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油孔防塵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注油孔防塵裝置,包括有注油孔,以所述的注油孔為中心,固定安裝有防塵框,防塵框上部有兩件蓋板分別通過兩組扭簧與其內壁鉸接,所述的防塵框為四邊形內空方管狀,固定連接扭簧的高度尺寸大于蓋板的寬度尺寸。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廣泛應用于各類裝備的各類敞開式注油孔位置。
【專利說明】注油孔防塵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機械裝備制造中設備潤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注油孔防塵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設備潤滑是防止和延緩零件磨損和其他形式失敗的重要手段之一,潤滑在機械傳動中和設備保養中均起著重要作用,潤滑能影響到設備性能、精密和壽命。對企業的在用設備,按技術規范的要求,正確選用各類潤滑材料,并按規定的潤滑時間、部位、數量進行潤滑,以降低摩擦、減少磨損,從而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延長設備壽命、降低能耗、防止污染,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特別眾多設備因其特定的工作環境,諸如像煤礦井下用設備、礦山隧道工程類設備、建筑類設備、冶金鑄造類設備等,因其工作環境惡劣,設備損壞后維修特別不便,更需要加強設備的潤滑保養;然而,越是這樣特定環中的設備,因粉塵、雜物眾多,其注油孔經常會因堵塞或給粉塵覆蓋,而無從加油,或操作者因為上述緣由懶得清理,就找出理由不愿加油,致使眾多設備因得不到良好潤滑而損壞。 鑒于此,研究和改進上述設備中注油孔的防塵裝置已勢在必行,而且也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目前,國內外使用較多的防塵措施有使用黃油嘴防塵帽、防塵套,其原理是單獨制造的一種可以與注油孔配套的蓋子或帽類件,安裝或旋擰于注油孔上,需要注油時將其拆掉,注油結束后再行裝上,此種模式常因工作環境惡劣問題,防塵帽或防塵套沒有及時裝上而被遺失或遺棄。另國內外也有采用比較復雜的防塵措施,諸如水封防塵、油封防塵、泡沫防塵等,但此類防塵錯施效果雖好,但其制造成本相對較高,且使用環境亦不宜于上述比較惡劣環境。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設計一種簡單易的注油孔防塵裝置,解決各類工作環境相對惡劣的設備注油孔防塵問題。
[0004]解決本發明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注油孔防塵裝置,包括有注油孔,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的注油孔為中心,固定安裝有防塵框,防塵框上部有兩件蓋板分別通過兩組扭簧與其內壁鉸接,所述的防塵框為四邊形內空方管狀,固定連接扭簧的高度尺寸大于蓋板的寬度尺寸。
[0005]所述的蓋板外周與防塵框內孔間隙為0.5-lcm,蓋板厚度為l-3cm,防塵框壁厚為
2-5cm,兩蓋板安裝后中間間隙為0.1-1cm0
[0006]本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廣泛應用于各類裝備的各類敞開式注油孔位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明剖視圖。
[0008]圖2為本發明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0009]參見圖1圖2,本發明主要所述的注油孔防塵裝置,包括有注油孔1,防塵框2,四件扭簧3,兩件蓋板4,以所述的注油孔I為中心,固定安裝有防塵框2,防塵框2上部有兩件蓋板4分別通過兩組扭簧3與其內壁鉸接,所述的防塵框2為四邊形內空方管狀,固定連接扭簧3的高度尺寸大于蓋板4的寬度尺寸。
[0010]所述的蓋板4外周與防塵框2內孔間隙為0.5-lcm,蓋板4厚度為l_3cm,防塵框2壁厚為2-5cm,兩蓋板4安裝后中間間隙為0.1-1cm0
[0011]所述的蓋板4外周與防塵框2內孔間隙優選0.5cm,蓋板4厚度優選1cm,防塵框2壁厚優選3cm,兩蓋板4安裝后中間間隙優選0.5cm。
[0012]上述的防塵蓋2、蓋板4可根據安裝設備部位材質的不同,選用普通炭鋼、不透鋼等金屬材料,亦可選用相應的橡膠等類材質。
[0013]所述的以注油孔I為中心固定安裝防塵框2,可以根具體設備安裝部位材質及空間位置的不同,采用焊接、膠接等形式,或另行通過增加法蘭盤后再通過螺釘或鉚釘等形式進行固定安裝。
[0014]所述的防塵框2上部有兩件蓋板4分別通過兩組扭簧3與其內壁鉸接,上述的蓋板4與扭簧3的連接可通過膠接、焊接等連接方式,同樣,扭簧3與防塵蓋2內壁的連接與前述連接方式相應。
[0015]注油時,注油工具例油槍沿防塵框2軸線方向向下運動,接觸兩蓋板4,兩蓋板分別以兩組扭簧3軸線向下翻轉,油槍抵至注油孔1,完成注油操作,取出油槍后,兩蓋板在扭簧3扭力的作用下,自動向上翻轉復位,形成保護注油孔I的防塵空腔。
[0016]如上所述的兩組扭簧3根據相應防塵框2的大小,每組扭簧亦可只是單個或兩個以上的扭簧。
[0017]在上述裝置中,亦可另行增加例如夜間及其它影響可視性的環境所需要的可視裝置,諸如在防塵框2與蓋板4形成的內腔內,裝置上由蓋板翻轉而觸發的發亮裝置,此類另行增加的輔助使用裝置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通過本技術方案結合公知常識而采取的慣用手段,亦在本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0018]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對其中部分技術方案進行同等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注油孔防塵裝置,包括有注油孔(1),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的注油孔(I)為中心,固定安裝有防塵框(2),防塵框(2)上部有兩件蓋板(4)分別通過兩組扭簧(3)與其內壁鉸接,所述的防塵框(2)為四邊形內空方管狀,固定連接扭簧(3)的高度尺寸大于蓋板(4)的寬度尺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孔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塵蓋板(4)外周與防塵框(2)內孔間隙為0.5-lcm,蓋板(4)厚度為l_3cm,防塵框(2)壁厚為2_5cm,兩蓋板(4)安裝后中間間隙為0.1-1cm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孔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蓋板(4)外周與防塵框(2)內孔間隙為0.5cm,蓋板(4)厚度為Icm,防塵框(2)壁厚為3cm,兩蓋板(4)安裝后中間間隙為0.5c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注油孔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塵蓋(2)、蓋板(4)的材質為普通炭鋼或不透鋼或橡膠。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油孔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組扭簧(3)根據相應防塵框(2)的大小,每組扭簧可為單個或兩個以上的扭簧。
【文檔編號】F16N21/00GK103486424SQ201310472760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0日
【發明者】楊家坤, 王登林, 楊俊宇 申請人:楊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