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管道修復設備,具體為一種管道修復氣囊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1、在管道修復領域,尤其是針對各種管徑的管道進行修復時,傳統的連接結構往往存在適應性差、夾持不均勻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修復效果,還增加了修復工作的復雜性和成本。因此,如何提高管道修復設備的通用性和修復效果,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2、傳統的管道修復氣囊連接結構通常采用固定尺寸或可調尺寸的設計,但這些設計往往無法同時滿足對不同管徑管道的適應性和均勻夾持的要求。固定尺寸的設計只能適用于特定管徑的管道,對于其他管徑的管道則需要更換不同尺寸的連接結構,操作繁瑣且效率低下。而可調尺寸的設計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不同管徑的管道,但往往無法保證對管道的均勻夾持,從而影響修復效果。鑒于此,我們提出一種管道修復氣囊的連接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管道修復氣囊的連接結構。
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3、一種管道修復氣囊的連接結構,包括管道以及安裝在管道端部上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空心盤,所述空心盤上安裝有若干個用于夾持管道外環壁的外夾持板和若干個用于夾持管道內環壁的內夾持板,所述外夾持板和所述內夾持板均可以沿著空心盤半徑方向運動,所述空心盤內部轉動安裝有用于驅動所述外夾持板運動的第一驅動板和用于驅動所述內夾持板運動的第二驅動板,所述空心盤上設有位于所述管道內部的氣囊,所述氣囊的進氣管穿過空心盤中間處且與空心盤固定連接。
4、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進氣管遠離氣囊的一端連通有充氣泵的送氣管管口處,所述進氣管上安裝有手動閥門。
5、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外夾持板和所述內夾持板均各設有四個,且靠近空心盤一端中心處均固定連接有一個驅動桿。
6、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驅動板上開設有第一驅動槽、第二驅動板上開設有第二驅動槽,所述外夾持板上的驅動桿位于第一驅動槽內,所述內夾持板上的驅動桿位于第二驅動槽內,所述空心盤外壁上開設有用于限制驅動桿運動方向的限位槽。
7、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驅動板和所述第二驅動板均呈環形,且第一驅動板內環壁和所述第二驅動板外環壁上均設有齒環,所述空心盤內部轉動安裝有分別與兩個齒環嚙合的兩個驅動齒輪,所述空心盤外壁上安裝有分別用于驅動兩個所述驅動齒輪轉動的兩個驅動組件。
8、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每個所述外夾持板內壁上均固定連接有一個防滑片,所述內夾持板外側設有一個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單獨設置,且由軟橡膠材質制成。
9、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防滑片的內環壁上設有防滑紋,所述密封圈內環壁和外環壁均設有防滑齒。
10、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驅動桿圓周外壁固定安裝有一個限位盤,所述限位盤與所述空心盤內壁緊密貼合,所述外夾持板和內夾持板均與空心盤外壁緊密貼合。
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可以沿著空心盤半徑方向運動外夾持板和內夾持板,使得外夾持板和內夾持板能夠適應不同管徑的管道,提高了連接結構的通用性,同時沿著空心盤半徑方向的運動方式可以確保外夾持板和內夾持板對管道的均勻夾持,提高修復效果。
1.一種管道修復氣囊的連接結構,包括管道(1)以及安裝在管道(1)端部上的驅動裝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7)包括空心盤(70),所述空心盤(70)上安裝有若干個用于夾持管道(1)外環壁的外夾持板(4)和若干個用于夾持管道(1)內環壁的內夾持板(5),所述外夾持板(4)和所述內夾持板(5)均可以沿著空心盤(70)半徑方向運動,所述空心盤(70)內部轉動安裝有用于驅動所述外夾持板(4)運動的第一驅動板(71)和用于驅動所述內夾持板(5)運動的第二驅動板(72),所述空心盤(70)上設有位于所述管道(1)內部的氣囊(2),所述氣囊(2)的進氣管(20)穿過空心盤(70)中間處且與空心盤(70)固定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復氣囊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20)遠離氣囊(2)的一端連通有充氣泵(3)的送氣管(30)管口處,所述進氣管(20)上安裝有手動閥門(21)。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修復氣囊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夾持板(4)和所述內夾持板(5)均各設有四個,且靠近空心盤(70)一端中心處均固定連接有一個驅動桿(76)。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修復氣囊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板(71)上開設有第一驅動槽(710)、第二驅動板(72)上開設有第二驅動槽(720),所述外夾持板(4)上的驅動桿(76)位于第一驅動槽(710)內,所述內夾持板(5)上的驅動桿(76)位于第二驅動槽(720)內,所述空心盤(70)外壁上開設有用于限制驅動桿(76)運動方向的限位槽(75)。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修復氣囊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板(71)和所述第二驅動板(72)均呈環形,且第一驅動板(71)內環壁和所述第二驅動板(72)外環壁上均設有齒環(73),所述空心盤(70)內部轉動安裝有分別與兩個齒環(73)嚙合的兩個驅動齒輪(74),所述空心盤(70)外壁上安裝有分別用于驅動兩個所述驅動齒輪(74)轉動的兩個驅動組件(6)。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修復氣囊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外夾持板(4)內壁上均固定連接有一個防滑片(40),所述內夾持板(5)外側設有一個密封圈(50),所述密封圈(50)單獨設置,且由軟橡膠材質制成。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修復氣囊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片(40)的內環壁上設有防滑紋,所述密封圈(50)內環壁和外環壁均設有防滑齒。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修復氣囊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桿(76)圓周外壁固定安裝有一個限位盤(760),所述限位盤(760)與所述空心盤(70)內壁緊密貼合,所述外夾持板(4)和內夾持板(5)均與空心盤(70)外壁緊密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