;11-加熱控制器;12-溫度傳感器;13-隔熱瓷桿;14-密封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為,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的一種便于控制閥門啟閉大小的發動機電子節溫器,包括閥座1及設置在閥座1上的閥門2,及設置在閥座1下方的蠟丸筒3,及設置在蠟丸筒3口部的膠蓋4,膠蓋4的上端穿入閥座1內部,且其外圓套裝有彈簧5,彈簧5的上下端分別頂置在閥門2與閥座1上,膠蓋4內部設有一推桿6,推桿6的下端延伸至蠟丸筒3內部,上端伸出閥門2并設置有限位平墊7,所述推桿6的下端套裝有一膠套8,蠟丸筒3的外部套裝有一隔熱座9,所述隔熱座9的一側設置有加熱組件10,加熱組件10的內端延伸至蠟丸筒3內部,所述加熱組件10電連接有加熱控制器11,所述加熱控制器11電連接有設置在冷卻水倉中的溫度傳感器12。
其中,所述推桿6包括推桿本體及設置在推桿本體下端的隔熱瓷桿13;所述膠套8的端部呈圓頭結構;所述推桿6的下端部呈圓頭結構;所述加熱組件10與隔熱座9和蠟丸筒3之間設置有密封裝置14。
本實用新型的便于控制閥門啟閉大小的發動機電子節溫器的蠟丸腔采用了隔熱結構設計,推桿的推動完全靠加熱裝置加熱的溫度改變蠟丸膨脹度,從而有效控制閥門啟閉對的大小,同時設置了溫度傳感器檢測冷卻水固定,以更加便捷的根據實施狀況調節閥門的大小。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