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摩托車外轉子電機弓錐擺式自適應自動變速驅動總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機動車變速器,特別涉及一種電動摩托車外轉子電機弓錐擺式自適應自動變速驅動總成。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汽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基本上都是通過調速手柄或加速踏板直接控制節氣門或電流控制速度,或采用手控機械自動變速機構方式實現變速。手柄或加速踏板的操作完全取決于駕駛人員的操作,常常會造成操作與車行狀況不匹配,致使電機運行不穩定,出現堵轉現象。
[0003]機動車在由乘騎者在不知曉行駛阻力的情況下,僅根據經驗操作控制的變速裝置,難免存在以下問題:1.在啟動、上坡和大負載時、由于行駛阻力增加,迫使電機轉速下降在低效率區工作。2.由于沒有機械變速器調整扭矩和速度,只能在平原地區推廣使用,不能滿足山區、丘陵和重負荷條件下使用,縮小了使用范圍;3.驅動輪處安裝空間小,安裝了發動機或電機后很難再容納自動變速器和其它新技術;4.不具備自適應的功能,不能自動檢測、修正和排除駕駛員的操作錯誤;5.在車速變化突然時,必然造成電機功率與行駛阻力難以匹配。6.續行距離短、爬坡能力差,適應范圍小。
[0004]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申請發明人發明了一系列的凸輪自適應自動變速裝置,利用行駛阻力驅動凸輪,達到自動換擋和根據行駛阻力自適應匹配車速輸出扭矩的目的,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前述的凸輪自適應自動變速器雖然具有上述優點,穩定性和高效性較現有技術有較大提高,但是部分零部件結構較為復雜,變速器體積較大,長周期運行零部件變形明顯,沒有穩定支撐,導致運行噪聲較大,影響運行舒適性并影響傳動效率,從而能耗較高;并且,由于采用了多個凸輪結構,穩定性依然不夠理想;在使用壽命上雖然較現有技術有所提高,但根據結構上的分析,使用壽命仍有改進空間;同時,慢擋傳動由于采用凸輪副傳動,雖然能夠鎖住變速彈性元件,但在在回位過程中會有頓挫感以及出現噪聲,增加加成的不舒適感。
[0005]因此,需要一種對上述凸輪自適應自動變速裝置進行改進,不但能夠自適應隨行駛阻力變化不切斷驅動力的情況下自動進行換擋變速,解決扭矩一轉速變化小不能滿足復雜條件下道路使用的問題;長周期運行依然保證穩定支撐,降低運行噪聲,并且在慢擋傳動回位釋放變速彈性件時具有較好的平穩性和順暢性,消除頓挫感和噪聲,利于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更好的節能降耗效果,并提高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0006]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動摩托車外轉子電機弓錐擺式自適應自動變速驅動總成,不但能夠自適應隨行駛阻力變化不切斷驅動力的情況下自動進行換擋變速,解決扭矩一轉速變化小不能滿足復雜條件下道路使用的問題;長周期運行依然保證穩定支撐,降低運行噪聲,并且在慢擋傳動回位釋放變速彈性件時具有較好的平穩性和順暢性,消除頓挫感和噪聲,利于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更好的節能降耗效果,并提高使用壽命O
[0007]本發明的電動摩托車外轉子電機弓錐擺式自適應自動變速驅動總成,包括驅動電機、箱體和與箱體轉動配合且將動力輸出的傳動軸,還包括慢擋傳動機構和設置在傳動軸上的機械智能化自適應變速總成;
[0008]機械智能化自適應變速總成包括圓環體軸向外錐套、圓環體軸向內錐套和變速彈性元件;
[0009]圓環體軸向內錐套內圓為軸向錐面,圓環體軸向外錐套外圓為軸向錐面,圓環體軸向內錐套以錐面互相配合的方式套在圓環體軸向外錐套外圓周形成傳遞快檔的錐面傳動副;變速彈性元件對圓環體軸向外錐套施加使其外錐面與圓環體軸向內錐套的內錐面貼合傳動的預緊力;所述傳動軸動力輸出時,主傳動凸輪副對圓環體軸向外錐套施加與變速彈性元件預緊力相反的軸向分力;所述圓環體軸向外錐套外套于傳動軸且與其通過主傳動凸輪副傳動配合;
[0010]所述慢擋傳動機構包括超越離合器和中間減速傳動機構,所述超越離合器包括外圈、內圈和滾動體,所述外圈和內圈之間形成用于通過滾動體嚙合或分離的嚙合空間,所述外圈軸向端面形成環形凹陷,所述內圈轉動配合設置于該環形凹陷內且嚙合空間形成于內圈外圓與環形凹陷徑向外側的內壁之間;所述圓環體軸向內錐套通過中間減速機構將動力輸入至超越離合器外圈,所述超越離合器內圈將慢檔動力傳遞輸出至圓環體軸向外錐套;
[0011]所述超越離合器通過慢檔凸輪嚙合副將慢檔動力傳遞輸出;所述慢檔凸輪嚙合副至少包括一個擺式端面凸輪嚙合副,擺式端面凸輪嚙合副由具有雙向端面凸輪形線的雙向端面凸輪構成;
[0012]所述驅動電機為外轉子電機,外轉子電機的定子固定于箱體,外轉子與圓環體軸向內錐套傳動配合。
[0013]進一步,擺式端面凸輪嚙合副包括擺式凸輪盤I和擺式凸輪盤II,擺式端面凸輪嚙合副由擺式凸輪盤I和擺式凸輪盤II通過設有的具有雙向端面凸輪形線的雙向端面凸輪嚙合構成;
[0014]進一步,擺式凸輪盤I和擺式凸輪盤II均設有沿圓周方向的雙向凸輪槽,所述雙向凸輪槽為由中間向兩端逐漸變淺的結構,所述擺式凸輪盤I和擺式凸輪盤II之間通過雙向凸輪槽內設有的凸輪滾動體嚙合傳動;
[0015]進一步,所述超越離合器的內圈和擺式凸輪盤I在圓周方向傳動配合,圓環體軸向外錐套和擺式凸輪盤II之間通過凸輪副在圓周方向傳動配合;所述超越離合器的內圈在使變速器動力輸出旋轉方向上與外圈之間超越;
[0016]進一步,所述超越離合器還包括支撐輥組件,所述支承輥組件至少包括平行于超越離合器軸線并與滾動體間隔設置的支承輥,所述支承輥外圓與相鄰的滾動體外圓接觸,所述支承輥以在超越離合器的圓周方向可運動的方式設置;
[0017]進一步,所述內圈軸向延伸出外圈的環形凹陷且延伸部內圓具有可與傳動軸配合的內圈支撐部,所述外圈內圓具有可與傳動軸配合的外圈支撐部。
[0018]進一步,所述支承輥組件還包括支承輥支架,所述支承輥以可沿超越離合器圓周方向滑動和繞自身軸線轉動的方式通過支承輥支架支撐于外圈的環形凹陷徑向外側的內壁和內圈外圓之間;
[0019]進一步,所述支承輥支架包括對應于支承輥兩端設置的撐環I和撐環II,所述撐環I和撐環II分別設有用于供支承輥兩端穿入的沿撐環I和撐環II圓周方向的環形槽,所述支承輥兩端與對應的環形槽滑動配合;所述外圈的環形凹陷軸向底部設有用于通過潤滑油的過油孔,所述撐環I位于環形凹陷軸向底部且撐環I的環形槽槽底設有軸向通孔;
[0020]進一步,所述主傳動凸輪副由所述圓環體軸向外錐套內圓設有的內螺旋凸輪和傳動軸設有的外螺旋凸輪相互配合形成;
[0021]進一步,所述驅動電機的外轉子通過傳動支架與圓環體軸向內錐套傳動配合,所述傳動支架形成通過軸承與箱體轉動配合的支撐部;傳動支架一端與圓環體軸向內錐套連接并傳動配合,遠離圓環體軸向內錐套的一端轉動配合支撐于變速箱體,所述變速彈性元件位于傳動支架與傳動軸之間的空間且外套于外套于傳動軸;
[002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電動摩托車外轉子電機弓錐擺式自適應自動變速驅動總成,具有現有凸輪自適應自動變速裝置的全部優點,如能根據行駛阻力檢測驅動扭矩一轉速以及行駛阻力一車速信號,使電機輸出功率與車輛行駛狀況始終處于最佳匹配狀態,實現車輛驅動力矩與綜合行駛阻力的平衡控制,在不切斷驅動力的情況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