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HUB,具體是一種多功能HUB。
背景技術:
HUB是一個多端口的轉發器,在以HUB為中心設備時,即使網絡中某條線路產生了故障,并不影響其它線路的工作。所以HUB在局域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多數的時候它用在星型與樹型網絡拓撲結構中,以RJ45接口與各主機相連(也有BNC接口),HUB按照不同的說法有很多種類。HUB按照對輸入信號的處理方式上,可以分為無源HUB、有源HUB、智能HUB,現有的HUB大多功能單一,使用范圍較小,因此有待于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HUB,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功能HUB,包括數據傳輸控制單元、電源切換供電單元、USB2.0HUB控制單元、過載自恢復保護單元和充電控制單元,所述數據傳輸控制單元上還連接有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之間通過USB2.0及USB1.1協議規范進行數據傳輸,數據傳輸控制單元還連接USB2.0HUB控制單元,USB2.0HUB控制單元還分別連接電源切換供電單元和、充電控制單元和過載自恢復保護單元,下行端口還分別連接充電控制單元和過載自恢復保護單元。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電源供電切換單元包括PC總線自供電單元和外部輔助電源單元,上述個單元通過二極管隔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多功能HUB克服單一U盤需多口使用才可數據傳輸,硬件條件差,特提供一種體積小,輕便,可數據傳輸,可充電的功能HUB。
附圖說明
圖1為多功能HUB的模塊圖;
圖2為多功能HUB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一種多功能HUB,包括數據傳輸控制單元、電源切換供電單元、USB2.0HUB控制單元、過載自恢復保護單元和充電控制單元,所述數據傳輸控制單元上還連接有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之間通過USB2.0及USB1.1協議規范進行數據傳輸,數據傳輸控制單元還連接USB2.0HUB控制單元,USB2.0HUB控制單元還分別連接電源切換供電單元和、充電控制單元和過載自恢復保護單元,下行端口還分別連接充電控制單元和過載自恢復保護單元。
電源供電切換單元包括PC總線自供電單元和外部輔助電源單元,2個單元通過二極管隔離。
主機發射/接收模塊分別連接H橋邏輯控制電路和電子開關電路,H橋邏輯控制電路還連接H橋驅動電路,H橋驅動電路還分別連接直線電機和直線電機工作狀態取樣電路,所述電子開關電路還分別連接延時電路、電源低壓警示電路、直線電機和直線電機工作狀態取樣電路和電機釋放軸位置取樣電路,電機釋放軸位置取樣電路還連接直線電機,電源低壓警示電路還連接電源供電電路。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設計提供一種基于FE1.1S主控的多功能HUB電路,包括多個數據傳輸控制單元,電源供電切換單元,輸出端過載可恢復保護單元,輸出端充電控制單元。數據傳輸控制單元又包括上行端控制單元和下行端控制單元,2個單元之間通過USB2.0及USB1.1協議規范進行數據傳輸。電源供電切換單元包括PC總線自供電單元和外部輔助電源單元,2個單元通過二極管隔離,電源切換速度達到納秒級別。通信單元通過BC1.2及BC1.1協議控制輸出端充電電路,過載可恢復保護單元通過監控USB端口總輸出電流,電流超過設置電流閾值后進行保護動作。
數據傳輸電路當上行數據傳輸端口連接電腦USB后,下行端再接入數據存儲等外設設備,外設設備即可與電腦建立連接,通信協議兼容USB2.0及USB1.1標準,此時HUB供電來自PC總線電源。在PC總線供電不足以滿足下行端設備需求的時候,自供電端口通過外接供電電源,此時雙電源供電切換電路啟動切換工作,不再從PC總線吸取電流,完全由外部供電電源提供。USB輸出充電端口最大支持BC1.2協議,可以更大限度的滿足外設設備充電的需求。輸出過載保護單元正常工作情況下其阻值會相當的小,一旦電流超過閾值,其內部阻值會快速的增大,相當于把整個回路斷開,從而有效的保護外設設備的運行安全。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