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池,尤其是涉及一種貼膠裝置以及具有該貼膠裝置的電池生產(chǎn)裝置。
背景技術:
1、相關技術中,電芯生產(chǎn)過程中,通過膠帶將極片的端部和隔膜粘接固定,以使極片和隔膜過輥時不會分離。但現(xiàn)有的貼膠方式為夾具夾持膠帶頭部進行拉膠,拉膠過程中,膠帶只有頭部受力,頭部以外部分空拉,膠帶受力不均,并且,夾具夾持膠帶過程會大力按壓膠帶,極易造成膠帶打皺。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技術旨在至少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貼膠裝置,靜電吸附且無需夾持即可拉動膠帶,有利于膠帶的不同部位均勻受到吸附力,降低膠帶受力不均導致膠帶打皺風險。
2、本技術進一步地提出了一種電池生產(chǎn)裝置。
3、第一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貼膠裝置,包括:安裝座;膠帶放料機構,膠帶放料機構設于安裝座;第一過輥和第二過輥,第一過輥和第二過輥均可轉動地設于安裝座,第一過輥和第二過輥沿第一方向相對且間隔開,以在第一過輥和第二過輥之間形成有過料空間;第一靜電吸附機構和第二靜電吸附機構,第一過輥與第二靜電吸附機構連接,第一過輥轉動情況下帶動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同步轉動以使第二靜電吸附機構通過過料空間,第一靜電吸附機構可活動地設于安裝座,第一靜電吸附機構用于選擇性地吸附膠帶放料機構上的膠帶且將膠帶拉動至第二靜電吸附機構,以使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吸附膠帶,通過第一過輥帶動第二靜電吸附機構轉動以使第二靜電吸附機構上的膠帶貼設于目標件。
4、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第一靜電吸附機構和第二靜電吸附機構靜電吸附膠帶,無需夾持即可拉動膠帶,并且,有利于膠帶的不同部位均勻受到吸附力,降低膠帶受力不均導致膠帶打皺風險。
5、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和膠帶放料機構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一過輥的中心軸線和第二過輥的中心軸線均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一靜電吸附機構沿第二方向可活動地設于安裝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6、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使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和膠帶放料機構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一過輥的中心軸線和第二過輥的中心軸線均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一靜電吸附機構沿第二方向可活動地設于安裝座,有利于使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和膠帶放料機構的排布方向與第一靜電吸附機構的移動方向一致,從而在貼膠過程中使第一靜電吸附機構僅做直線運動即可將膠帶順利運送至第二靜電吸附機構,有利于減小第一靜電吸附機構的行程,降低第一靜電吸附機構運送膠帶過程中與貼膠裝置的其他零部件干涉風險,還有利于使膠帶從第二靜電吸附機構轉動至過料空間的過程中,膠帶的延伸方向始終與第二方向平行,降低因多次調(diào)整膠帶方向?qū)е沦N膠裝置結構復雜風險,有利于簡化貼膠流程,從而提高貼膠裝置的貼膠效率。
7、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靜電吸附機構沿第一方向可活動地設于安裝座。
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靜電吸附機構沿第一方向可活動地設于安裝座,可以提高第一靜電吸附機構的靈活性,有利于第一靜電吸附機構可以靈活避讓貼膠裝置的其他零部件,進一步降低第一靜電吸附機構運送膠帶過程中與貼膠裝置的其他零部件干涉風險,從而使第一靜電吸附機構可以將膠帶順利運送至第二靜電吸附機構,更加有利于貼膠裝置貼膠功能的實現(xiàn)。
9、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靜電吸附機構用于將膠帶拉動至第二靜電吸附機構背離第一過輥的一側。
10、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第一靜電吸附機構將膠帶拉動至第二靜電吸附機構背離第一過輥的一側,在第二靜電吸附機構隨第一過輥同步轉動過程中,可以使膠帶始終設置在第二靜電吸附機構背離第一過輥的一側,從而有利于膠帶順利貼設于目標件,降低膠帶朝向第一過輥設置導致膠帶無法貼設于目標件的風險,從而有利于進一步實現(xiàn)貼膠裝置的貼膠功能。
1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和膠帶放料機構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一過輥的中心軸線和第二過輥的中心軸線均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二靜電吸附機構適于沿第二方向運送所吸附的膠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12、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使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和膠帶放料機構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一過輥的中心軸線和第二過輥的中心軸線均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二靜電吸附機構沿第二方向運送所吸附的膠帶,第一靜電吸附機構將膠帶拉至第二靜電吸附機構上方后,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可將膠帶從背離有膠的一側吸住,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吸附住膠帶后進行傳輸,靜電力能盡可能保證不止膠帶的頭部被拉動,能盡可能保證不止膠帶的頭部被拉動,有利于第二靜電吸附機構更大面積吸附膠帶,不會使膠帶端部以外的部位都是空拉,有利于膠帶的受力均勻,降低膠帶打皺風險。還可以使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和膠帶放料機構的排布方向與第二靜電吸附機構運送膠帶的方向一致,還可以使第二靜電吸附機構運送膠帶的方向、第一過輥的中心軸線和第二過輥的中心軸線均平行,從而有利于膠帶的延伸方向始終與第二方向平行,從而提高貼膠裝置結構布置的合理性,降低貼膠裝置結構復雜風險,有利于減小貼膠裝置的體積,簡化貼膠流程,進而提高貼膠裝置的貼膠效率。
1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靜電吸附機構包括:靜電吸附部,靜電吸附部用于選擇性地吸附膠帶放料機構上的膠帶且將膠帶拉動至第二靜電吸附機構。
14、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靜電吸附部用于選擇性地吸附膠帶放料機構上的膠帶且將膠帶拉動至第二靜電吸附機構,有利于增加膠帶受吸附的面積,從而使膠帶受力面積增加,空拉面積減小,進而降低膠帶受力不均導致膠帶打皺風險,還可以使膠帶可以順利在第一過輥的驅(qū)動作用下隨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同步轉動至過料空間,從而使膠帶順利貼設于目標件。
15、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靜電吸附機構還包括:第一安裝部,第一安裝部和靜電吸附部固定連接,第一安裝部可活動地設于安裝座。
16、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使第一安裝部和靜電吸附部固定連接,第一安裝部可活動地設于安裝座,可以使靜電吸附部可以通過第一安裝部可活動地設于安裝座,有利于靜電吸附部在第一安裝部的帶動下,靈活避讓貼膠裝置的其他零部件,降低靜電吸附部運送膠帶過程中與貼膠裝置的其他零部件干涉風險,還可以降低靜電吸附部的驅(qū)動難度,提高靜電吸附部拉動膠帶的效率,從而提高貼膠裝置的貼膠效率。
17、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包括:第二安裝部和靜電傳輸帶,第二安裝部與第一過輥固定連接,靜電傳輸帶套設于第二安裝部且相對第二安裝部可運動,第一靜電吸附機構用于將膠帶拉動至靜電傳輸帶以使膠帶吸附于靜電傳輸帶的外表面。
1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二靜電吸附機構可以靜電吸附膠帶,以使膠帶吸附于靜電傳輸帶的外表面,還有利于增加膠帶受吸附的面積,從而使膠帶受力面積增加,空拉面積減小,進而降低膠帶受力不均導致膠帶打皺風險。
19、靜電傳輸帶相對第二安裝部可運動,以使靜電吸附部運送至第二靜電吸附機構的膠帶可以通過靜電傳輸帶繼續(xù)拉動,從而使靜電傳輸帶吸附合適長度(即可以可靠粘接極片和隔膜的膠帶長度)的膠帶。第一過輥轉動情況下可以帶動第二安裝部與靜電傳輸帶同步轉動,以使第二靜電吸附機構以及吸附的膠帶可以順利通過過料空間,實現(xiàn)膠帶順利貼附于目標件的效果。
2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靜電吸附機構還包括:驅(qū)動部,驅(qū)動部與靜電傳輸帶傳動連接,驅(qū)動部用于驅(qū)動靜電傳輸帶相對第二安裝部運動。
2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驅(qū)動部與靜電傳輸帶傳動連接,驅(qū)動部用于驅(qū)動靜電傳輸帶相對第二安裝部運動,可以使靜電傳輸帶可以帶動所吸附的膠帶相對第二安裝部運動,以使靜電傳輸帶可以吸附合適長度(即可以可靠粘接極片和隔膜的膠帶長度)的膠帶,降低膠帶長度不足導致目標件粘接不良風險。
22、在一些實施例中,驅(qū)動部具有轉動體,轉動體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傳動結構,靜電傳輸帶具有第二傳動結構,第一傳動結構和第二傳動結構配合裝配,通過轉動體轉動驅(qū)動靜電傳輸帶相對第二安裝部運動。
2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驅(qū)動部具有轉動體,轉動體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傳動結構,靜電傳輸帶具有第二傳動結構,第一傳動結構和第二傳動結構配合裝配,通過轉動體轉動驅(qū)動靜電傳輸帶相對第二安裝部運動,可以實現(xiàn)從驅(qū)動部到靜電傳輸帶的高效動力傳遞,有利于減少能量損失,從而提高了貼膠裝置的效率,還可以降低靜電傳輸帶的驅(qū)動難度,從而簡化貼膠裝置的結構,降低貼膠裝置的生產(chǎn)成本。
2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傳動結構為多個,多個第一傳動結構沿轉動體的周向依次間隔排布,第二傳動結構為多個,多個第二傳動結構沿靜電傳輸帶的長度方向依次間隔排布,轉動體位于靜電傳輸帶和第二安裝部之間,第一傳動結構為凹槽和凸臺中的一個,第二傳動結構為凹槽和凸臺中的另一個。
2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傳動結構為多個,多個第一傳動結構沿轉動體的周向依次間隔排布,第二傳動結構為多個,多個第二傳動結構沿靜電傳輸帶的長度方向依次間隔排布,轉動體位于靜電傳輸帶和第二安裝部之間,第一傳動結構為凹槽和凸臺中的一個,第二傳動結構為凹槽和凸臺中的另一個。第一傳動結構與第二傳動結構可以順利裝配并可靠傳動,降低靜電傳輸帶震動甚至卡頓風險,并且,凸臺與凹槽的配合方式簡便,工作可靠,有利于提高靜電傳輸帶運送膠帶的可靠性。
26、第二方面,本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池生產(chǎn)裝置,包括上述的貼膠裝置。
27、本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