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軸承套圈,具體為一種防甩油的軸承套圈。
背景技術:
1、軸承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并保證其回轉精度,軸承在使用時需要安裝軸承套圈倆減小軸承受到的摩擦。
2、軸承在長時間使用后需要加入潤滑油對其進行潤滑,現有的軸承套圈多通過安裝輸油管進行注入,需要將油封拔出后向輸油管內注入潤滑油,注入完成后需要將油封重新插入輸油管中,過程較為繁瑣,降低了注油效率,軸承注入潤滑油后在高速運轉時可能會導致油封松動脫落,從而使潤滑油經輸油管甩出對軸承套圈外部造成污染,降低了實用性,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防甩油的軸承套圈。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甩油的軸承套圈,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了需要將油封拔出后向輸油管內注入潤滑油,軸承注入潤滑油后在高速運轉時可能會導致油封松動脫落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防甩油的軸承套圈,包括套圈本體和擋油塊,所述擋油塊位于所述套圈本體的前側,所述套圈本體的外側壁中間開有環槽,所述環槽的內腔底部固定連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貫穿所述套圈本體,并延伸至所述套圈本體的內腔,所述環槽的內腔前側壁固定連接有安裝塊,所述安裝塊的頂部開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內腔活動連接有活動塊,所述活動塊與所述擋油塊固定連接,所述弧形槽的內腔后側壁固定連接有彈簧,所述彈簧與所述活動塊固定連接,所述弧形槽的內腔左側壁固定連接有擋板,所述擋油塊的頂部開有輸油通槽,所述擋油塊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擋油墊。
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套圈本體采用聚四氟乙稀材料制成。
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活動塊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撥桿。
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擋板的頂部左側開有進油口。
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出油管和所述進油口位于同一垂線上。
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擋油墊采用耐油硅膠材料制成。
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該防甩油的軸承套圈,在注入潤滑油時,可通過推動撥桿帶動活動塊移動,從而帶動擋油塊進行轉動,使輸油通槽與進油口和出油管對其,向進油口內注入潤滑油,使潤滑油經輸油通槽和出油管輸入至軸承上,操作過程簡單無需拆裝油封,提高了注油效率。
10、2、該防甩油的軸承套圈,注油完成后松開撥桿,使彈簧推動活動塊移動復位,從而帶動擋油塊轉動,使擋油塊阻擋進油口,同時擋油墊對出油管進行阻擋,可防止軸承轉動時潤滑油經出油管甩出,提高了實用性。
1.一種防甩油的軸承套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套圈本體(100)和擋油塊(200),所述擋油塊(200)位于所述套圈本體(100)的前側,所述套圈本體(100)的外側壁中間開有環槽(110),所述環槽(110)的內腔底部固定連接有出油管(111),所述出油管(111)貫穿所述套圈本體(100),并延伸至所述套圈本體(100)的內腔,所述環槽(110)的內腔前側壁固定連接有安裝塊(120),所述安裝塊(120)的頂部開有弧形槽(121),所述弧形槽(121)的內腔活動連接有活動塊(122),所述活動塊(122)與所述擋油塊(200)固定連接,所述弧形槽(121)的內腔后側壁固定連接有彈簧(123),所述彈簧(123)與所述活動塊(122)固定連接,所述弧形槽(121)的內腔左側壁固定連接有擋板(130),所述擋油塊(200)的頂部開有輸油通槽(210),所述擋油塊(200)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擋油墊(2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甩油的軸承套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本體(100)采用聚四氟乙稀材料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甩油的軸承套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塊(122)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撥桿(12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甩油的軸承套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130)的頂部左側開有進油口(13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防甩油的軸承套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111)和所述進油口(131)位于同一垂線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甩油的軸承套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油墊(220)采用耐油硅膠材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