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動力電池,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液冷組件、電池殼、電池包及新能源汽車。
背景技術:
1、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動力電池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動力電池在使用過程中,電池包的電芯會產生熱量,目前通常利用液冷系統對電芯進行散熱。
2、但是,現有的液冷系統存在電池包左右兩側溫度不均勻的問題,不利于整包與外部進行熱交換,換熱效率差,容易影響電池包的安全性和電芯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冷組件、電池殼、電池包及新能源汽車,其能夠降低電芯之間的溫差,提高換熱效率,提升電池包的安全性和電芯的使用壽命。
2、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3、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冷組件,包括:
4、進出液管路,所述進出液管路包括第一進液管、第二進液管、第一出液管以及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進液管、所述第二進液管以及所述第二出液管依次排列設置,所述第一進液管與所述第一出液管連通,所述第二進液管與所述第二出液管連通;
5、進液室,所述進液室同時與所述第一進液管以及所述第二進液管連通;以及
6、出液室,所述出液室同時與所述第一出液管以及所述第二出液管連通。
7、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進液室以及所述出液室均位于所述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進液管、所述第二進液管以及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同側。
8、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出液室設有第一避讓缺口以及第二避讓缺口,所述第一進液管的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一避讓缺口,并與所述進液室連通;所述第二進液管的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二避讓缺口,并與所述進液室連通。
9、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進液管穿設于所述出液室,并與所述進液室連通;所述第二進液管穿設于所述出液室,并與所述進液室連通。
10、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液冷組件還包括連接件,所述進液室與所述出液室通過所述連接件固定連接。
11、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池殼,包括殼體以及前述實施方式任一項所述的液冷組件,所述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進液管、所述第二進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所述進液室以及所述出液室均設置于所述殼體。
12、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殼體的頂部以及底部分別設有第一安裝腔以及第二安裝腔,所述第一安裝腔用于承載電池模組;所述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進液管、所述第二進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所述進液室以及所述出液室均設置于所述第二安裝腔。
13、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電池殼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與所述殼體的底部連接,以用于將所述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進液管、所述第二進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所述進液室以及所述出液室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裝腔。
14、第三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池包,包括電池模組以及前述實施方式任一項所述的電池殼,所述電池模組設置于所述殼體,所述液冷組件用于對所述電池模組進行散熱。
15、第四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包括前述實施方式所述的電池包。
1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17、液冷組件包括進出液管路、進液室以及出液室,進出液管路包括第一進液管、第二進液管、第一出液管以及第二出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一進液管、第二進液管以及第二出液管依次排列設置,第一進液管與第一出液管連通,第二進液管與第二出液管連通;進液室同時與第一進液管以及第二進液管連通,出液室同時與第一出液管以及第二出液管連通。也就是說,冷卻液通過進液室,分別流入第一進液管和第二進液管,然后第一進液管中的冷卻液流向第一出液管并從出液室流出,同樣的,第二進液管中的冷卻液流向第二出液管并從出液室流出。通過這種設置,能夠使得冷卻液在液冷組件中的流向為:從位于中間的第一進液管和第二進液管流入,然后分別從位于兩側的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流出。這樣可以將電池包的高溫區域調整到電池包的兩側,增加高溫區域電芯與殼體之間的散熱面積,使得電池包左右兩側的溫度均勻,從而降低電芯之間的溫差,提高換熱效率,提升電池包的安全性和電芯的使用壽命。
18、電池殼包括該液冷組件,其具有該液冷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19、電池包包括該電池殼,其具有該電池殼的全部有益效果。
20、新能源汽車包括該電池包,其具有該電池包的全部有益效果。
1.一種液冷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液室(20)以及所述出液室(30)均位于所述第一出液管(13)、所述第一進液管(11)、所述第二進液管(12)以及所述第二出液管(14)的同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室(30)設有第一避讓缺口(31)以及第二避讓缺口(32),所述第一進液管(11)的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一避讓缺口(31),并與所述進液室(20)連通;所述第二進液管(12)的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二避讓缺口(32),并與所述進液室(20)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液管(11)穿設于所述出液室(30),并與所述進液室(20)連通;所述第二進液管(12)穿設于所述出液室(30),并與所述進液室(20)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組件(100)還包括連接件(40),所述進液室(20)與所述出液室(30)通過所述連接件(40)固定連接。
6.一種電池殼,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120)以及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液冷組件(100),所述第一出液管(13)、所述第一進液管(11)、所述第二進液管(12)、所述第二出液管(14)、所述進液室(20)以及所述出液室(30)均設置于所述殼體(12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池殼,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20)的頂部以及底部分別設有第一安裝腔(121)以及第二安裝腔(122),所述第一安裝腔(121)用于承載電池模組;所述第一出液管(13)、所述第一進液管(11)、所述第二進液管(12)、所述第二出液管(14)、所述進液室(20)以及所述出液室(30)均設置于所述第二安裝腔(122)。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池殼,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殼(110)還包括固定板(130),所述固定板(130)與所述殼體(120)的底部連接,以用于將所述第一出液管(13)、所述第一進液管(11)、所述第二進液管(12)、所述第二出液管(14)、所述進液室(20)以及所述出液室(30)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裝腔(122)。
9.一種電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池模組以及權利要求6-8任一項所述的電池殼(110),所述電池模組設置于所述殼體(120),所述液冷組件(100)用于對所述電池模組進行散熱。
10.一種新能源汽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包(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