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屬于氣密檢測,具體涉及一種氣密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1、在產品(例如電池)的制造過程中,通常需要通過氣密檢測裝置對產品進行氣密檢測,從而確定產品的合格性。但是,進行氣密檢測的過程需要消耗較長的時間,這會浪費產品制程的工時,從而容易降低產品的生產效率。如何提高氣密檢測裝置的檢測效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氣密檢測裝置,以解決相關技術涉及的氣密檢測裝置存在檢測效率較低的問題。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本申請公開一種氣密檢測裝置,所公開的氣密檢測裝置包括基架、第一搬運部、第二搬運部、第一驅動機構和檢測機構,所述第一搬運部和所述第二搬運部均活動地設于所述基架,且均與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相連,所述檢測機構與所述基架相連,所述氣密檢測裝置可在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之間切換,
4、在所述第一狀態下,所述第一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第一搬運部運動至與所述檢測機構相對的檢測位置以用于配合檢測機構,并驅動所述第二搬運部運動至與所述檢測機構相錯位的傳件位置,
5、在所述第二狀態下,所述第一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第一搬運部運動至與所述檢測機構相錯位的所述傳件位置,并驅動所述第二搬運部運動至與所述檢測機構相對的所述檢測位置以用于配合檢測機構。
6、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技術效果:
7、本申請實施例公開的氣密檢測裝置,通過對相關技術涉及的氣密檢測裝置的結構進行改進,通過設置第一搬運部和第二搬運部,通過設置在第一狀態下,第一驅動機構能驅動第一搬運部運動至與檢測機構相對的檢測位置,以使第一搬運部能夠與檢測機構配合,并驅動第二搬運部運動至與檢測機構相錯位的傳件位置,以能夠繼續裝載產品,又通過設置在第二狀態下,第一驅動機構能夠驅動第一搬運部運動至與檢測機構相錯位的傳件位置,以能夠繼續裝載產品,并驅動第二搬運部運動至與檢測機構相對的檢測位置,以使第二搬運部能夠與檢測機構配合。此種結構使得在第一搬運部和第二搬運部兩者中的一者與檢測機構相配合,以對產品進行檢測的情況下,另一者能夠繼續裝載產品等待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從而能夠及時地將產品輸送到與檢測機構相對的檢測位置以進行檢測,有利于縮短檢測機構的等待時間,進而能夠提高氣密檢測裝置的檢測效率。
1.一種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100)、第一搬運部(200)、第二搬運部(300)、第一驅動機構(400)和檢測機構(500),所述第一搬運部(200)和所述第二搬運部(300)均活動地設于所述基架(100),且均與所述第一驅動機構(400)相連,所述檢測機構(500)與所述基架(100)相連,所述氣密檢測裝置可在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之間切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400)包括第一傳動部(410)和第二傳動部(420),所述第一傳動部(410)和所述第二傳動部(420)均設于所述基架(100),所述第一搬運部(200)與所述第一傳動部(410)相連,所述第一搬運部(200)和所述第二搬運部(300)均與所述第二傳動部(420)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部(410)包括第一導軌(411)和第一滑塊(412),所述第一導軌(411)固定于所述基架(100),所述第一滑塊(412)沿著所述第一導軌(411)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導軌(411)滑動地導向配合,且與所述第一搬運部(200)固定相連,以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搬運部(200)沿著所述第一導軌(411)的延伸方向移動,所述傳件位置和所述檢測位置的分布方向與所述第一導軌(41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傳動部(420)包括傳動帶(421)、第一傳動輪(422)和第二傳動輪(42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100)設有導向槽(110),所述第二搬運部(300)與所述導向槽(110)滑動連接,且沿著所述導向槽(110)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導向槽(110)導向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搬運部(300)包括傳動配合件(310)、第二搬運本體(320)和連接部(330),所述傳動配合件(310)設有避讓孔(31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搬運部(300)還包括導向柱(340),所述第二搬運本體(320)設有導向孔(321),所述導向柱(340)的第一端與所述傳動配合件(310)固定連接,所述導向柱(340)的第二端穿設于所述導向孔(321)中,且所述第二搬運本體(320)通過所述導向孔(321)而沿著所述傳動配合件(310)和所述第二搬運本體(320)的分布方向與所述導向柱(340)滑動地導向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密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緩沖部(620),所述第二緩沖部(620)固定于所述基架(100),在所述第二狀態下,所述第二緩沖部(620)彈性抵接于所述傳動配合件(310)背離所述第一搬運部(200)的一側。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100)還包括第二導軌(120),所述第二搬運部(300)還包括第二滑塊(370),所述第二滑塊(370)固定于所述傳動配合件(310)背離所述第二搬運本體(320)的一側,第二滑塊(370)沿著所述第二導軌(120)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二導軌(120)滑動地導向配合,所述傳件位置和所述檢測位置的分布方向與所述第二導軌(120)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搬運部(300)還包括滾動體(350),所述連接部(330)的第二端與所述滾動體(350)轉動連接,所述滾動體(350)設于所述導向槽(110)中,且與所述導向槽(110)滾動配合。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密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一緩沖部(610),所述第一緩沖部(610)固定于所述基架(100),在所述第一狀態下,所述第一緩沖部(610)彈性抵接于所述第一搬運部(200)背離所述第二搬運部(300)的一側。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100)還包括第三導軌(130),所述第一搬運部(200)還包括第三滑塊(220),所述第三滑塊(220)沿著所述第三導軌(130)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三導軌(130)滑動地導向配合,所述傳件位置和所述檢測位置的分布方向與所述第三導軌(130)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密檢測裝置還包括第二驅動機構(700),所述第二驅動機構(700)固定于所述基架(100),且與所述檢測機構(500)相連,所述第二驅動機構(700)用于驅動所述檢測機構(500)朝著靠近或遠離所述檢測位置的方向移動。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密檢測裝置還包括限位支撐部(800),所述限位支撐部(800)固定于所述基架(100),且與所述檢測機構(500)相對,
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氣密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搬運部(200)還包括第一冶具(210),所述第二搬運部(300)還包括第二冶具(360),所述檢測機構(500)包括第三冶具(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