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池,特別涉及一種電池裝置、用電裝置和閥體。
背景技術:
1、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新能源產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新能源產業中,電池技術是關乎其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
2、相關技術中,電池的箱體包括上蓋,現有上蓋的結構強度較差,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異響。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池裝置,旨在解決現有電池裝置中的上蓋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異響的問題。
2、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電池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電池單體、箱體以及閥體,箱體包括箱主體和上蓋,所述上蓋與所述箱主體圍合形成容納腔,所述電池單體設于所述容納腔內,所述上蓋上設有加強部和與所述容納腔連通的通孔,所述通孔設于所述加強部上;閥體設于所述通孔處,所述電池裝置用于通過所述閥體對所述容納腔進行抽真空而使所述容納腔內呈負壓狀態,所述上蓋在負壓的作用下貼合于所述電池單體。
3、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上蓋設于箱主體上并與箱主體圍合形成容納腔,電池單體設于容納腔內,上蓋上設有加強部和通孔,加強部增加了上蓋的結構強度,使得上蓋不易變形而產生異響;通孔設于加強部上,如此確保了通孔處的上蓋的結構強度,閥體設于通孔處,使得閥體能夠穩定的安裝于上蓋上;并且,電池裝置用于通過閥體對容納腔進行抽真空而使容納腔內呈負壓狀態,箱體內呈負壓狀態,使得箱體內外具有壓差,上蓋在負壓的作用下貼合于電池單體,如此使得上蓋能夠緊密貼合電池單體,避免了上蓋與電池單體之間懸空而導致上蓋容易產生異響的情況發生,同時上蓋緊密包覆在電池單體上,使得箱主體、上蓋和電池單體能夠共同承擔結構強度,從而提高了電池裝置整體的結構強度。由此可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解決了電池裝置中的上蓋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異響的問題。
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上蓋包括一體成型的蓋主體和多個凸起,所述凸起在所述蓋主體上朝背向所述電池單體的一側凸出,所述蓋主體與多個所述凸起在所述上蓋的外表面圍設形成多個凹部,多個所述凸起與多個所述凹部形成所述加強部,所述通孔設于所述凸起或者所述凹部上,所述蓋主體在負壓的作用下貼合于所述電池單體。在本實施例中,蓋主體和多個凸起一體成型,提高了上蓋整體的結構強度,并且多個凸起與多個凹部形成加強部,使得加強部的結構穩定,從而進一步加強了上蓋的結構強度。通孔設于凸起或者凹部上,使得通孔處的上蓋具有較強的結構,進而使得閥體能夠穩定的安裝于上蓋上。
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通孔設于所述凹部上;和/或,所述凹部的深度為h,所述h不小于1毫米,不大于3毫米。在本實施例中,通孔設于凹部上,閥體安裝于通孔處,即至少部分閥體設于凹部內,如此充分利用了凹部的空間,減小了閥體安裝于上蓋的厚度,提高了上蓋的空間利用率。此外,通過限定凹槽的深度在1毫米至3毫米之間,確保了加強部的結構強度。
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電池裝置還包括緩沖件,所述緩沖件設于所述容納腔內并位于所述上蓋與所述電池單體之間,所述緩沖件與所述上蓋和所述電池單體分別抵接。在本實施例中,緩沖件能夠吸收和緩沖上蓋的形變,同時阻隔上蓋與電池單體碰撞,如此進一步改善了上蓋容易形成而產生異響的問題。
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閥體包括閥座、閥蓋以及限位件,所述閥座設于所述通孔處,所述閥座具有過氣通道以及與所述過氣通道連通的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進氣口與所述容納腔連通,所述出氣口與外界大氣連通;閥蓋可活動地設于所述進氣口處,以打開或者閉合所述進氣口;限位件設于所述閥座上并向所述閥蓋提供持續閉合所述進氣口的第一作用力,以限制所述閥蓋打開所述進氣口;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所述容納腔內的氣壓對所述閥蓋的第二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一作用力下,打開所述進氣口。在本實施例中,閥座上的進氣口與箱體的容納腔連通,閥座的出氣口與外界大氣連通,通過限位件向閥蓋提供持續閉合進氣口的第一作用力,以限制閥蓋打開進氣口,使得電池裝置在正常使用時箱體內能夠保持負壓狀態,從而確保上蓋在負壓的作用下能夠貼合于電池單體。當電池裝置存在熱失控時,箱體內的氣壓對閥蓋的第二作用力大于限位件對閥蓋的第一作用力,使得閥蓋打開進氣口,以供箱體內的氣壓從進氣口向外泄氣,如此提高了電池裝置的安全性。
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閥座包括第一座體和第二座體,所述第一座體設于所述上蓋上,所述第一座體具有所述過氣通道,所述第一座體靠近所述電池單體的一端構造有所述進氣口,所述第二座體設于所述第一座體遠離所述電池單體的一端,所述第二座體和/或所述第一座體上構造有所述出氣口,所述限位件設于所述第一座體和/或所述第二座體上并向所述閥蓋提供持續閉合所述進氣口的第一作用力。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座體靠近電池單體的一端構造有進氣口,以便于閥體的進氣口與容納腔連通,第二座體設于第一閥體遠離電池單體的一端,使得第二座體和/或第一座體上構造有出氣口,以便于電池裝置在熱失控時容納腔內的氣壓向外泄氣,如此能夠提高容納腔內的氣壓向外排出的順暢性。并且,通過設置第一座體和第二座體,能夠方便閥蓋和限位件進行組裝,以簡化閥體的結構和提高閥體的生產效率。
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座體上設有定位部,所述閥蓋包括蓋合部和導向部,所述蓋合部設于所述進氣口處,以用于打開或者閉合所述進氣口,所述導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設置,所述導向部靠近所述進氣口的一端與所述蓋合部連接,所述導向部靠近所述出氣口的一端與所述定位部滑動配合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復移動。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第二座體上設置定位部,閥蓋上設置導向部,導向部與定位部滑動配合,使得閥蓋沿第一方向往復移動時,定位部和導向部能夠對閥蓋的移動進行定位和導向,避免閥蓋移動偏位,確保了閥蓋打開或者閉合進氣口的穩定性,也即提高了閥體的可靠性。
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部被構造為沿所述第一方向貫通的定位孔,所述導向部靠近所述出氣口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復移動地插設于所述定位孔內。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將閥蓋的導向部插設于第二座體上的定位孔內,不僅簡化了閥蓋與第二座體滑動配合的結構,還提高了閥蓋沿第一方向往復移動的穩定性。
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座體與所述第一座體連接,所述第二座體上設有多個所述出氣口,多個所述出氣口環設于所述定位孔的周側。在本實施例中,多個出氣口提高了氣流向外排出的順暢性,第二座體上設有定位孔和多個出氣口,使得第二座體上的結構緊湊,利用率高,且無需在第一座體上額外加工,如此有利于簡化閥座的結構。
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座體包括依次連接的底壁、側壁和頂壁,所述側壁呈環形設置并圍設于所述底壁和所述頂壁之間,所述底壁設于所述容納腔內,所述底壁上設有所述進氣口,所述頂壁設于所述上蓋上,所述第二座體與所述頂壁和/或所述側壁連接,所述第二座體和/或所述頂壁上構造有所述出氣口,所述蓋合部在負壓的作用下閉合所述進氣口并承載于所述底壁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座體包括依次連接的底壁、側壁和頂壁,通過將頂壁設于上蓋上,方便對閥體進行固定;側壁呈環形設置并圍設于底壁和頂壁之間,以形成過氣通道;底壁上設置進氣口,使得閥蓋的蓋合部承載于底壁上時能夠同時閉合進氣口,如此提高了閥蓋閉合進氣口的穩定性,還有利于簡化閥體的結構。
1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彈性件,所述彈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伸縮地設于所述過氣通道內,所述彈性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座體抵接,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與所述蓋合部抵接,所述彈性件被配置為向所述蓋合部提供持續閉合所述進氣口的推力。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件的回彈力能夠向蓋合部持續提供推力,電池裝置在正常使用時,閥蓋的蓋合部在推力的作用下能夠持續且穩定的閉合進氣口,以使箱體的容納腔保持在負壓狀態,從而使得上蓋能夠穩定的貼合電池單體。
1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被構造為彈簧,所述彈簧套設于所述導向部上。在本實施例中,彈簧的結構簡單,且具有良好的彈性勢能,能夠有效將閥蓋保持在閉合進氣口的狀態;并且,彈簧套設于導向部上,有利于簡化組裝工藝以及提高彈性件的安裝穩定性。
1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磁吸件及與所述磁吸件磁吸配合的磁吸配件,所述磁吸件和所述磁吸配件中的一者設于所述進氣口處的所述第一座體上,另外一者設于所述蓋合部上,所述蓋合部被配置為在所述磁吸件與所述磁吸配件的磁吸力的作用下閉合所述進氣口。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磁吸件與磁吸配件之間的磁吸力,使得電池裝置在正常使用時,閥蓋的蓋合部在磁吸力的作用下能夠持續且穩定的閉合進氣口,以使箱體的容納腔保持在負壓狀態,從而使得上蓋能夠穩定的貼合電池單體。磁吸件具有磁性強且穩定的優點,從而有利于提高限位件向閥蓋提供持續閉合進氣口的第一作用力的穩定性。
1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閥體還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閥座和/或所述閥蓋靠近所述進氣口處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密封件設于所述第一安裝槽,以在所述閥蓋閉合所述進氣口時密封所述閥蓋與所述閥座之間的間隙;和/或,所述閥體還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閥座和/或所述上蓋靠近所述通孔處設有第二安裝槽,所述第二密封件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槽,以密封所述閥座與所述上蓋之間的間隙。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密封件能夠在閥蓋閉合進氣口時密封閥蓋與閥座之間的間隙,從而提高閥蓋對進氣口的密封性。通過設置第二密封件,能夠密封閥座與上蓋之間的間隙,以確保箱體的容納腔能夠保持在負壓狀態,從而使得上蓋能夠穩定的貼合于電池單體。
1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閥座上設有安裝孔,所述上蓋上設有固定部,所述閥座通過緊固件穿過所述安裝孔與所述固定部連接,以將所述閥座與所述上蓋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緊固件穿過閥座上的安裝孔與上蓋固定連接,使得閥座能夠穩定的安裝于上蓋上,閥座的固定方式簡單,穩定性高。
1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上蓋設有與所述安裝孔對應的固定孔,所述電池裝置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設于所述固定孔處并與所述上蓋密封連接,所述固定套朝向所述安裝孔的一側呈開口設置,所述固定套的內壁上設有所述固定部。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上蓋上設置固定孔,方便固定套與上蓋密封連接,以使容納腔能夠保持在負壓狀態。固定套朝容納腔外的一側呈開口設置,方便在固定套內加工固定部,從而便于緊固件插入固定套內與固定部連接,提高了組裝的便捷性。
19、本技術還提出一種用電裝置,該用電裝置包括電池裝置,所述電池裝置用于存儲或提供電能。
20、本技術還提出一種閥體,用于如上所述的電池裝置,電池裝置包括箱體,閥體包括閥座、閥蓋和限位件,閥座用于安裝于箱體的上蓋上,所述閥座具有過氣通道以及與所述過氣通道連通的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進氣口用于與箱體的容納腔連通,所述出氣口與外界大氣連通;閥蓋可活動地設于所述進氣口處,以打開或者閉合所述進氣口;限位件設于所述閥座上并向所述閥蓋提供持續閉合所述進氣口的第一作用力,以限制所述閥蓋打開所述進氣口;電池裝置用于通過所述閥體對箱體的容納腔進行抽真空而使容納腔內呈負壓狀態,箱體的上蓋在負壓的作用下貼合于箱體內的電池單體;所述限位件用于在箱體的容納腔內的氣壓對所述閥蓋的第二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一作用力下,打開所述進氣口。
21、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閥座上的進氣口與箱體的容納腔連通,閥座的出氣口與外界大氣連通,通過限位件向閥蓋提供持續閉合進氣口的第一作用力,以限制閥蓋打開進氣口,使得電池裝置在正常使用時箱體內能夠保持負壓狀態,從而確保上蓋在負壓的作用下能夠貼合于電池單體。當電池裝置存在熱失控時,箱體內的氣壓對閥蓋的第二作用力大于限位件對閥蓋的第一作用力,使得閥蓋打開進氣口,以供箱體內的氣壓從進氣口向外泄氣,如此提高了電池裝置的安全性。電池裝置能夠通過閥體對容納腔進行抽真空而使容納腔內呈負壓狀態,箱體內呈負壓狀態,使得箱體內外具有壓差,上蓋在負壓的作用下貼合于電池單體,如此使得上蓋能夠緊密貼合電池單體,避免了上蓋與電池單體之間懸空而導致上蓋容易產生異響的情況發生,同時上蓋緊密包覆在電池單體上,使得箱主體、上蓋和電池單體能夠共同承擔結構強度,從而提高了電池裝置整體的結構強度。
22、上述說明僅是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