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實施例屬于鍋爐檢修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小徑管機械損傷的高效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1、電站鍋爐是火力發電系統的核心設備,長期服役于高溫高壓的復雜工況中,其安全穩定運行直接關系整個發電系統的可靠性與經濟性。鍋爐內部部件存在大量的小徑管子,如冷灰斗、爐膛水冷壁、低溫過熱器、低溫再熱器、省煤器等部件小徑管長度可達數萬米。這些管子在基建、日常運行、檢修期間,由于人員、設備、運行狀態等多方面原因,均容易產生機械損傷。機械損傷產生的凹坑更易沉積灰渣,為腐蝕提供便利,同時機械損傷減弱管子有效承載面積,增加了爆管風險,威脅鍋爐的可靠服役,嚴重甚至引發安全風險。
2、在實際檢查過程中,機械損傷由于形狀各異,給實際測量帶來極大不便,尤其體現在一些工作位置受限的區域,如當機械損傷存在于冷灰斗斜坡,檢測人員需要首先用卡尺去測量損傷凹坑的長、寬數據,在更換深度計去測量缺陷深度,在斜坡上操作較為不易且效率低下。在如爐膛水冷壁,管子與地面幾乎完全垂直,檢測人員站在小平臺于幾十米的高空中,難以高效進行精密的測量工作,同時在現場工作中也發現工具容易脫手掉落,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本就不適的工作位置還需要頻繁的更換測量工具,這給檢測人員帶來極大的不便,因此,針對機械損傷,檢測人員一般都是用目視評估的方法進行判斷。目視評估雖然高效,但存在很大的主觀性,此方法高度依靠人員經驗及自身判斷,不同的檢測人員對同一機械損傷的評價定性可能不同,且難以推廣,有時也難以令人信服。從技術層面而言,雖然存在3d成像技術等可以實現掃描高效測量,但其設備往往成本高昂,且不夠便攜,難以適用鍋爐內部惡劣的工作環境。傳統卡尺與深度尺雖然可以實現測量,但效率低下,且現場檢測人員實施極為不便。
3、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用于小徑管機械損傷的高效測量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公開實施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提供一種用于小徑管機械損傷的高效測量裝置。
2、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小徑管機械損傷的高效測量裝置,包括固定座、第一長度測量組件、第二長度測量組件和深度測量組件;
3、所述固定座用于磁吸附固定于小徑管的待測機械損傷區域;
4、所述第一長度測量組件的第一端可移動地設置于所述固定座的側壁,并沿所述小徑管的軸向設置,用于測量所述待測機械損傷區域在所述小徑管軸向的長度尺寸;
5、所述第二長度測量組件與所述第一長度測量組件的第二端固定連接,并沿所述小徑管的徑向設置,用于測量所述待測機械損傷區域在所述小徑管徑向的長度尺寸;
6、所述深度測量組件沿所述小徑管的徑向滑動穿設于所述第二長度測量組件,用于測量所述待測機械損傷區域的深度尺寸。
7、可選的,所述第一長度測量組件包括第一刻度桿和沿所述第一刻度桿的長度方向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刻度桿的兩個第一定位桿。
8、可選的,所述固定座的側壁設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刻度桿的第一端設置有滑輪,所述滑輪滑動設置于所述滑槽。
9、可選的,所述第二長度測量組件包括第二刻度桿和沿所述第二刻度桿的長度方向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刻度桿的兩個第二定位桿。
10、可選的,所述深度測量組件包括刻度套筒、連桿、彈性件、壓頭和連桿頂頭;
11、所述連桿插置于所述刻度套筒;
12、所述壓頭設置于所述連桿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刻度套筒的外側,所述連桿頂頭設置于所述連桿的第二端且位于所述刻度套筒的外側;
13、所述彈性件套設于所述連桿第二端的外側且位于所述刻度套筒內;其中,
14、需要測量所述待測機械損傷區域的深度尺寸時,按壓所述壓頭,在壓力的作用下所述彈性件被壓縮,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所述刻度套筒被頂起;其中,
15、所述刻度套筒被頂起的高度為所述待測機械損傷區域的深度。
16、可選的,所述固定座設置有多個磁性體,所述磁性體用于將所述固定座吸附固定于所述小徑管的表面。
17、可選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固定板,兩個固定板之間設置有固定梁。
18、可選的,每個所述固定板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磁性體。
19、可選的,所述固定座的形狀呈圓弧形,以與所述小徑管的圓弧形外側壁相匹配。
20、可選的,所述第一長度測量組件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一長度測量組件相對設置;
21、第二長度測量組件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于兩個所述第一長度測量組件的第二端。
22、本公開實施例的用于小徑管機械損傷的高效測量裝置,通過設置第一長度測量組件和第二長度測量組件可以獲取待測機械損傷區域的平面尺寸信息,通過深度測量組件可以獲取待測機械損傷區域的深度信息,通過該裝置將深度與平面測量結合起來,解決了傳統測量過程中人員測量步驟繁瑣、效率低下的問題。通過將固定座磁吸附固定于小徑管的待測機械損傷區域,不僅相比傳統手持提升了測量精度,同時也避免了工具高空掉落帶來的不便與安全隱患。該裝置具有高效,便攜,易操作,可靠,安全的特點;相比于當前目視評估,極大提高了對機械損傷程度評估的準確性和客觀性,避免了因誤判引發的安全風險與經濟損失,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
1.一種用于小徑管機械損傷的高效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第一長度測量組件、第二長度測量組件和深度測量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長度測量組件包括第一刻度桿和沿所述第一刻度桿的長度方向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刻度桿的兩個第一定位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側壁設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刻度桿的第一端設置有滑輪,所述滑輪滑動設置于所述滑槽。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長度測量組件包括第二刻度桿和沿所述第二刻度桿的長度方向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刻度桿的兩個第二定位桿。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測量組件包括刻度套筒、連桿、彈性件、壓頭和連桿頂頭;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設置有多個磁性體,所述磁性體用于將所述固定座吸附固定于所述小徑管的表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固定板,兩個固定板之間設置有固定梁。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固定板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磁性體。
9.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形狀呈圓弧形,以與所述小徑管的圓弧形外側壁相匹配。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長度測量組件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一長度測量組件相對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